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二十二 草部·芦

释名
亦名苇、葭。花名蓬 ,笋名 (音拳)。初生的苇叫葭,未开花时叫芦,长成后叫苇。

气味
(根)甘、寒、无毒。(笋)小苦、冷、无毒。(茎、叶)甘、寒、无毒。(蓬 )甘、寒、无毒。

主治
骨蒸肺痿(肺结核)。用芦根、麦门冬、地骨皮、生姜各十两,梧皮、茯苓各五两,加水二斗,煮成八升,去渣。分五次服。得汗即愈。
心膈气滞,烦闷不下食。用芦根五两,锉小,加水三大碗,煮取二碗,去渣,温服。
反胃上气。用芦根、茅根各二两,加水四升,煮成二升,分次服。
霍乱烦闷。用芦根三钱、麦门冬一钱,水煎服。又方:芦叶一把,水煎服。
吐血不止。用芦苇茎外皮烧灰(存性),研细,加蚌粉少许,拌匀。每服一、二钱,麦门冬汤送下。三服见产。
肺壅咳嗽,微热。用芦苇茎(切小)二升,加水二斗,煮成五升,再加桃仁五十枚,薏苡仁、瓜瓣各半升,煮成二升服下,吐出脓血即愈。此方名“苇茎汤”。
背疮溃烂。用陈芦叶为末,先以葱椒汤洗净患处,然后把药末敷上。
中鱼、蟹毒。用芦根煮汁服。
诸般血病。用芦花、红花、槐花、白鸡冠花、茅花等分,加水二杯,煎成一杯服下。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2699.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4/03/2025
下一篇 06/06/2025

相关推荐

  • 卷三十七 草部·白头翁

    释名野丈人、胡王使者、奈何草。 气味(根)苦、温、无毒。 主治热痢下重。用白头翁二两,黄连、黄蘖、秦皮各三两,加水七升煮成二升。每服一长。不愈再服。妇人产后痢虚极者,可加甘草、阿胶…

  • 卷三十 石部·石炭

    释名亦称煤炭、石墨、铁炭、乌金石、焦石。 气味甘、辛、温、有毒。 主治刀伤。用石炭捣成粉,敷伤口。疮口太深不能速合者,加滑石。误吞金银及钱在腹中不下。用石炭(一块,杏核大)、硫磺(…

  • 卷十六 虫部·蚯蚓

    释名蜮蚓、劬闰、坚蚕、阮善。 气味咸寒、无毒。 主治伤寒热结。用大蚓半斤,去泥,以人尿煮汁饮服。或以生蚓绞汁服亦可。诸疟烦热。用生蚯蚓四条,洗净,研如泥,加生姜汁少许,薄荷汁少许,…

  • 卷六十一 菜部·石莼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利小便,治风秘不通,五膈气,并脐下结气,煮汁饮之。胡人用治疳疾。

  • 卷三 人部·人尿

    释名溲、小便、轮回酒、还元汤。 气味咸、寒、无毒。(入药以用童便为好) 主治久嗽涕唾,肺痿,时发寒热,颊赤气急。用童便(去头尾少许)五合,浸泡破开的大粉甘草一寸,露一夜,去掉甘草,…

  • 卷二十七 石部·石钟乳

    释名亦称留公乳、虚中、芦石、鹅管石、夏石、黄砂石。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一切劳嗽(胸膈痞满,咳嗽不已)。用石钟乳、雄黄、佛耳草、款冬花,等分为末。每用一钱,细烧成烟,以筒吸烟入…

  • 卷二十一 谷部·大豆

    释名菽。角名荚,叶名藿,茎名萁。 气味黑大豆:甘、平、无毒。 主治黑大豆:中风口歪。用大豆三升,熬熟,至微烟出,放入瓶中,泡酒五升。经过一天以上,服酒一升,厚盖被令稍稍出汗。如已噤…

  • 卷六 人部·秋石

    释名用石膏浸入童便中制成。精致的称为秋冰。 气味咸、温、无毒。 主治虚劳冷疾,小便频数,漏精白浊。制成的方剂有秋石还元丹、阴阳二炼丹、秋冰乳粉丸、直指秋石丸、秋石交感丹、秋石四精丸…

  • 卷一 谷部·胡麻

    释名巨胜、方茎、狗虱、油麻、脂麻。叶名青蓑,茎名麻皆。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腰脚疼痛。用新胡麻一升,熬香后,捣烂。每日吞服适量,以姜汁、蜜汤、温酒送下均可。手脚酸痛,微肿。用胡…

  • 卷六十四 石部·石面

    释名石面不常生,亦瑞物也。或曰饥荒则生之。唐玄宗天宝三载,武威番禾县醴泉涌出,石化为面,贫民取食之。宪宗元和四年,山西云、蔚、代三州山谷间,石化为面,人取食之。宋真宗祥符五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