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解毒汤组成,方歌方解,临床医案,功效与作用

【组成】黄连三两(9g)黄芩 黄柏各二两(各6g)桅子十四枚,擘(9g)

【方歌】清热解毒汤四味,黄芩黄柏栀子备,躁狂大热呕不眠,吐衄发斑均可为。

【用法】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二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泻火解毒。

【主治】三焦火毒证。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或身热下利,或湿热黄疸;或外科痈疡疔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方解】本方证乃火毒充斥三焦所致。火毒炽盛,内外皆热,上扰神明,故烦热错语;血为热迫,随火上逆,则为吐衄;热伤络脉,血溢肌肤,则为发斑;热盛则津伤,故口燥咽干;热壅肌肉,则为痈肿疔毒;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皆为火毒炽盛之证。

方中黄连大苦大寒,善清泻心火,兼泻中焦之火,故为君药。臣以黄芩清上焦之火。佐以黄柏泻下焦之火;栀子清泻三焦之火,导热下行,引邪热从小便而出。四药合用,苦寒直折,三焦之火邪去而热毒解,诸症可愈。

  【黄连解毒汤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 本方为苦寒直折,清热解毒之剂。临床应用以大热烦躁,口燥咽干,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为用方要点。

2.临床加减 本方常用于败血症、脓毒血症、痢疾、肺炎、泌尿系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以及感染性炎症等属三焦火毒证者。

痢疾便脓血见高热者加白头翁、地榆炭、秦皮、槟榔清热燥湿、凉血止痢。败血症见吐血、衄血、发斑者,加玄参、生地、丹皮以清热凉血。疔疮肿毒者,加蒲公英、银花、连翘,增强清热解毒之力。

 3.典型医案

王某,女,42岁。因腹痛连右下腹疼痛、发热而入院。检查:麦氏点压痛(+),无反跳痛、无肌紧张,血常规:WBC19.0x10°L。诊断:急性阑尾炎。以静脉滴注甲硝唑与青霉素治疗数日未见明显好转。方药:由黄芩、黄柏、黄连、淡豆豉、栀子、麻黄、石膏、牡丹皮、大黄、厚朴,4剂水煎服。同时配合上药静滴,服药后诸症好转,腹痛及右下腹压痛基本消失。[王志辉,郝云,王晓民.黄连解毒汤加味治验四则.吉林中医药,2003(12):45.]

【使用注意】本方为大苦大寒之剂,久服或过量易伤脾胃,非火盛者不宜使用。其中黄柏一味,《中国药典》2015年版载有黄柏和关黄柏。前者为芸香科黄檗属植物黄皮树干燥树皮,习称“川黄柏”。后者为芸香科黄檗属植物黄檗的干燥树皮。古代本草所记载的“檗木”“黄檗”及“黄柏”均指现今的川黄柏。二者功能主治虽一致,但临床应用仍以川黄柏为优。炮制品有盐黄柏和黄柏炭,其中盐黄柏滋阴降火力强,黄柏炭偏于止血。

【附方】泻心汤(《金匮要略》)大黄二两(10g)黄连一两(5g)黄芩一两(5g)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功用:泻火解毒,燥湿泄热。主治:邪火内炽,迫血妄行,以致吐血、衄血、便秘、溲赤等;或湿热内蕴而为黄疸,见胸痞烦热、舌苔黄腻;或积热上冲而致目赤且肿、口舌生疮;或外科疮疡,见有心胸烦热、大便干结等。

本方与黄连解毒汤同为泻火解毒之方,但本方配入大黄以泻热通腑,即所谓“以泻代清”;黄连解毒汤为苦寒直折火毒之剂,可导泻三焦火热下行。

相关文章:

黄连解毒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病42例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味治疗口腔溃疡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957.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藿香正气散》

    藿香正气散,中医方剂名。为祛湿剂,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效。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以及山岚瘴疟等。临床常用…

  • 冲鸡蛋治咳嗽

    鱼腥草水冲鸡蛋鱼腥草30克、鸡蛋1个。将鱼腥草浓煎取汁,用滚沸的药汁冲鸡蛋1个,1次服下,1日1次。有清热、养阴、解毒之功效,可以治疗胸痛和肺热咳嗽。蜂蜜水冲鸡蛋蜂蜜35克、鸡蛋1…

  • 空腹喝紫菜汤可治便秘

    每日早起空腹喝一碗或两碗紫菜汤,对便秘有显著疗效,每餐喝紫菜汤对便秘效果也明显,但注意要喝热紫菜汤,喝时加少许醋则疗效更好。

  • 半夏厚朴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应用体会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又称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或其他原因造成卵巢功能衰退、神经内分泌失调,所出现的生殖系统变化和一系列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症候群,主要表现为潮热汗出、…

  • 公务人员的胃肠秘方

    病因:公务人员每天久坐办公室,久坐之人其血气时常累积于腹部,故公务人员常患有胃闷、胃痛、消化不良,便秘等症状。以下3种秘方同时使用。药方:(1)杨桃半粒,渣不可吞下,在上午十点吃下…

  • 《二十世纪中医药最佳处方 外科卷》

    《二十世纪中医药最佳处方:外科卷》,共八章,分别为外科感染疾病、乳腺疾病、急腹症、周围血管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骨伤疾病、术后并发症及其他病症。囊括了中医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能…

  • 治疗不孕症的偏方13

    酒炒白芍30克,酒炒香附、酒洗丹皮、茯苓(去皮)各9克,酒洗当归、土炒白术各150克,花粉6克。水煎服,每日1剂,1日2次。本方出自《傅青主女科》,适用于肝郁气滞所致不孕症。

  • 慢性骨髓炎中药方剂

    中医方剂(一)【辨证】病后余邪,客于筋骨。【治法】育阴潜阳,活血驱邪。【方名】健骨解毒汤。【组成】知母20克,黄柏15克,肉桂3克,锁阳20克,枸杞20克,巴戟15克,苏木9克,当…

  • 阴茎癌方十一

    琥珀10克,苍术9克,吴萸6克,车前子(包)、赤茯苓各30克,滑石15克,山栀子10克,萆藓12克,泽泻30克,丹皮12克,益智仁2O克,青盐30克,猪苓20克。每日1剂,水煎眼。…

  • 浅表性胃炎,胃脘痛的中医治疗秘方

    1、竹茹清胃饮来源 姚子扬,《名医治验良方》组成 竹茹12克,芦根30克,蒲公英15克,枳壳、石斛各10克,麦冬15克,薄荷6克,白芍12克,甘草6克。用法 水煎2次,取汁300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