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说意》_提纲 (卷六)

少阳从相火化气,其经在阳明之次,筋脉之分,起目锐眦,循耳下颈,自胸贯膈,由胁里出外踝,循足跗而走名指。病则经气壅遏,不能顺降,故胸痛胁痞。相火上炎,故口苦咽干。阳气升浮,是以目眩。浊气冲塞,是以耳聋。位在二阳之里,三阴之表,阳盛则热,阴盛则寒,故往来寒热。其视(视 通“是”。)三阳之经,阳气方长,故其脉弦细。

伤寒中风,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则传少阳。然三日少阳,而不入阳明之腑,太阴之脏,则无少阳诸证,六日经尽,汗出表解,不能自解,则以麻黄、桂枝发之,大小柴胡,不必用也。若内传脏腑,外连少阳之经,然后显少阳诸证。其始得,不必三日,其病解,不必六日,是大小柴胡之证,与太阳之麻、桂无关也。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3032.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伤寒说意》_太阳传经

    太阳经外在皮毛,感冒风寒,皮毛闭塞,营卫郁遏,不得外发,自当内传,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四日太阴,五日少阴,六日厥阴。六经既遍,若脏寒不生,腑热不作,营卫无内陷之路,势必外发皮毛,泄…

  • 《中医眼科备读》

    作者:聂天祥 致读者 前言 编者说明 《中医眼科备读》目录 卷一 目论语摘 概论 散清补泻 通利玄府 概论 五轮辨证 辨虚实、阴阳、经络 辨风热湿痰 辨目病难易 六淫 精亏 血病 …

  • 《伤寒说意》_太阳伤寒麻黄汤证

    营秉木气,其性温散,温散则窍开,开则有汗。寒以敛之,营血不达,则无汗。营以发达为性,寒愈敛而营愈发,发而不透,故裹束卫气,而生表寒。寒气闭藏,卫阳郁陷,是以恶寒。寒性闭涩,是以脉紧…

  • 《伤寒说意》_阳复

    少阴病,上下吐利,而手足不逆冷,身反发热者,是中气未败,微阳欲复,不至死也。其脉不至者,灸少阴之经穴七壮,以回阳根,或以温药暖水通经,则脉至矣。若蜷卧恶寒,时而自烦,欲去衣被者,是…

  • 《伤寒说意》_提纲 (卷七)

    少阳在阴阳之交,表里之半,忌发汗吐下。泻其阴阳,阳虚而入太阴之脏,阴虚而入阳明之腑,是为少阳坏病。如太阳病,不经汗解,转入少阳,胁下硬满,干呕不食,往来寒热,若尚未吐下,其脉沉紧者…

  • 《伤寒说意》_太阳中风桂枝汤证

    卫秉金气,其性清肃,清肃则窍闭,闭则无汗。风以泄之,卫气不敛,则汗出。卫以收敛为性,风愈泄而卫愈闭,闭而不开,故郁遏营血,而为内热。风性疏泄,孔窍不秘,是以恶风。风性浮散,是以脉缓…

  • 《人体使用手册》

    《人体使用手册》 ID:13634 / 打印 《人体使用手册》

  • 《伤寒说意》_少阴连太阳经证

    少阴水脏,病则脉沉而恶寒,若始得之时,脉已见沉而反觉发热者,是少阴脏病而太阳经证未解也。宜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散太阳之经,附子温少阴之脏,细辛降肾气之逆也。 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内…

  • 《伤寒说意》_死证

    少阴病,脉微细沉伏,但欲卧寐,汗出不烦,自欲呕吐,是水盛火衰,胃逆而阳泄也。至五六日,又见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则脾肾寒泄,阳根上脱,必主死也。若吐利烦躁,再加四肢逆冷者,更无生…

  • 《伤寒说意》_少阳连太阳经证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寒,颈项强直,胁下胀满,手足温暖,发渴而作呕者,是皆少阳之经郁遏不降,逆行而贼戊土,土木壅塞,结而不开也,俱宜小柴胡汤。凡服柴胡,但见少阳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