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腑方·噎塞第六

  (论一首 方三十五首)

  五噎丸
  治胸中久寒呕逆逆气,饮食不下,结气不消方(《古今录验》云∶五噎者,气噎、忧噎、劳噎、食噎、思噎。气噎者,心悸,上下不通,噫哕不彻,胸胁苦痛。忧噎者,天阴苦厥逆,心下悸动,手足逆冷。劳噎者,苦气膈,胁下支满,胸中填塞,手足逆冷,不能自温。食噎者恚嗔怒,寒气上入胸胁所致也。)

  干姜 川椒 食茱萸 桂心 人参(各五分) 细辛 白术 茯苓 附子(各四分) 橘皮(六?

  上十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三丸,日三。不止,稍加至十丸。

  又方 治五种之气皆令人噎方。

  人参 半夏 桂心 防风(一作防葵) 小草 附子 细辛 甘草(各二两) 紫菀 干姜 食茱萸 芍药 乌头(各六分) 枳实(三两)

  上十四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五丸,日三。不止,加至十五丸。乌头与半夏相反,但去一味合之。

  竹皮汤
  治噎声不出方。

  竹皮(一用竹叶) 细辛(各二两) 甘草 生姜 通草 人参 茯苓 桂心 麻黄 五味子(各一两)

  上十味 咀,以水一斗,煮竹皮减二升,去竹皮下药,煮取三升,分三服。

  干姜汤
  治饮食辄噎方(《集验》名半夏汤)。

  干姜 石膏(各四两) 人参 桂心 栝蒌根(《集验》作桔梗各二两) 甘草(一两)半夏 小麦(各一升) 吴茱萸(二升) 赤小豆(三十粒)

  上十味 咀,以酒五升,水一斗,煮枣二十枚,去滓合煮,取三升,分三服。

  通气汤
  治胸满气噎方。

  半夏(八两) 生姜(六两) 桂心(三两) 大枣(三十枚)

  上四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五服,日三,夜二。

  羚羊角汤
  治气噎不通,不得食方。

  羚羊角 通草 橘皮(各二两) 吴茱萸 浓朴 干姜(各三两) 乌头(五枚)

  上七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

  又方 杏仁 桂心(各三两)

  上二味为末,蜜丸如枣大,稍稍咽之。临食先含弥佳。

  治卒噎方∶

  满口着蜜食之即下。

  又方 刮舂杵头细糠,含之即下,神验。

  治诸噎方∶

  常食干粳米饭即不噎。

  又方 末火炭蜜丸如弹子大,含,少少咽即下。

  又方 老牛涎如枣核大,纳水中饮之,终身不复噎。

  论曰∶凡疗病者,皆以其类。至如治 之法,岂宜以鸬 治骨 ,狸虎治鱼 ?至于竹篾?

