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一 谷部·菰米

释名
茭米、雕蓬、雕苽、雕胡

气味
甘,冷,无毒。

主治
止渴。解烦热,调肠胃。

附方
菰本作苽,茭草也。其中生菌如瓜形,可食,故谓之苽。其米须霜雕时采之,故谓之凋苽。或讹为雕胡。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2495.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4/03/2025
下一篇 06/06/2025

相关推荐

  • 卷二 果部·杏

    释名甜梅。 气味(核仁)甘、苦、温、冷、利,有小毒。 主治咳嗽寒热。用杏仁半两,去皮尖,在童便中浸七日,取出,温水淘洗,研如泥,加童便三升煎如膏。每服一钱,熟水送下。上气喘急。有杏…

  • 卷二十五 兽部·湍

    释名猪獾。 气味(肉)甘、酸、平、无毒。 主治久患水胀。用猪獾肉煮汤吃。咳逆劳热,上气虚乏。用猪獾肉调五味煮吃。又方:用猪獾骨研为末,每服三合,酒送下。一天服二次,直至病愈。

  • 卷十九 菜部·水芹

    释名芹菜、水英、楚葵。 气味(茎)甘、平、无毒。 主治小儿吐泻有芹菜切细,煮汁饮服。小便淋痛。用水芹菜(有白根者)去叶,捣取汁,水冲服。小便出血。有水芹捣汁,一天服六、七合。

  • 卷六十九 木部·蕤核

    释名白桵仁、棫仁。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多种眼疾(眼目昏暗,痒痛隐涩,赤肿羞明,能远视,迎风有泪,多见黑花)。用蕤仁(去皮,压去油)二两、脑子二钱半,一起研匀,加生蜜六钱,收存…

  • 卷十三 谷部·玉蜀黍

    释名玉高粱。 气味(米)甘、平、无毒。 主治(玉蜀黍米)调中开味,(根、叶)治沙淋。 附方玉蜀黍,理在亦通称“玉米”,其花柱及柱头称为玉米须近年临床上用来治疗糖尿病、高血压、肝炎、…

  • 卷二百二十七 草部·马兜铃

    释名都淋藤、独行根、土青木香、去南根、三百两银药。 气味(实)苦、寒、无毒。 主治水肿喘急。用马兜铃煎汤,每日服。肺气喘急。用马兜铃二两,去壳及膜,酥半两,一起拌匀慢火炒干,加甘草…

  • 卷十一 石部·黄矾

    集解《新修本草》曰:黄矾亦疗疮生肉,兼染皮用之。黄矾出陕西瓜州、沙州及舶上来者为上,黄色,状如胡桐泪。人于绿矾中拣出黄色者充之,非真也。波斯出者,打破中有金丝纹,谓之金线矾。《广州…

  • 卷三十 菜部·马齿苋

    释名马苋、五行草、五方草、长命菜、九头狮子草。 气味酸、寒、无毒。 主治脚气浮肿,心腹胀满,小便涩少。用马齿苋和少量粳米 、酱汁煮食。产后虚汗。用马齿苋研汁三全服。如无新鲜者,以干…

  • 卷二 木部·松

    释名松膏、松肪、松胶、松香、沥青。 气味松脂:苦、甘、温、无毒。松节:苦、温、无毒。松叶:苦、温、无毒。松花:甘、温、无毒。 主治关节酸疼。用松脂三十斤,炼五十遍,每取三升,和炼酥…

  • 卷十九 谷部·罂子粟

    释名米囊子、御米、象谷。 气味(米)甘、平、无毒。(壳)酸、涩、微寒、无毒。 主治反胃吐食 。用白罂粟米三合、人参末三钱、生山芋五寸(切细),加水二升三合,煮成六合,再加生姜汁及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