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论·论治病略例第三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为五脏,经络腑输,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

  《易》曰:非天下之至赜,其孰能与于此?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循旧,省病问疾,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固亦难矣。此皆医之深戒,病者可不谨以察之,而自防虑也。

  古来医人,皆相嫉害。扁鹊为秦太医令李酰所害,即其事也。一医处方,不得使别医和合,脱或私加毒药,令人增疾,渐以致困。如此者非一,特须慎之,宁可不服其药,以任天真,不得使愚医相嫉,贼人性命,甚可哀伤。

  夫百病之本,有中风伤寒、寒热温疟、中恶霍乱、大腹水肿、肠 下痢、大小便不通、奔豚上气、咳逆呕吐、黄胆消渴、留饮癖食、坚积症瘕,惊邪癫痫、鬼疰、喉痹齿痛、耳聋目盲,金疮 折、痈肿恶疮、痔 瘤瘿,男子五劳七伤、虚乏羸瘦,女子带下崩中、血闭阴蚀,虫蛇蛊毒所伤,此皆大略宗兆,其间变动枝叶,各根据端绪以取之。又有冷热劳损,伤饱房劳,惊悸恐惧,忧恚怵惕,又有产乳落胎,堕下瘀血,又有贪饵五石,以求房中之乐。此皆病之根源,为患生诸枝叶也。不可不知其本末,但向医说,男女长幼之病,有半与病源相附会者,便可服药也。男子者,众阳所归,常居于燥。阳气游动,强力施泄,便成劳损。

  损伤之病,亦以众矣。若比之女人,则十倍易治。凡女子十四以上,则有月事。月事来日得风冷湿热、四时之病相协者,皆自说之。不尔与治误相触动,更增困也。处方者,亦应问之。

  凡用药皆随土地所宜,江南岭表,其地暑湿,其人肌肤薄脆,腠理开疏,用药轻省。关中河北,土地刚燥,其人皮肤坚硬,腠理闭塞,用药重复。

  世有少盛之人,不避风湿,触犯禁忌,暴竭精液,虽得微疾,皆不可轻以利药下之。一利大重,竭其精液,困滞着床,动经年月也。凡长宿病,宜服利汤,不须尽剂,候利之足则止。病源未除者,于后更合耳。稍有气力堪尽剂,则不论也。

  病源须服利汤取除者,服利汤后,宜将丸散时时助之。

  凡病服利汤得瘥者,此后慎不中服补汤也。若得补汤,病势还复成也,更重泻之,则其人重受弊也。若初瘥,气力未甚平复者,但消息之,须服药者,当以平药和之。夫常患之人,不妨行走,气力未衰,欲将补益。冷热随宜丸散者,可先服利汤,泻除胸腹中壅积痰实,然后可服补药也。夫极虚劳应服补汤者,不过三剂即止。若治风病应服治风汤者,皆非三五剂可知也。自有滞风洞虚,即服十数剂,乃至百余日可瘥也。故曰∶实则泻之,虚则补之。

  夫二仪之内,阴阳之中,唯人最贵。人者,禀受天地中和之气,法律礼乐,莫不由人。

  人始生,先成其精,精成而脑髓生。头圆法天,足方象地,眼目应日月,五脏法五星,六腑法六律,以心为中极。大肠长一丈二尺,以应十二时;小肠长二丈四尺,以应二十四气;身有三百六十五络,以应一岁;人有九窍,以应九州;天有寒暑,人有虚实;天有刑德,人有爱憎;天有阴阳,人有男女;月有大小,人有长短。所以服食五谷不能将节,冷热咸苦更相抵触,共为攻击,变成疾病。凡医诊候,固是不易,又问而知之,别病深浅,名曰巧医。仲景曰∶凡欲和汤合药,针灸之法,宜应精思,必通十二经脉,辨三百六十孔穴荣卫气行,知病所在,宜治之法,不可不通。古者上医相色,色脉与形不得相失,黑乘赤者死,赤乘青者生。中医听声,声合五音,火闻水声,烦闷干惊;木闻金声,恐畏相刑。脾者土也,生育万物,回助四旁,善者不见,死则归之,太过则四肢不举,不及则九窍不通,六识闭塞,犹如醉人。四季运转,周而复始。下医诊脉,知病源由,流转移动,四时逆顺,相害相生,审知脏腑之微,此乃为妙也。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87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3/03/2025
下一篇 05/05/2025

