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方·冷痢第八

  (论一首 方三十二首)

  论曰∶旧治痢于贵胜用建脾丸,多效,今治积久冷痢,先以温脾汤下讫,后以建脾丸补之,未有不效者。贫家难以克办,亦无可将息也。

  温脾汤
  治积久冷热赤白痢方。

  大黄 桂心(各三两) 附子 干姜 人参(各一两)

  上五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与前温脾汤小异)。

  建脾丸
  治虚劳羸瘦身体重,脾胃冷,饮食不消,雷鸣腹胀,泄痢不止方。

  钟乳粉(三两) 赤石脂 好曲 大麦 当归 黄连 人参 细辛 龙骨 干姜 茯苓石斛 桂心(各二两) 附子(一两) 蜀椒(六两)

  上十五味为末,白蜜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丸,日三,加至三十丸。弱者饮服此方,男女通治。(《集验》无细辛、龙骨)。

  增损建脾丸
  治丈夫虚劳,五脏六腑伤败受冷,初作滞下,久则变五色赤黑如烂肠,?

  钟乳粉 赤石脂(各三两) 矾石 干姜 苁蓉 桂心 石斛 五味子 泽泻 远志 寄生柏子仁 人参 白头翁 天雄 当归 石榴皮 牡蛎 龙骨 甘草(各二两)

  上二十味为末,蜜丸,酒服二十丸,日三,加至四十丸。此二方止痢神验。

  驻车丸
  治大冷洞痢肠滑,下赤白如鱼脑,日夜无度,腹痛不可忍者方。

  黄连(六两) 干姜(二两) 当归 阿胶(各三两)

  上四味为末,以大醋八合烊胶和之,并手丸如大豆,候干。大人饮服三十丸,小儿以意量减,日三。

  大桃花汤
  治冷白滞痢腹痛方。

  赤石脂 干姜 当归 龙骨 牡蛎(各三两) 附子(二两) 人参(一两半) 白术(一升)甘?

  上十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术取九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服,脓者加浓朴三两,呕者加橘皮三两。

  又方 龙骨六两) 浓朴 当归(各三两) 赤石脂(五两)

  上四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热加白头翁二两半,牡蛎三两。

  桃花丸 治下冷脐下搅痛方。

  干姜 赤石脂(各十两)

  上二味为末,蜜丸如豌豆,服十丸,日三服,加至二十丸。

  仓米汤
  治小腹冷气积聚结成冷痢,日夜三四十行方。

  仓粳米(半升 净淘干漉) 薤白(一握,去青细切) 羊脂(一升,熬) 香豉(三升,以水一斗煎取五升澄清)

  上四味,先以羊脂煎薤白令黄,并米纳豉汁中,煎取四升,旦空腹温服一升,如人行十里久?

  附子汤
  治暴下积日不住及久痢方。

  附子(一枚) 石榴皮(一具) 阿胶(二两) 龙骨 甘草 芍药 干姜 黄连(各一两)黄芩(半两) 粳米(三合)

  上十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猝下痢汤方∶ 黄连(五两) 生姜(一斤)

  上二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一升,顿服。未止,更合服必效。

  治久痢下纯白,由积卧冷处经久病发,遂令脾胃俱冷,日夜五六十行,大小腹痛不可忍。凡白痢属冷,赤痢属热方

  好曲末五升,微熬令香,粥清醇酒令热,和曲末一升,空腹顿服,日三。若至食时,捣蒜饼,极烂煮之,干漉,热纳蒜 臼中相和,顿食之,少与余食,至饥时,仍准前食曲末酒,比至瘥来治久冷或痢不痢但腰腹患苦冷方∶

  新蜀椒三升,用醋渍一宿,以曲三升和椒一升紧拌,煮作粥,空腹顿服之,加葱、豉、盐任性调和,不瘥更作,以瘥为限,不过三升椒即愈。此方不但治冷,大治诸虚损冷极有所益,久当自知。

  马蔺子丸
  治积冷痢下白脓方。

  马蔺子(一升,熟熬) 附子(二两) 干姜 甘草(各二两半) 神曲 麦 阿胶(各五两)

  上九味为末,蜜丸如梧子,服二十丸,日二,以知为度,或作散酒调服方寸匕亦佳。

  浓朴汤
  治三十年久痢不止者。

  浓朴 干姜 阿胶(各二两) 黄连(五两) 艾叶 石榴皮(各三两)

  上六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四续丸
  治三十年注痢骨立萎黄肠滑不瘥方。

  云实(五合,熬香) 龙骨(三两) 附子 女萎(各二两) 白术(二两半)

  上五味为末,以蜡煎烊以丸,如梧子大,服五丸,日三,不过五六服。

  椒艾丸
  治三十年下痢,所食之物皆不消化,或青或黄,四肢沉重。起即眩倒,骨肉消尽,两足?

