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七十八 草部·山豆根

释名
解毒、黄结、中药。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急黄。用山豆根末,水送服二钱。
赤白痢。用山豆根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服,白开水送下。三服后即可止痢。
水盅腹大,皮肤变黑。用山豆根研为末,酒送服二钱。
头风热痛。用山豆根末,调油涂两太阳。
牙龈肿痛。用山豆根一片,含在痛处。
喉中发痈。用山豆根磨醋,噙口中。病重不能言语者,不断地以鸡毛扫药汁入喉,引出涎水,即可言语。
疥癣。用腊猪油调山豆根末涂搽。
喉风(牙关紧闭,水米不下)。用山豆根、白药等分,水煎噙咽。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264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4/03/2025
下一篇 06/06/2025

相关推荐

  • 卷四十 木部·无患子

    释名桓、木患子、噤娄、肥珠子、油珠子、菩提子、鬼见愁。 气味子皮(即核外肉):微苦、平、有小毒。子中仁:辛、平、无毒。 主治子皮:去风明目。用无患子皮、皂角、胡饼、草菖蒲,同捶碎,…

  • 卷五十四 果部·甘蔗

    释名竿蔗、遮。 气味(蔗)甘、平、涩、无毒。 主治发热口干、小便赤涩。取甘蔗去皮,嚼汁咽下。饮浆亦可。反胃吐食。用甘蔗汁七升、生姜汁一升,和匀,每日细细饮服。干呕不息。有蔗汁温服半…

  • 卷四十四 木部·肥筇荚

    气味(荚)辛、温、微毒。 主治肠风下血。用独子肥皂(烧存性)一片,研为末,加糊调成丸子,陈米汤送下。下痢噤口。用肥皂荚一枚,以盐填实,烧存性,研为末。取少许放入白米稀饭内吃下,有效…

  • 卷二十二 草部·狗脊

    释名亦名强 、扶筋、百枝、狗青。 气味苦、平、无毒(或说微温)。 主治男子各种风疾。用金毛狗脊,盐泥严封煅红,取出去毛。与苏木、 川乌头(生用),等分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

  • 卷六 菜部·葫

    释名大蒜、茆蒜、荤菜。今人谓葫为大蒜,蒜为小蒜,以其气类相似也。 气味(根)辛、温、有毒。久食损人目。 主治归五脏,散痈肿除风邪,杀毒气。下气,消谷,化肉。 附方肠毒下血。蒜连丸:…

  • 卷二百一十六 草部·栝楼

    释名果裸、瓜蒌、天瓜、黄瓜、地楼、泽姑,根名白药、天花粉、瑞雪。 气味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痰咳不止。用栝楼仁一两、文蛤七分,共研为末,以浓姜汁调成丸子,如弹子大,噙口中咽汁。又…

  • 卷二百 草部·百部

    释名婆妇草、野天门冬。 气味(根)甘、微温、无毒。 主治咳嗽。用百部根泡酒,每温服一升,一天服三次。又方:用百部、生姜,各捣汁,等分,取二合煎服。又方:用百部藤根捣自然汁,加蜜等分…

  • 卷二百二十三 草部·使君子

    释名留求子。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小儿脾疳 。用使君子、芦荟,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米汤送下。小儿痞块(腹大,肌瘦而黄,渐成疳疾)。用使君子仁三钱、木鳖子仁五钱,共研为末,滴水做…

  • 卷三十 果部·槲实

    释名槲栎、朴樕、大叶栎、栎橿子。 气味仁:苦、涩、平、无毒。橡槲若:甘、苦、平、无毒。槲木皮:苦、涩、无毒。 主治仁:蒸煮作粉,涩肠止痢,功同橡子。槲若:突然吐血。用槲叶研为末,每…

  • 卷十一 水部·醴泉

    释名亦名甘泉。泉水略有淡酒味。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心腹痛,疰忤(即鬼疰,见“半天河”条下),消渴,反胃,霍乱等。治病以新汲水为好。 《瑞应图》说:常饮醴泉,令人长寿。《东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