相关推荐

  • 肾脏方·腰痛第七

      (论一首 方十六首 导引法一首 针灸法七首)   论曰∶凡腰痛有五∶一曰少阴,少阴肾也,十月万物阳气皆衰,是以腰痛。二曰风痹,风寒着腰,是以腰痛。三曰肾虚,役用伤肾,是以腰痛。…

    千金方 04/03/2025
  • 解毒杂治方·解五石毒第三

      (论三首 证十八条 方三十七首)   论曰∶人不服石,以庶事不佳,恶疮疥癣,温疫疟疾,年年常患,寝食不安,兴居常恶,非只己事不康,生子难育,所以石在身中,万事休泰,要不可服五石…

    千金方 04/03/2025
  • 食治方·序论第一

      仲景曰∶人体平和,唯须好将养,勿妄服药。药势偏有所助,令人脏气不平,易受外患。夫含气之类,未有不资食以存生,而不知食之有成败,百姓日用而不知,水火至近而难识,余《河东卫汛记》曰…

    千金方 04/03/2025
  • 伤寒方下·伤寒不发汗变成狐惑第十三

      (论一首 方三首)   论曰∶狐惑之病,其气如伤寒默默然欲眠目不得闭,起卧不安。其毒在咽喉为惑病,在阴肛为狐病,狐惑之病并恶饮食闻食臭,其面目翕赤、翕白、翕黑,毒食于上者则声喝…

    千金方 04/03/2025
  • 伤寒方上·伤寒膏第三

      (方三首)   青膏  治伤寒头痛,项强,四肢烦疼方。   当归 川芎 蜀椒 白芷 吴茱萸 附子 乌头 莽草(各三两)   上八味 咀,以醇苦酒渍之,再宿以猪脂四斤煎令药色黄,…

    千金方 04/03/2025
  • 膀胱腑方·杂补第七

      (论一首 方三十首)   论曰∶彭祖云∶使人力壮不老,房室不劳损气力,颜色不衰者,莫过麋角。其法刮为末十两,用生附子一枚合之,酒服方寸匕,日三,大良。亦可熬令微黄,单服之,亦令…

    千金方 04/03/2025
  • 上少小婴孺方上·序例第一

      (论三首 方二首 择乳母法)   论曰∶夫生民之道,莫不以养小为大,若无于小,卒不成大。故《易》称积小以成大。   《诗》有厥初生民,《传》曰声子生隐公,此之一义,即是从微至着…

    千金方 04/03/2025
  • 针灸上·灸例第六

      凡孔穴在身,皆是脏腑、荣卫、血脉流通,表里往来各有所主,临时救难,必在审详。   人有老少,身有长短,肤有肥瘦,皆须精思商量,准而折之,无得一概,致有差失。其尺寸之法,根据古者…

    千金方 04/03/2025
  • 针灸下·太医针灸宜忌第七

      论曰∶凡云孔穴主对者,穴名在上,病状在下,或一病有数十穴,或数病共一穴,皆临时斟酌作法用之。其有须针者,即针刺以补泻之,不宜针者,直尔灸之。然灸之大法,但其孔穴与针无忌,即下白…

    千金方 04/03/2025
  • 胃腑方·噎塞第六

      (论一首 方三十五首)   五噎丸  治胸中久寒呕逆逆气,饮食不下,结气不消方(《古今录验》云∶五噎者,气噎、忧噎、劳噎、食噎、思噎。气噎者,心悸,上下不通,噫哕不彻,胸胁苦痛…

    千金方 04/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