  蜀椒(三百枚) 乌梅(一百枚) 熟艾(一升) 干姜(三两) 赤石脂(二两)

  上五味,椒、姜艾下筛,梅着一斗米下蒸,令饭熟,去核,纳姜、椒末、合捣三千杵,

  下痢丸
  治数十年痢,下气消谷,令人能食,夏月长将服之不霍乱方。

  大麦 法曲(各一升) 乌梅(二升半) 附子 干姜 黄连 黄柏 桂心(各二两)蜀椒(半两) 吴茱萸(四两)

  上十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食后服十丸,日三,加至二十丸,亦可至四十丸。

  麦丸
  治数十年下痢不止,消谷下气,补虚羸方。

  大麦 好曲(各一升) 附子 当归 桂心(各二两) 蜀椒(一两) 吴茱萸 干姜 黄连 乌梅肉(各四两)

  上十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食后服二十丸,日三。

  乌梅丸
  治久痢诸药不瘥数十年者,消谷下气,补虚方。

  乌梅肉 黄连 干姜 吴茱萸(各四两) 桂心(二两) 当归(三两) 蜀椒(一两半)

  上七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食后服十丸,日三。

  又方 治冷痢久下方。

  乌梅(三百枚) 干姜 黄连(各十两) 当归 蜀椒(各四两) 细辛 附子 桂心 人参 黄柏(各六两,一方用麦 )

  上十味为末,以苦酒浸乌梅一宿,去核,蒸五升米下,别捣如泥,搅令相得,纳蜜和捣二千杵,丸如梧子,食前服十丸,日三服,稍增至二十丸。

  七味散
  治痢下久不瘥神验方。

  黄连(八分) 龙骨 赤石脂 浓朴 乌梅肉(各二分) 阿胶(三分) 甘草(一分)

  上治,?

  下筛,浆水服二方寸匕,日二,小儿一钱匕。

  猪肝丸
  治下痢肠滑饮食及服药俱完出者方猪肝(一斤,熬令干) 黄连 乌梅肉 阿胶(各二两) 胡粉(七棋子大)

  上五味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二十丸,日三,亦可散服方寸匕。

  羊脂煎
  治久痢不瘥者方。

  羊脂(一棋子) 白蜡(二棋子) 黄连(一升),米醋(七合,煎取稠) 蜜(七合煎取五合)乌梅肉(二两) 乱发(灰汁洗去垢腻烧末,一升)

  上七味纳铜器中,汤上煎之,搅可丸如梧子,饮服三十丸,日三。

  又方 羊脂 阿胶 蜡(各二两) 黍米(二升)

  上四味合煮作粥,一服,食后即瘥。

  治大下后腹中空竭、胸中虚满、不下食方∶芍药 半夏 甘草(各一两) 浓朴 当归 桂心(各三两) 生姜(五两)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二三剂最佳。

  治下痢心胸满不快,腹中雷鸣或呕吐方∶

  黄连(五两) 橘皮 甘草(各二两) 龙骨 生姜 半夏(各三两) 人参(一两) 大枣(十五枚)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先煮水一大沸,乃纳药,煮取三升,分四服,妊妇服亦良。

  断痢汤
  治心胸下伏水方。

  半夏(一升) 生姜(五两) 茯苓 甘草 龙骨(各二两) 附子(一两) 人参 黄连(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

  上九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泻心汤
  治猝大下痢热唇干口燥呕逆引饮方。

  人参 甘草 黄芩 栝蒌根 橘皮(各一两) 黄连(二两) 半夏(三两) 干姜(一两半)

  上八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胡洽云治老小利)。

  香苏汤
  治下后烦气暴上方。

  生苏(一把,冬用苏子三两) 香豉(五两)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顿服之。

  治夏月暴冷忽壮热泄痢,引饮热汤,骤变通身浮肿,成冷下结,脉沉细小数方。

  泽漆(一两半) 吴茱萸 茯苓 白术 当归 犀角 桔梗 青木香 海藻 芍药 大黄(各?

