卷四·人神禁忌

  九部人神禁忌歌:

  一脐二心三到肘,四咽五口六在首,七脊八膝九在足,轮流顺数忌针灸。

  九部人神禁忌图:

  此法:一岁起脐,二岁起心,周而复始,顺数。

  十干人神:

  甲不治头,乙喉,丙肩,丁心,戊腹,己脾,庚腰,辛膝,壬肾,癸足。

  十二支人神:

  子目,丑耳,寅胸,卯齿,辰腰,巳手,午心,未足,申头,酉膝,戌阴,

  亥颈。

  十二部人神禁忌歌:

  一心二喉三到头,四肩五背六腰求,七腹八项九足(十)膝,十一阴(十二)股是一周。

  十二部人神禁忌图:

  其法:一岁起心,二岁起喉,周而复始,数之。

  四季人神歌:

  春秋左右胁,冬夏在腰脐,四季人神处,针灸莫妄施。

  逐日人神歌:

  初一十一廿一起,足拇鼻柱手小指;初二十二二十二,外踝发际外踝位;初三十三二十三,股内牙齿足及肝;初四十四廿四又,腰间胃脘阳明手;初五十五廿五并,口内遍身足阳明;初六十六廿六同,手掌胸前又在胸;初七十七二十七,内踝气冲及在膝;初八十八廿八辰,腕内股内又在阴;初九十九二十九,在尻在足膝胫后;初十二十三十日,腰背内踝足跗觅。

  逐时人神:

  子时踝,丑时腰,寅时目,卯时面,辰时头,巳手;午时胸,未时腹,申时心,酉时背,戌时项,亥股。

  逐月血忌歌:

  行针须要明血忌,正丑二寅三之未,四申五卯六酉宫,七辰八戌九居巳,十亥十一月午当,腊子更加逢日闭。

  逐月血支歌:

  血支针灸仍须忌,正丑二寅三卯位,四辰五巳六午中,七未八申九酉部,

  十月在戌十一亥,十二月于子上议。

  四季避忌日:

  春甲乙,夏丙丁,四季戊己,秋庚辛,冬壬癸。

  男避忌日:

  壬辰、甲辰、乙巳、丙午、丁未、辛未,除日戌日。

  女避忌日:

  甲寅、乙卯、乙酉、乙巳、丁巳、辛未,破日亥日。

  针灸服药吉日:

  丁卯、庚午、甲戌、丙子、壬午、甲申、丁亥、辛卯、壬辰、丙申、戊戌、己亥、己未、庚子、辛丑、甲辰、乙巳、丙午、戊申、壬子、癸丑、乙卯、丙辰、壬戌、丙戌,开日天医要安。

  针灸忌日:

  辛未乃扁鹊死日,白虎、月厌、月杀、月刑。

  十干日不治病:

  甲不治头,乙不治喉,丙不治肩,丁不治心,戊己日不治腹,庚不治腰,辛不治膝,壬不治胫,癸不治足。

  按以上避忌俱不合《素问》,乃后世术家之说。惟四季避忌与《素问》相同。惟避此及尻神、逐日人神,可耳。若急病,人尻神亦不必避也。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3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7/03/2024
下一篇 09/03/2024

相关推荐

  • 卷一·刺咳论

      黄帝问曰:“肺之令人咳,何也?”   歧伯对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帝曰:“愿闻其状。”   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

  • 卷一·刺法论

      黄帝问曰:“人虚即神游失守位,使鬼神外干,是致夭亡,何以全真?愿闻刺法。”   歧伯曰:“神移失守,虽在其体,然不致死,或有邪干,故令夭寿。只如厥阴失守,天已虚,人气肝虚,感天…

  • 卷七·十五络脉(节要)

      手太阴之别络,名曰列缺。起于腕上分间,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散入鱼际。其病实则手锐掌热,泻之;虚则欠呿,小便遗数,补之。去腕寸半,别走阳明也。   手少阴之别络,名曰通里。去腕…

  • 卷九·孙真人针十三鬼穴歌

      百邪颠狂所为病,针有十三穴须认,凡针之体先鬼宫,次针鬼信无不应,一一从头逐一求,男从左起女从右。一针人中鬼宫停,左边下针右出针;第二手大指甲下,名鬼信刺三分深;三针足大趾甲下,…

  • 卷十·外八段锦

      先望孩儿眼色青,次看背上冷如冰,阳男搐左无防事,搐右令人甚可惊。   女搐右边犹可治,若逢搐左疾非轻,歪邪口眼终无害,纵有仙丹也莫平。   囟门肿起定为风,此候应知是必凶,忽陷…

  • 卷五·八法交会八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蹻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蹻照海膈喉咙。

  • 卷七·任脉

      任脉经穴歌   任脉三八起会阴,曲骨中极关元锐,石门气海阴交仍,神阙水分下脘配。建里中上脘相连,巨阙鸠尾蔽骨下,中庭膻中慕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夜,天突结喉是廉泉,唇下宛宛承浆舍(…

  • 卷三·十二经脉歌(聚英)

      手太阴肺中焦生,下络大肠出贲门,上膈属肺从肺系,系横出腋臑中行。肘臂寸口上鱼际,大指内侧爪甲根,支络还从腕后出,接次指属阳明经。此经多气而少血,是动则病喘与咳,肺胀膨膨缺盆痛,…

  • 卷一·刺志论

      黄帝问曰:“愿闻虚实之要?”   歧伯对曰:“气实形实,气虚形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谷盛气盛,谷虚气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脉实血实,脉虚血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帝…

  • 卷二·玉龙赋(聚英)

      观夫针道,捷法最奇,须要明于补泻,方可起于倾危。先分病之上下,次定穴之高低。头有病而足取之,左有病而右取之。男子之气,早在上而晚在下,取之必明其理;女子之气,早在下而晚在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