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草部·人参

释名
亦名黄参、血参、人衔、鬼盖、神草、土精、地精、海腴、皱面还丹。

气味
(根)甘、微寒、无毒。

主治
阴亏阳绝之症(昏眩、自汗、痰鸣、脉大)。用人参十两细切,加水二十碗浸透,以桑柴火缓煎成膏。每服一至三碗。持续服至病愈。以方名“人参膏”。
胸中痞坚,胁下逆气抢心。用人参、白术、干姜、甘草各三两,加水八升,煎至三升。每服一升,一天服三次。此方名“治中汤”(理中汤)。
脾胃气虚,不思饮食。用人参一钱、白术二钱、茯苓一钱、灸甘草五分、姜三片、枣一枚,加水二杯,煎至一杯,饭前温服。此方名“四君子汤”(按:各药分量在此方中不再折扣)。
开胃化痰。用人参二两(焙)、半夏五钱(姜汁浸后焙干),共研为末,和面揉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姜汤送下。饭后服。一天服三次。药中加陈皮五钱亦可。
胃寒气满,饥不能食。用人参二钱、生附子半钱、生姜二钱,加水七合煎成二合,调入鸡蛋清一个,空心服下。
胃虚恶习,或呕吐有痰。用人参一两,加水二碗,煎成一碗,再加竹沥一杯、姜汁三匙。温服。此方最宜老人。
反胃(饮食入口即吐,病人衰弱无力)。用人参三两,切片,加水一升,煮成四合,热服。同时用人参汁加鸡蛋白、薤白(即 头)煮粟米粥吃。
妊妇腹痛吐酸,不能饮食。用人参、炮干姜,等分为末。加生地黄汁,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
阳虚气喘,自汗盗汗,气短头晕。用人参五钱、熟附子一两,分为四帖。每帖以生姜十片,加月二碗,煎成一碗,温服。
喘急欲绝。用人参末煎汤,每服一茶匙。一天服五至六次。
产后发喘。用人参末一两;另有苏木二两,加水二碗,煎成一碗后,调参末内服。有特效。
产后诸虚、发热、自汁。用人参、当归,等分为末;另以水三升,加猪腰子一个(切片),糯米半合,葱白二个,煮米至熟。取汁一碗,将人参、当归药末调入煎汤,饭前温服。
产后大便不能,出血很多。用人参、麻子仁、枳壳(麦麸炒过),共研细,加蜜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
横生倒产。用人参末、乳香末各一我,丹砂五分,共研细,加鸡蛋白一个,生姜汁三匙,搅匀后冷服。有特效。
怔忡自汗,心气不足。用人参、当归各半两,和阉猪腰子一对(切片)同煎,空心服。药渣焙干为末,以山药末作糊和药成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枣汤送下。药中亦可加乳香二钱。
肺虚久咳。用人参二两、鹿角胶(灸过)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薄荷豉汤(如葱)送下。
喘嗽咳血,脉弱无力。用人参末三钱,鸡蛋白调匀,清晨服下,服后即去枕仰卧。病不久者,一服可愈。久病者两服有效。以乌鸡蛋的蛋白调药。效果更佳。
咳嗽吐血。用人参、黄芪、面粉各一两,百合五钱,共研为末,滴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饭前服,茅根汤送下。又方:人参、乳香、丹砂,等分为末,加乌梅肉和成丸子,如弹子大,每天服一丸,开水送下。
吐血下血,血如泉涌。用人参五钱(焙)、侧柏叶(先蒸后焙)、荆芥穗(烧存性)各五钱,共研为末。每取二钱加入面粉二钱中,以水调成稀糊吃下。
鼻血不止。用人参、嫩柳枝,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日服三次。无柳枝可用莲子心代。
阴虚尿血。用人参(焙)、黄芪(盐水灸),等分为末;另用红皮萝卜一枚,切成四片蜜灸,灸过再灸,以用尽二两蜂蜜为止。每服以萝卜一片蘸药末吃,盐开水送下。
水渴。用人参末,蛋白调匀。每服一钱。一天服三、四次。又方:人参、栝楼根等分,生研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饭前以麦门冬煎汤送下。一天服两次。此方名“玉壶丸”。又方:人参一两,甘草二两(雄猪胆汁浸后加灸),脑子半钱,共研为末,调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嚼一丸,冷开水送下。又方:人参一两,葛粉二两,共研为末。同时,在 猪汤一升中,加药三钱、蜜二两,慢火熬成膏子。每夜含咽一匙。三次见效。
痢久晕厥,六脉沉香。用人参、附子各一两半,每次取半两,加生姜十片、丁香十五粒、粳米一撮,在水二碗中煎至一碗半,空心温服。
禁口痢。用人参、莲肉各三钱,水煎成浓汤,一口一口细吞之。或加姜汁炒过黄连三钱同煎亦可。
老人虚痢不止,不能饮食。用人参一两、鹿角一两、鹿角(去皮,炒过)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一茶匙,米汤调下。一天服三次。
伤寒坏症(伤寒症或其他时疫,病久体弱,脉沉伏,不省人事)。用人参一两,加水二杯,煎至一杯,以井水浸冷后服下。不久,鼻梁出汗,既药有效。此方名“夺命散”(即“复脉汤”)。
伤寒厥逆(身有微热,烦躁,六脉沉细)。用人参半两,水煮,调牛胆南星末二钱,热服。
筋骨风痛。用人参四两,酒泡三天,取出晒干,与土茯苓一斤、山慈姑一两,共研为末,炼蜜和药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饭前服,米汤送下。
小儿风 抽筋。用人参、蛤粉、丹砂,等分为末,加母猪血和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金银汤送下。一天服两次。
小儿惊后眼斜。用人参、阿胶、糯米(炒成珠)各一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温服。一天服两次。
蜈蚣、蜂虿螫伤。用人参末涂敷。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2818.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4/03/2025
下一篇 06/06/2025