  上十一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下后,消息五六日许,可与女曲散。

  女曲散
  治利后虚肿水肿者,服此药小便利得止,肿亦消。

  女曲(一升) 干姜 细辛 椒目 附子 桂心(各一两)

  上六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不知加至二三匕,日三,产后虚满者大良。

  治猝暴冷下下部疼闷方∶ 烧砖令热,大醋沃之,三重布覆,坐上即瘥。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76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3/03/2025
下一篇 05/05/2025

相关推荐

  • 大肠腑方·大肠腑脉论第一

      论曰∶大肠腑者,主肺也,鼻柱中央,是其候也,肺合气于大肠。大肠者,为行道传泻之腑也,号监仓掾。重二斤十二两,长一丈二尺,广六寸,当脐右回叠积还反十二曲,贮水谷一斗二升。主十二时…

    千金方 04/03/2025
  • 肺脏方·肺痈第七

      (论一首 方六首)   论曰∶病咳唾脓血,其脉数实者属肺痈,虚者属肺痿。咳而口中自有津液,舌上胎滑,此为浮寒,非肺痿。若口中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也。问曰∶病…

    千金方 04/03/2025
  • 解毒杂治方·脱肛第六

      (方十三首 灸法三首)   肛门主肺,肺热应肛门,热则闭塞,大便不通,肿缩生疮兑通方∶   白蜜三升,煎令燥,冷水中调可得为丸,长六七寸,纳肛门中,倒向上,头向下,少时取烊,斯…

    千金方 04/03/2025
  • 小肠腑方·小肠腑脉论第一

      (论一首)   论曰∶小肠腑者主心也,舌是其候也。心合于小肠。小肠者受盛之腑也,号监仓吏,重二斤十四两,长二丈四尺,广二寸四分(《难经》、《甲乙》云∶长二丈二尺,大二寸半,径八…

    千金方 04/03/2025
  • 妇人方中·心腹痛第十三

      (方二十六首)   蜀椒汤  治产后心痛,此大寒冷所为方。   蜀椒(二合) 芍药(一两) 当归 半夏 甘草 桂心 人参 茯苓(各二两) 蜜(一升)   上十味 咀,以水九升,…

    千金方 04/03/2025
  • 上七窍病·耳疾第八

      (方五十五首)   治肾热背急挛痛,耳脓血出,或生肉塞之,不闻人声方。   磁石 白术 牡蛎(各五两) 甘草(一两) 生麦门冬(六两) 生地黄汁(一升) 芍药(四两) 葱白(一…

    千金方 04/03/2025
  • 治诸风方·风懿第六

      (论三首 方二十三首 针灸法六首)   独活汤  治风懿不能言,四肢不收、手足 曳方。   独活(四两) 桂心 芍药 栝蒌根 生葛(各二两) 生姜(六两) 甘草(三两)   上…

    千金方 04/03/2025
  • 肺脏方·气极第四

      (论一首 方六首 灸法二首)   论曰∶凡气极者,主肺也。肺应气,气与肺合。又曰∶以秋遇病为皮痹,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则寒湿之气客于六腑也。若肺有病则先发气,气上冲胸…

    千金方 04/03/2025
  • 针灸下·小儿病第九

      本神 前顶 囟会 天柱 主小儿惊痫。 临泣,主小儿惊痫反视。 颅息 主痫喘不得息。 然谷 主小儿脐风,口不得开,善惊。 HT 脉 长强 主小儿惊痫螈 ,多吐泄注,惊恐失精,瞻视…

    千金方 04/03/2025
  • 胃腑方·噎塞第六

      (论一首 方三十五首)   五噎丸  治胸中久寒呕逆逆气,饮食不下,结气不消方(《古今录验》云∶五噎者,气噎、忧噎、劳噎、食噎、思噎。气噎者,心悸,上下不通,噫哕不彻,胸胁苦痛…

    千金方 04/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