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草部·桔梗

释名
亦名白药、梗草、荠

气味
(根)辛、微温、有小毒。李时珍认为:“当以苦、辛、平为”。

主治
胸满不痛。用桔梗、枳壳等分。煎水二杯,成一杯,温服。
伤寒腹胀(阴阳不和)。用桔梗、半夏、陈皮各三钱,生姜五片,煎水二杯,成一杯服。此方名“桔梗半夏汤”。
痰嗽喘急。用桔梗一两半,研细,用童便半升,煎成四合,去渣后温服。
肺痈咳嗽(胸满振寒,脉数咽干,先吐臭痰,后吐臭脓)。用桔梗一两、甘草二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温服。吐出脓因时,是病渐愈之象。此方名“桔梗汤”。
喉痹。用桔梗二两,水三升,煎成一升。一次服下。
咽痛。先服甘草汤,如不愈,再服桔梗汤。
口舌生疮。治法同上。
虫牙肿痛。用桔梗、薏苡,等分为末,内服。
骨槽风(牙龈肿痛)。用桔梗研细,与枣肉调成丸子,如皂角子大。裹棉内,上下牙咬住。常用荆芥煎汤嗽口。
牙疳。用桔梗、茴香等分,略烧后研细敷患处。
眼睛痛,眼发黑。用桔梗一斤、黑牵牛头三两,共研细,加蜜成丸,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温水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称“桔梗丸”。
鼻血不止。用桔梗研细,加水调匀。每服一茶匙,一天服四次。药中加生犀牛角屑亦可。
吐血下血。治法同上。
打伤阏血。用桔梗末,每服少许,米汤送下。
中蛊下血(下血如鸡肝色,大量排出,病热很险)。用桔梗研细,每服一茶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初时须强灌。约七天之后,血止。可吃猪肝汤补身体。药中也可加犀角,用量与桔梗等分。
怀孕中恶(心腹突然大痛)。用桔梗一两,锉细,加生姜三片。水一杯煎服。

附方
《神农本草经》只有桔梗而无荠 ,但记桔梗一名荠 。《名医别录》才认为这两个名称是不同的植物,因为它们的性味和功用都不相同。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281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4/03/2025
下一篇 06/06/2025

相关推荐

  • 卷一百一十八 草部·天名精

    释名亦名天蔓菁、天门精、地菘、玉门精、麦句姜、蟾蜍兰、蛤蟆蓝、蚵 草、豕首、彘颅、活鹿草、刘 草、皱面草、母猪芥。果实名鹤虱,根名杜牛膝。 气味(叶、根)甘、寒、无毒。李明珍说:“…

  • 卷九十七 草部·香薷

    释名香柔、香茸、香菜、蜜蜂草。 气味辛、微温、无毒。 主治伤暑(暑天卧湿当风,或生冷不节,头痛发热,转筋,干呕,四肢发冷等)。用香薷一斤、厚朴(姜汁炙过)、白扁豆(微炒)各半斤,锉…

  • 卷三十七 土部·螺蛳泥

    气味性凉。 主治反胃吐食,取螺蛳一斗,水浸,取泥晒干,每服一钱,火酒调下。

  • 卷二百六十七 草部·石斛

    释名石 、金钗、禁生、林兰、杜兰。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胃中虚热、发热自汗、痈疽排脓内塞。

  • 卷七十四 草部·豆蔻

    释名草豆蔻、漏蔻、草果。 气味(仁)辛、涩、温、无毒。 主治心腹胀满,气短。用豆蔻一两,去皮,研细。每服半钱,木瓜生姜汤调下。胃弱呕逆不食。用豆蔻仁二枚、高良姜半两,加水一碗合煮,…

  • 卷二 果部·杏

    释名甜梅。 气味(核仁)甘、苦、温、冷、利,有小毒。 主治咳嗽寒热。用杏仁半两,去皮尖,在童便中浸七日,取出,温水淘洗,研如泥,加童便三升煎如膏。每服一钱,熟水送下。上气喘急。有杏…

  • 卷一百八十五 草部·蓖麻

    气味(子)甘、辛、平、有小毒。 主治半身不遂,失音不语。取蓖麻子油一升、酒一斗,在铜锅中煮熟,细细服下。口目歪斜。用蓖麻子仁捣成膏,左边斜则贴右,右边斜则贴左。有效。风气头痛。用乳…

  • 卷二十三 果部·杨梅

    释名求。 气味(实)酸、甘、温、无毒。 主治下痢不止。用杨梅烧过,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头痛不止。用杨梅为末,以少许 入鼻取嚏,有效。一切损伤止血生肌。用盐藏杨梅…

  • 卷十二 介部·淡菜

    释名壳菜、海 、车海夫人。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腹内冷痛、结块、崩中带下,壮阳,止痢,消宿食,治瘿气。

  • 卷一百四十四 草部·紫花地丁

    释名箭头草、独行虎、羊角子、米布袋。 气味苦、辛、寒、无毒。 主治黄疸内热。用紫花地丁研末,每服三钱,酒送下。痈疽恶疮。用紫花地丁(连根)、苍耳叶等分,捣烂,加酒一杯,搅汁服下。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