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八 草部·贝母

释名
亦名苘、勤母、苦菜、苦花、空草、药实。

气味
(根)辛、平、无毒。

主治
胸膈郁积。用贝母(去心),加姜汁炒后研细,再和姜汁、面糊做成丸子。每服七十丸。
化痰降气,止咳解郁。用贝母(去心)一两、姜制厚朴半两,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开水送下。
小儿百日咳。用贝母五钱、甘草(半生半灸)二钱,共研为末,加沙糖调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以米汤化服一丸。
乳汁不下。用贝母、知母、牡蛎粉等分,研为细末。每服二钱,猪蹄汤调服。此方名“二母散”。
目昏,流冷泪。用贝母一枚、胡椒七料,共研为细末,点眼。
目生弩肉。用贝母、丁香,等分为末,加乳汁调匀点眼。
吐血、鼻血不止。用贝母(炮过),研为细末。每服二钱,温浆水送下。
小儿鹅口,满口白烂。用贝母(去心,研细)半钱,加水五分、蜜少许,煎三沸。取抹患处。
婴儿吹妈,引起胀痛。有贝母末吹入鼻中,很见效。
乳痈。用酒送服贝母二钱,另找人吮乳,使之通畅。
紫白瘢。用贝母、南星,等分为末。生姜带汁调药搽瘢上。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2763.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4/03/2025
下一篇 06/06/2025

相关推荐

  • 卷六 土部·土蜂窠

    释名巢,即细腰蜂巢。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难产。用土蜂窠泡开水,俟稍冷饮之。肿毒痛如火烧。用土蜂窠调醋涂之。又法:用川乌头和土蜂窠等分。肿毒未成脓则消,已成脓则早破。疔疮。用煅…

  • 卷二百四十六 草部·络石

    释名石鲮、石龙藤、悬石、耐冬、云花、云丹云英、石血、云珠。 气味苦、温、无毒。 主治小便白浊。用络厂、人参、茯苓各二两,龙骨(煅)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服,米汤送下。一天服…

  • 卷八十二 木部·石南

    释名风药。 气味(叶)辛、苦、平、有毒。 主治鼠瘘不合。用石南、生地黄、茯苓、黄蘖、雌黄、等分为末,每天敷患处两次。小儿通睛(小儿误跌或头脑受伤,致使瞳仁不正,观东则见西,观西则见…

  • 卷五 鳞部·鲮鲤

    释名龙鲤、穿山甲、石鲮鱼 气味咸、微寒、有毒。 主治中风瘫痪,手足不举。用穿山甲(左瘫用右甲,右瘫用左甲)断熟、大川乌头炮熟、红海蛤如 子大者各二两,共研为末。每用半两同葱白同捣汁…

  • 卷二百一十七 草部·石龙芮

    释名地椹、天豆、石能、鲁果能、水堇、苦堇、堇葵、胡椒菜彭根。 气味(子)苦、平、无毒。(叶)甘、寒、无毒。 附方(子)风湿寒痹,补肾明目;(叶)前痈肿毒疮,下瘀血,止霍乱。

  • 卷七十二 草部·胡芦巴

    释名亦名苦豆。 主治小肠气痛。用胡芦巴炒过,研细。每服二钱,茴香酒送下。肾脏虚冷,腹胁胀满。用胡芦巴(炒)二两,熟附子、硫磺各七钱五分,共研为末,加酒煎曲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

  • 卷十一 土部·蚯蚓泥

    释名亦名蚓蝼、六一泥、蚯蚓粪、地龙粪。 气味甘、酸、寒、无毒。 主治热疟(恶寒轻,发烧重)。用蚯蚓泥和面,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朱砂为衣(丸子做成,在朱砂中滚一下)。每服三丸。忌食生…

  • 卷三十六 虫部·蟾蜍

    释名促秋、秋施、菊促、苦龙、何皮、癞蛤蟆。 气味蟾酥:甘辛、温、有毒。辛、凉、微毒。 主治腹中冷嘲热讽癖(逆害饮食,民证停痰,两胁痞满,按之鸣转)。用大蟾蜍一个,去皮肠,切成小块,…

  • 卷二百三十九 草部·通脱木

    释名通草、活夺、离南。 气味甘、淡、寒、无毒。 主治水肿癃闭,明目退退热,泻肺,利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