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十二 草部·大蓟、小蓟

释名
亦名虎蓟(大蓟)、猫蓟(小蓟)、马蓟、刺蓟、山牛蒡、鸡项草、千针草、野红花。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心热吐血。用小蓟叶和根,捣烂压汁,每次服二小碗。
七窍出血。用刺蓟捣汁和酒服。或取干蓟研细,冷水送服。
崩中下血。用大、小蓟根一升,泡在酒一斗中,经过五天,取酒常饮适量。亦可用酒煎蓟根服或用生蓟捣汁温服。又方:小蓟茎、叶,洗净,切细,研汁一碗,加生地黄汁一碗,白术半两,共煎到五成汁,温服。
小产流血过多。用小蓟根、叶,益母草各五两,加水二大碗煎成一小碗,分二次服,一日服完。
刀伤流血不止。用小蓟苗捣烂敷伤处。
小便热淋。用蓟根捣汁服。
疔疮恶肿。用大蓟四两、乳香一两、明矾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以出汗为见效。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2729.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4/03/2025
下一篇 06/06/2025

相关推荐

  • 卷一百一十 草部·青蒿

    释名草高、方溃、牵、狈蒿、香蒿。 气味吐、茎、根、子:苦、寒、无毒。青蒿子:气味、甘、冷,无毒。 主治痨病。用青蒿锉细,加水三升、童便五升同煎至一升半,去渣留汁再煎成膏,做成丸子,…

  • 卷二十二 鳞部·鲫鱼

    释名鲋鱼 气味(肉)甘、温、无毒。 主治脾胃虚冷。用鲫鱼半斤切碎,放入煮开的豉汁中,加胡椒、莳萝、姜橘末,空腹吃下。此方名“鹘突羹。”突患水肿。用鲫鱼三尾,去肠留鳞。以商陆、赤粘豆…

  • 卷一百五十 草部·决明

    释名马蹄决明。 气味(子)咸、平、无毒。 主治多年失明。用决明子二升研为末,每服一匙,饭后服,稀粥送下。青盲、雀目(按:青盲是外观正常,但不见物,雀目即夜盲)。用决明一程式、地肤子…

  • 卷五十五 石部·宝石

    释名宝石出西番、回鹘地方诸坑井内,云南、辽东亦有之。有红、绿、碧、紫数色。碧者,唐人谓之瑟瑟。红者,宋人谓之。今通呼为宝石。以镶首饰器物,大者如指头,小者如豆粒,皆碾成珠状。 主治…

  • 卷七十二 草部·胡芦巴

    释名亦名苦豆。 主治小肠气痛。用胡芦巴炒过,研细。每服二钱,茴香酒送下。肾脏虚冷,腹胁胀满。用胡芦巴(炒)二两,熟附子、硫磺各七钱五分,共研为末,加酒煎曲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

  • 卷十六 禽部·乌鸦

    释名鸦乌、老雅,预、匹居、楚乌、大嘴乌。 气味(肉)酸、涩、平、无毒。 主治五劳七伤。用乌鸦一只,于其腹中装入栝楼瓤一枚和白矾少许,扎紧煮熟,分作四次服下。暗风 疾。用冬季捕得的乌…

  • 卷一百一十一 草部·白蒿

    释名由胡、蒌蒿、蘩。 气味(苗、根)甘、平、无毒。 主治风寒湿痹、恶疮癞疾、夏月暴痢等。能杀河豚鱼毒。

  • 卷四十九 谷部·狼尾草

    释名稂,狼茅,孟,宿田翁,守田。狼尾,其穗象形也。秀而不成,嶷然在田。故有宿田、守田之称。 气味米:甘、平,无毒。 主治作饭食之,令人不饥。

  • 卷一百一十二 草部·红蓝花

    释名亦名红花、黄蓝。 气味(花)辛、温、无毒。 主治风疾兼腹内血气痛。用红花一两,分为四份。先取一份以酒一升,煎成一杯半,一次服下。不止,再服。一切肿疾。用红花熟捣取汁服。喉痹壅塞…

  • 卷十九 土部·古砖

    主治寒湿脚气。用烧红的砖放入陈臭的淘米水中渍过,趁热布包,两膝夹住,上盖棉被,三、五次可愈。眼睛红、肿、痛。取浸在粪池中为时很久的新砖,放在阴湿处,等砖面生花,把花刷下,加入脑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