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腑方·噎塞第六

  (论一首 方三十五首)

  五噎丸
  治胸中久寒呕逆逆气,饮食不下,结气不消方(《古今录验》云∶五噎者,气噎、忧噎、劳噎、食噎、思噎。气噎者,心悸,上下不通,噫哕不彻,胸胁苦痛。忧噎者,天阴苦厥逆,心下悸动,手足逆冷。劳噎者,苦气膈,胁下支满,胸中填塞,手足逆冷,不能自温。食噎者恚嗔怒,寒气上入胸胁所致也。)

  干姜 川椒 食茱萸 桂心 人参(各五分) 细辛 白术 茯苓 附子(各四分) 橘皮(六?

  上十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三丸,日三。不止,稍加至十丸。

  又方 治五种之气皆令人噎方。

  人参 半夏 桂心 防风(一作防葵) 小草 附子 细辛 甘草(各二两) 紫菀 干姜 食茱萸 芍药 乌头(各六分) 枳实(三两)

  上十四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五丸,日三。不止,加至十五丸。乌头与半夏相反,但去一味合之。

  竹皮汤
  治噎声不出方。

  竹皮(一用竹叶) 细辛(各二两) 甘草 生姜 通草 人参 茯苓 桂心 麻黄 五味子(各一两)

  上十味 咀,以水一斗,煮竹皮减二升,去竹皮下药,煮取三升,分三服。

  干姜汤
  治饮食辄噎方(《集验》名半夏汤)。

  干姜 石膏(各四两) 人参 桂心 栝蒌根(《集验》作桔梗各二两) 甘草(一两)半夏 小麦(各一升) 吴茱萸(二升) 赤小豆(三十粒)

  上十味 咀,以酒五升,水一斗,煮枣二十枚,去滓合煮,取三升,分三服。

  通气汤
  治胸满气噎方。

  半夏(八两) 生姜(六两) 桂心(三两) 大枣(三十枚)

  上四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五服,日三,夜二。

  羚羊角汤
  治气噎不通,不得食方。

  羚羊角 通草 橘皮(各二两) 吴茱萸 浓朴 干姜(各三两) 乌头(五枚)

  上七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

  又方 杏仁 桂心(各三两)

  上二味为末,蜜丸如枣大,稍稍咽之。临食先含弥佳。

  治卒噎方∶

  满口着蜜食之即下。

  又方 刮舂杵头细糠,含之即下,神验。

  治诸噎方∶

  常食干粳米饭即不噎。

  又方 末火炭蜜丸如弹子大,含,少少咽即下。

  又方 老牛涎如枣核大,纳水中饮之,终身不复噎。

  论曰∶凡疗病者,皆以其类。至如治 之法,岂宜以鸬 治骨 ,狸虎治鱼 ?至于竹篾?

