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八 木部·柳

释名
小杨、杨柳。

气味
柳华:苦、寒、无毒。
柳叶:苦、寒、无毒。
枝及根白皮:苦、寒、无毒。

主治
柳华:
吐血咯血。用柳絮烙过,研为末,米汤送服一钱。
刀伤血出。用柳絮包敷即可。
脸上脓疮。用柳絮、腻粉等分,调灯 油涂搽。
走马牙疳。用杨花烧存性,加麝香少许涂搽。
大风疬。用杨花四两,捣成饼,贴壁上,干后取下,泡淘米水中一时,取出焙干,研为末,取二两,加白花蛇、乌蛇各一条(去头尾,酒浸用肉),全蝎、蜈蚣、蟾蜍、雄黄各五钱,苦参、天麻各一两,共研为末,水煎麻黄取汁,与各药同熬,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五十丸,温酒送下。一天服三次,以愈为度。
柳叶:
小便白浊。用清明柳叶煎汤代茶,以愈为度。
小儿丹毒。用柳叶一斤,加水一斗,煮取汁三升, 洗患处。一天宜洗七、八次。
眉毛脱落。用垂柳阴干,研为末,放在铁器中加姜汁调匀,每夜涂抹眉部。
无名恶疮。用柳叶或皮,水煎汁。加盐少许洗患睡。
漆疮,用柳叶煎水洗。
枝及根白皮:
黄疸初起。用柳枝煮浓汁半升,一次服下。
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病似反胃噎膈。取新柳枝一大把,熬汤,煮小米作饭。加酒、面所饭滚成珠子,晒干,装袋中悬挂通风处。用时,烧滚水随意下米,待米浮起查看无硬心则为米熟。一次吃完。稍久,面和米就会分散了,这样制成的米,名“络索米”。
走注气痛(身上忽有一处如被人打痛,痛处游走不定,有时觉痛和极冷)。用白酒煮杨柳白皮乘热熨痛处。
风毒肿痛。治方同上。
项下瘿气,用柳根(水边露出者)三十斤,加水一斛。煮取一升,泡糯米三斗,加常法酿酒,每日饮服适量。
齿龈肿痛。用垂柳枝、槐白皮、桑白皮、白杨皮等分,煎水,热含冷吐。又方:用柳枝、槐村、桑枝,煎水熬膏,加姜汁、细辛末、芎 末,调匀擦牙。
风虫牙痛。用杨柳白皮一小声含嚼,取汁渍齿根,几次即愈。又方:用柳枝一握,锉碎,加盐少许,浆水煎含,甚效。又方:柳枝(锉细)一升、大豆一升,合炒至豆熟,加清酒三升泡三天后,含漱吐涎。
耳痛有脓。把柳根切细,捣至极烂,封贴痛处,药干即换。
漏疮肿痛。用柳根伸出的红须每日煎水洗。又方:用柳条在罐内烧烟熏痛处。
乳痛初起。用柳根皮捣至极烂,包布中,火上烤热熨患处。布准即换。
反花恶疮(肉翻出如饭粒,根深脓溃)。用柳枝叶三斤,加水五升煎至三升,再熬成糖稀状。每天涂搽三次。
背起丹毒。用柳木灰加水调涂。
汤火灼疮。用柳皮烧灰涂搽。亦可用根白皮煎猪油涂搽。
痔疮如瓜,肿痛如火燎。用柳枝煎浓汤洗后,艾灸三、五壮,大泻脓血即愈。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2338.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4/03/2025
下一篇 06/06/2025

相关推荐

  • 卷二十四 石部·朴硝

    释名亦名硝石朴、盐硝、皮硝(“硝”原作为“消”)。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骨蒸热(按:即结核病)。用硭硝粉,每服一茶匙。一天服两次。腹中痞块。用朴硝一两、独蒜一个、大黄末八分,共…

  • 卷二十五 木部·没药

    释名末药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关节疼痛。用没药末半两、虎胫骨(酥炙,研末)三两,和匀,每服二钱,温酒调下。筋骨损伤。用米粉四两,炒黄,加入没药、乳香末各半两,酒调成膏,摊贴痛处…

  • 卷五十 草部·独活

    释名亦名羌活、羌青、独摇草、护羌使者、胡王使者、长生草。李明珍说:“独活、羌活乃一类二种,以中国者为独活,西羌者为羌活。”“入用微有不同,后人以为二物者,非矣。” 气味苦、甘、平、…

  • 卷二十八 虫部·蛙

    释名长股、田鸡、青鸡、坐鱼、蛤鱼。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水肿。用活蛙三个,每个口内放一铜钱,钱上涂黄连末少许;另取猪肚一个,以茶油洗净后,包蛙在其中,扎好,煮一领先取出,去掉蛙…

  • 卷一百七十三 草部·水蓼

    释名虞蓼、泽蓼。 气味(茎、叶)辛、无毒。 主治蛇咬伤。用水蓼茎、叶捣敷。脚气肿痛成疮。用水蓼汁搽洗。

  • 卷七十六 木部·南烛

    释名南天烛、南烛草木、男续、当染菽 、猴菽草、草木之王、惟那木、牛筋、乌饭草、墨饭草、杨桐。赤者名文烛。 气味(枝叶)苦、平、无毒。(子)酸、甘、平、无毒。 主治枝叶止泄除睡,强筋…

  • 卷三十三 石部·浮石

    释名亦名海石、水花。 气味咸、平、无毒。李明诊认为性大寒。 主治咳嗽不止。用浮石研细,煎水服,或和蜜做成丸子吞服。消渴。用浮石、青黛等分,加麝香少许,共研细。每服一钱,温水送下。又…

  • 卷四十 谷部·醋

    释名酢、苦酒。 气味(米醋)酸、苦、温、无毒。 主治霍乱吐泻。用盐醋煎服。脚转筋。用旧棉泡醋中。蒸热裹痛处,棉冷即换。直至痛止。腋下狐自。用三年酽醋,和石灰敷涂。痈疽不溃。用醋调雀…

  • 卷一百四十五 草部·蜀羊泉

    释名羊泉、羊饴、漆姑草。 气味苦、微寒、无毒。 主治黄疸。用蜀羊泉的把,捣汁和酒服,三、五次之后,即可见效。漆疮。用蜀羊泉捣烂涂搽。漆姑之名,由此而来。

  • 卷二百一十 草部·曼陀罗花

    释名风匣儿、山茄子。 气味(花、子)辛、温、有毒。 主治脸上生疮。用曼陀罗花晒干,研为末,取少许敷贴疮上。小儿慢惊。用曼陀罗花七朵,天麻二钱半,全蝎(炒)十枚,天南星(炮)、丹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