  治诸 方∶

  以鹿筋渍令濡,合而索之,大如弹丸,以线系,持筋端吞之入喉,推至 处,徐徐引之,着筋出。

  又方 以竹篾刮令滑净绵裹,纳咽中,令至 处,可进退引之, 即随出。

  又方 用绵二两,以蜜煎使热,外敷 所在处,灼瓠以熨绵上。若故未出,复煮一段绵代用,并以皂荚屑少少吹鼻中,使得嚏 出。

  又方 薤白,煮令半熟,小嚼之。以线系薤中央,捉线吞薤下喉至 处牵引, 即出矣治 咽方∶

  虎骨末或狸骨,服方寸匕又方 服瞿麦末方寸匕。

  治鱼骨 方∶

  鸬 屎,服方寸匕。

  又方 服橘皮汤。

  又方 服沙糖水。

  又方 鱼网烧灰,服方寸匕。(《必效方》云∶取鱼网覆头,立下)。

  治骨鲠在喉,众治不出方∶

  取饴糖,丸如鸡子黄大,吞之,不去更吞。渐大作丸,可至十丸。

  又方 烧虎野狼屎服之。

  又方 吞猪膏如鸡子,不瘥更吞。

  治食中吞发,咽不去绕喉方∶

  取乱发烧灰,酒服一钱匕。

  治吞钱方∶

  艾蒿五两,以水五升,煮取一升,顿服即下。

  又方 服蜜二升即出。

  又方 末火炭,酒服方寸匕,水服亦得。

  治吞金银钗环方∶

  白糖二斤,一顿渐渐食之,多食亦佳。

  误吞环及指 方∶

  烧雁毛二七枚末,服之。鹅羽亦得。

  误吞钗方∶

  曝韭令萎,蒸熟勿切,食一束即出。或生麦叶筋缕如韭法,皆可用,但力意多食自消。

  误吞铜铁方∶

  烧铜弩牙令赤,纳酒中,饮之立愈。

  误吞钉针及箭镞方∶

  但多食猪脂肥肉令饱,自裹出。

  误吞针方∶

  取悬针磁石末,饮服方寸匕即下(《古今录验》云∶吞针在喉中,而服磁末入腹。若含磁石于口中,吸针而出)。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757.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3/03/2025
下一篇 05/05/2025

相关推荐

  • 膀胱腑方·三焦脉论第四

      (论一首)   论曰∶夫三焦者,一名三关也。上焦名三管反射,中焦名霍乱,下焦名走哺。合而为一,有名无形,主五脏六腑往还神道,周身贯体,可闻而不可见,和利精气,决通水道,息气肠胃…

    千金方 04/03/2025
  • 治诸风方·偏风第四

      (方十二首 针灸法五首)   防风汤  治偏风甄权处疗安平公方。   防风 川芎 白芷 牛膝 狗脊 萆 白术(各一两) 羌活 葛根 附子(《外台》作人参) 杏仁(各二两) 薏苡…

    千金方 04/03/2025
  • 上七窍病·齿病第六

      (论一首,方三十八首,灸法二首)   论曰∶凡齿龈宣露,多是疳 及月蚀,以角蒿灰夜敷龈间,使满,勿食油,不过二三夜,瘥。食油及干枣即发,所以患齿者,忌油干枣及桂心。每旦以一捻盐…

    千金方 04/03/2025
  • 治诸风方·风痱第五

      (论二首 方九首 灸法一首)   论曰∶夫风痱者,猝不能语口噤,手足不遂而强直者是也。治之以伏龙肝五升为末,冷水八升和搅,取汁饮之,能尽为善。(《肘后》此方治心烦恍惚,腹中痛满…

    千金方 04/03/2025
  • 针灸上·足三阴三阳穴流注法第二(下)

      胃,出于厉兑为井,足阳明脉也。流于内庭为荥,注于陷谷为输,过于冲阳为源,行于解溪为经,入于三里为合。   胆,出于窍阴为井,足少阳脉也。流于侠溪为荥,注于临泣为输,过于丘墟为源…

    千金方 04/03/2025
  • 肾脏方·精极第四

      (论一首 方十八首 灸法十二首)   论曰∶凡精极者,通主五脏六腑之病候也。若五脏六腑衰,则形体皆极,眼视而无明,齿焦而发落。身体重则肾水生,耳聋行步不正。凡阳邪害五脏,阴邪损…

    千金方 04/03/2025
  • 肾脏方·肾劳第三

      (论一首 方五首)   论曰∶凡肾劳病者,补肝气以益之,肝旺则感于肾矣。人逆冬气,则足少阴不藏。肾气沉浊,顺之则生,逆之则死;顺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为关格,病则生矣。…

    千金方 04/03/2025
  • 上少小婴孺方上·序例第一

      (论三首 方二首 择乳母法)   论曰∶夫生民之道,莫不以养小为大,若无于小,卒不成大。故《易》称积小以成大。   《诗》有厥初生民,《传》曰声子生隐公,此之一义,即是从微至着…

    千金方 04/03/2025
  • 妇人方下·赤白带下崩中漏下第二十

      (论二首 方六十三首 灸法八首)   论曰∶诸方说三十六疾者,十二 、九痛、七害、五伤、三痼不通是也。何谓十二 ,是所下之物,一曰状如膏,二曰如黑血,三曰如紫汁,四曰如赤肉,五…

    千金方 04/03/2025
  • 伤寒方下·伤寒不发汗变成狐惑第十三

      (论一首 方三首)   论曰∶狐惑之病,其气如伤寒默默然欲眠目不得闭,起卧不安。其毒在咽喉为惑病,在阴肛为狐病,狐惑之病并恶饮食闻食臭,其面目翕赤、翕白、翕黑,毒食于上者则声喝…

    千金方 04/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