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三十三 草部·白药子

释名
白药

气味
(根)辛、温、无毒。

主治
风痰上雍。用白药三两、黑牵牛半两,同炒香,去牵牛一半后,共研为末,加防风末三两,和匀。每服一钱,茶送下。
咽喉肿痛。用白药末一两、龙脑一分,加蜜和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含咽一丸。
吐血不止。用白药烧存性,每服三钱,糯米汤送下。
眼烂生翳。用白药子一两、甘草半两,共研为末,取五钱掺入切开的猪肝中,煮熟吃下。
痈肿不散。用生白药根,捣烂帜患处。药干即换。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2589.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4/03/2025
下一篇 06/06/2025

相关推荐

  • 卷二百一十四 草部·莽草

    释名芒草、鼠莽。 气味(叶)辛、温、有毒。 主治贼风肿痹(风入五脏,恍惚)。用莽草一斤,乌头、附子、踯躅各二两,切细,以水和醋泡一夜。取出,和猪油一斤同煎,去渣 ,手蘸药汁摩病处几…

  • 卷九 兽部·黄明胶

    释名牛皮胶、水胶、海犀膏。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肺痿吐血。用黄明胶(炙干)、花桑叶(阴干)各二两,研为末。每服三钱,生地黄汁调下。吐血咯血。用黄明胶一两,切片炙黄,新 棉一两,…

  • 卷四十一 果部·枳

    释名蜜止矩、蜜屈律、木蜜、木饧、木珊瑚、鸡距子、鸡爪子。木名白石木、交加枝。 气味(实)甘、平、无毒。 主治止渴除烦,润五脏,利大小便,止呕逆境,解酒毒。辟虫毒。

  • 卷五十一 谷部·菰米

    释名茭米、雕蓬、雕苽、雕胡 气味甘,冷,无毒。 主治止渴。解烦热,调肠胃。 附方菰本作苽,茭草也。其中生菌如瓜形,可食,故谓之苽。其米须霜雕时采之,故谓之凋苽。或讹为雕胡。

  • 卷一百三十 草部·地黄

    释名亦名 (音户)、芑(音起)、地髓。 气味(生地黄)甘、寒、无毒。(熟地黄)甘、微苦、微温、无毒。 主治吐血唾血,补虚、除热,去痈疖。用生地黄不拘多少,三捣三压,取全部液汁,装瓦…

  • 卷二十六 菜部·鸡肠草

    气味微辛、苦、平、无毒。 主治小便频数。用鸡肠草一斤,在豆豉嗔中煮过,和米煮粥。常吃。小儿下痢。用鸡肠草捣汁一合,调蜜服,有效。风热牙痛。用鸡肠草、旱莲草、细辛,等分为末。每天擦三…

  • 卷四 木部·秦皮

    释名石檀、盆桂,苦树、苦枥。 气味(皮)苦、微寒、无毒。 主治赤眼生翳。用秦皮一两,加水一升半煮成七合,澄清后,每日煎温洗眼。此方中亦可加滑石、黄连等分。眼睛突然肿痛。用秦皮、黄连…

  • 卷五十四 菜部·苦瓠

    释名苦瓠、匏瓜。 气味(瓤、子)苦、寒、有毒。 主治黄疸肿满。有苦瓠瓤如在枣大小,泡童便中一时,取出两小团塞鼻孔中,深吸气。有黄水排出,几次后即愈。又方:用瓠瓤熬黄为末,每服半钱,…

  • 卷十九 木部·乌药

    释名旁其、矮樟。 气味(根)辛、温、无毒。 主治风湿麻痹。用乌药一百两、沈香五十两、人参三两、甘草四两,共研为末。每服半钱,空心服,姜盐汤送下。此方名“乌沈汤”。一切气痛。用乌药(…

  • 卷四十五 果部·毕澄茄

    释名毗陵茄子。 气味(实)辛、温、无毒。 主治脾胃虚弱。用毕澄茄为还想,加姜汁神曲、面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姜汤送下。一天服二次。伤寒咳逆,呃噫日夜不定。和毕澄茄、高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