相关推荐

  • 卷五十一 谷部·菰米

    释名茭米、雕蓬、雕苽、雕胡 气味甘,冷,无毒。 主治止渴。解烦热,调肠胃。 附方菰本作苽,茭草也。其中生菌如瓜形,可食,故谓之苽。其米须霜雕时采之,故谓之凋苽。或讹为雕胡。

  • 卷五十四 草部·苦参

    释名亦名苦 、苦骨、地槐、水槐、菟槐、骄槐、野槐、白茎。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热病发狂。用苦参末,加蜜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薄荷汤送下。也可用苦参末二钱,水煎服。伤寒结…

  • 卷一百四十八 草部·半边莲

    气味辛、平、无毒。 主治蛇咬伤。用半边莲捣烂,取汁饮下。药渣敷伤处。气喘。用半边莲、雄黄各二钱,共捣成泥,放碗内,盖好,等颜色变青后,加饭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九丸,空心服,盐汤…

  • 卷五十五 谷部·黎豆

    释名狸豆、虎豆、狗爪豆、八升豆 气味甘微苦,温,有小毒。 主治治脾胃虚寒、胃脘痛、风寒咳嗽。 附方狸豆野主,山人亦有种之者,三月下种生蔓,其叶如豇豆叶,但文理偏斜。六、七月开花成簇…

  • 卷四十三 草部·黄岑

    释名腐肠、空肠、内虚、经芩、黄文、印头、苦督邮。内部实在的叫子芩、条芩、鼠芩。 气味(根)苦、平、无毒(一称大寒)。 主治男子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妇女带下、手足寒热,宜服“三黄…

  • 卷三十三 木部·阿魏

    释名阿虞、薰渠、哈昔尼。 气味辛、平、无毒。 主治疝疼痛(败精恶血,结在阴囊,并非一般的偏坠)用阿魏二两,裹在醋和荞麦面作成的饼中,火上煨熟;另用大槟榔二枚,钻孔, 乳行填满,也裹…

  • 卷二十六 木部·骐竭

    释名血竭 气味甘、咸、平、无毒。 主治白虎风(两膝热肿)。用骐竭、硫磺末各一两,每服一钱,温酒送下。新久脚气。用骐竭、乳香,等分为还想,取木瓜一个,挖一孔,放入药末,再用面包瓜,在…

  • 卷一百五十一 草部·地肤

    释名地葵、地麦、落帚、独帚、王帚、扫帚、益明 、涎衣草、白地草、鸭舌草。 气味(子)苦、寒、无毒。 主治风热赤眼。有地肤子一升(焙)、生地半斤取汁,共用饼,晒干,研细。每服三钱,空…

  • 卷四 禽部·鹗

    释名鱼鹰、王雎、沸波、下窟乌、雎鸠。 气味主治鹗骨可用来接骨。取骨烧存性,另以铜钱一个,煅药,醋淬七次,取末与骨灰等分,酒送服一钱,不可过多。作因身体下段,空心服;在上段,饭后服。…

  • 卷五十二 石部·紫石英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补不足,定惊悸,安魂魄,填下焦,止消渴,养肺气,治惊痫,蚀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