  治诸 方∶

  以鹿筋渍令濡,合而索之,大如弹丸,以线系,持筋端吞之入喉,推至 处,徐徐引之,着筋出。

  又方 以竹篾刮令滑净绵裹,纳咽中,令至 处,可进退引之, 即随出。

  又方 用绵二两,以蜜煎使热,外敷 所在处,灼瓠以熨绵上。若故未出,复煮一段绵代用,并以皂荚屑少少吹鼻中,使得嚏 出。

  又方 薤白,煮令半熟,小嚼之。以线系薤中央,捉线吞薤下喉至 处牵引, 即出矣治 咽方∶

  虎骨末或狸骨,服方寸匕又方 服瞿麦末方寸匕。

  治鱼骨 方∶

  鸬 屎,服方寸匕。

  又方 服橘皮汤。

  又方 服沙糖水。

  又方 鱼网烧灰,服方寸匕。(《必效方》云∶取鱼网覆头,立下)。

  治骨鲠在喉,众治不出方∶

  取饴糖,丸如鸡子黄大,吞之,不去更吞。渐大作丸,可至十丸。

  又方 烧虎野狼屎服之。

  又方 吞猪膏如鸡子,不瘥更吞。

  治食中吞发,咽不去绕喉方∶

  取乱发烧灰,酒服一钱匕。

  治吞钱方∶

  艾蒿五两,以水五升,煮取一升,顿服即下。

  又方 服蜜二升即出。

  又方 末火炭,酒服方寸匕,水服亦得。

  治吞金银钗环方∶

  白糖二斤,一顿渐渐食之,多食亦佳。

  误吞环及指 方∶

  烧雁毛二七枚末,服之。鹅羽亦得。

  误吞钗方∶

  曝韭令萎,蒸熟勿切,食一束即出。或生麦叶筋缕如韭法,皆可用,但力意多食自消。

  误吞铜铁方∶

  烧铜弩牙令赤,纳酒中,饮之立愈。

  误吞钉针及箭镞方∶

  但多食猪脂肥肉令饱,自裹出。

  误吞针方∶

  取悬针磁石末,饮服方寸匕即下(《古今录验》云∶吞针在喉中,而服磁末入腹。若含磁石于口中,吸针而出)。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757.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3/03/2025
下一篇 05/05/2025

相关推荐

  • 痈肿毒方·痈疽第二

      (脉七首 论一首 方八十七首脉数身无热即有内痈。   诸浮数脉,当发热,而反洗洗恶寒,若有痛处,当结为痈。   脉浮而数,身体无热,其形默默,胃中微燥,不知痛处,其人当发痈肿。…

    千金方 04/03/2025
  • 大肠腑方·九虫第七

      (论三首 方四十五首)   论曰∶人腹中有尸虫,此物与人俱生,而为人大害。尸虫之形状似大马尾,或如薄筋,根据脾而居,乃有头尾,皆长三寸。又有九虫,一曰伏虫,长四分。二曰蛔虫,长…

    千金方 04/03/2025
  • 诸论·论用药第六

      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有毒无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虚羸者,本中经。   下药一百二…

    千金方 04/03/2025
  • 脾脏方·秘涩第六

      (论一首 方四十四首 灸法十五首)   论曰∶有人因时疾,瘥后得闭涩不通,遂致夭命,大不可轻之,所以备述,虽非死病,凡人不明药饵者,拱手待毙,深可痛哉,单复诸方以虞仓猝耳。凡大…

    千金方 04/03/2025
  • 风毒香港脚方·诸膏第五

      (例一首 方八首)   例曰∶凡作膏常以破除日,无令丧孝、污秽产妇、下贱人、鸡犬、禽兽见之,病在外火炙摩之,在内温酒服如枣核许。   神明白膏  治百病。中风恶气及头面诸病,青…

    千金方 04/03/2025
  • 脾脏方·冷痢第八

      (论一首 方三十二首)   论曰∶旧治痢于贵胜用建脾丸,多效,今治积久冷痢,先以温脾汤下讫,后以建脾丸补之,未有不效者。贫家难以克办,亦无可将息也。   温脾汤  治积久冷热赤…

    千金方 04/03/2025
  • 脾脏方·肉极第四

      (论一首 方六首)   论曰∶凡肉极者,主脾也。脾应肉,肉与脾合,若脾病则肉变色。又曰∶至阴遇病为肌痹,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体痒淫淫如鼠走,其人身上津液脱,腠理开,汗…

    千金方 04/03/2025
  • 痈肿毒方·发背第三

      (论一首 方十五首)   论曰∶凡发背皆因服食五石寒食更生散所致,亦有单服钟乳而发者,有上世服之者,其候率多于背两胛间。初起如粟米大,或痛或痒,仍作赤色。人初不以为事,日渐长大…

    千金方 04/03/2025
  • 伤寒方下·诊溪毒证第十六

      江东江南诸溪,源间有虫,名短狐溪毒,亦名射工,其虫无目,而利耳能听,在山源溪水中闻人声,便以口中毒射人,故谓射工也。其虫小毒轻者及相逐者,射着人影者,皆不即作疮,先病寒热,身不…

    千金方 04/03/2025
  • 伤寒方上·宜吐第七

      (例一首 方二首)   例曰∶大法春宜吐,凡服吐药,中病便止,不必尽剂也。   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而脉寸口浮,胸中硬满,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以内有久病胸上诸寒,胸中郁…

    千金方 04/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