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二 石部·不灰木

释名
亦名无灰木。其色白,如腐烂的木材,烧之不燃。

气味
甘、大寒、无毒。

主治
肺热咳嗽。用不灰木一两半、玄精石二两、灸甘草半两、贝母一两半、天南星(白矾水煮过)半两,共研细。每服半钱,姜汤送下。
咽喉肿痛,五心烦热。用不灰木(先以牛粪烧红)四两、玄精石(煅红)四两、真珠一钱,共研细,加糯米少许,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服一丸。服时,用生地黄汁、粟米淘水研化后吞下。每天服两次。
吐泻烦满,气逆腹胀。以不灰木、阳起石(煅起)、阿魏各半两,巴豆(去心)、杏仁(去皮)各二十五个,共研细。加粟米饭,做成丸子,如樱桃大。每服一丸。服时,把丸子穿一孔,在灯上烧到烟尽,再研为末,姜汤送下。

附方
有人根据《纲目》对不灰木的描述,如“其色白如烂木,烧之不燃,以此得名。”“要烧成灰,但斫破,以牛乳煮了,黄牛粪烧之,即成灰。”“形如针文,烧之无烟。”认为“这些性质和现在的石棉很相似,可能就是石棉。”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2871.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4/03/2025
下一篇 06/06/2025

相关推荐

  • 卷二十六 水部·铜壶滴漏水

    考释李时珍对该药未作释名和集解,仅在其主治项下转引前人虞抟(生卒年为公元1438~1517年)曰:“性滑,上可至颠,下可至泉,宜煎四末之药。”据考,我国古代常用铜壶装水滴漏计时。这…

  • 卷八十四 木部·紫荆

    释名紫珠。皮名肉红、内消。 气味(木、皮)苦、平、无毒。 主治痈疽发背,肿毒流注。用紫荆皮(炒)三两、独活(去节、炒)三两、赤芍药(炒)二两、生白术一两、木蜡(炒)一两,共研为末,…

  • 卷十三 金部·锡

    释名又名白鑞、贺。 气味甘、寒、微毒。 主治恶毒风疮。 附方用锡器在粗石上磨水,取水服,可解砒霜毒。用铅、锡各二钱半,加结砂和蜈蚣二要,共研为末,卷入纸内成捻子,放入油中浸一夜。点…

  • 卷九十 木部·猪苓

    释名地乌桃。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伤寒口渴。用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各一两,加水四升,煮成二升。每服七合。一天服三次。此方名“猪苓汤”。通身肿满,小便不利。用猪苓五两,研…

  • 卷四十 兽部·獐

    气味肉:甘,温,无毒。骨:甘,微温,无毒。 主治肉:补益五脏。髓脑:益气力,悦泽人面。治虚风。骨:虚损泄精。益精髓,悦颜色。酿酒,有补下之功。

  • 卷三十七 谷部·蘖米

    气味粟芽:苦、温、无毒。麦芽:咸、温、无毒。谷芽:甘、温、无毒。 主治粟芽:消积食,开胃。除烦,除热。谷芽:快脾开胃,下气和中,消食化积。麦芽:快膈进食。用麦蘖四两,神曲二两,白术…

  • 卷十六 禽部·乌鸦

    释名鸦乌、老雅,预、匹居、楚乌、大嘴乌。 气味(肉)酸、涩、平、无毒。 主治五劳七伤。用乌鸦一只,于其腹中装入栝楼瓤一枚和白矾少许,扎紧煮熟,分作四次服下。暗风 疾。用冬季捕得的乌…

  • 卷四 木部·秦皮

    释名石檀、盆桂,苦树、苦枥。 气味(皮)苦、微寒、无毒。 主治赤眼生翳。用秦皮一两,加水一升半煮成七合,澄清后,每日煎温洗眼。此方中亦可加滑石、黄连等分。眼睛突然肿痛。用秦皮、黄连…

  • 卷七 草部·桔梗

    释名亦名白药、梗草、荠 气味(根)辛、微温、有小毒。李时珍认为:“当以苦、辛、平为”。 主治胸满不痛。用桔梗、枳壳等分。煎水二杯,成一杯,温服。伤寒腹胀(阴阳不和)。用桔梗、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