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 卷中·臌胀

  此病之源,与水肿同,皆因脾气虚衰而致,或因他病攻损胃气致难运化,而肿大如鼓也。病本易治,皆由方书多用利药,病患又喜于速效,以致轻者变重,重者变危,甚致害人。

  黄帝正法:先灸命关百壮,固住脾气,灸至五十壮,便觉小便长,气下降。再灸关元三百壮,以保肾气,五日内便安。服金液丹、草神丹,减后,只许吃白粥,或羊肉汁泡蒸饼食之。瘥后常服全真丹、来复丹。凡臌胀脉弦紧易治,沉细难痊。(此病若带四肢肿者,温之于早尚可奏功,若单腹胀而更青筋浮露者难治。苟能看破一切,视世事如浮云,置此身于度外,方保无虞,次则慎起居,节饮食,远房帏,戒情性,重温急补,十中可救二三。先生之丹艾,用之得宜,其庶几乎。)

  【治验】

  一人因饮冷酒吃生菜成泄泻,服寒凉药,反伤脾气,致腹胀。命灸关元三百壮,当日小便长,有下气,又服保元丹半斤,十日即愈,再服全真丹永不发矣。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37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2/03/2024
下一篇 04/03/2024

相关推荐

  • 卷四十三 卷下·小儿咳嗽

      小儿肺寒咳嗽,用华盖散;若服凉药,并止咳药更咳者,当服五膈散;若咳嗽面目浮肿者,服平胃散;咳而面赤者,上焦有热也,知母黄芩汤。(咳而面赤属上焦实热者,宜用知母黄芩,若咳甚而面赤…

  • 卷三十七 卷中·伤脾发潮热

      此因饮食失节,损及脾胃,致元气虚脱,令头昏脚弱,四肢倦怠,心下痞闷,午后发热,乃元气下入阴分也,服全真丹、荜澄茄散,三月而愈。若服滋阴降火凉药,其病转甚,若俗医用下药,致病危笃…

  • 卷四十四 卷下·溏泻

       冷气犯胃,故水谷不化,大便溏滑,甚则脱肛者,浓肠散、半硫丸主之。

  • 卷三十九 卷中·痞闷

      凡饮食冷物太过,脾胃被伤,则心下作痞,此为易治,宜全真丹一服全好,大抵伤胃则胸满,伤脾则腹胀。   腹胀者易治,宜草神丹、金液、全真、来复等皆可服,寒甚者姜附汤。此证庸医多用下…

  • 卷七十二 神方·远志丸

      治心气不足,多悲,健忘,精神皆默,手颤脚搐,多睡。   远志 人参 石菖蒲 茯苓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酒枣汤任下。

  • 卷八 神方·紫金丹

      此丹补脾肾虚损,活血壮筋骨,治下元虚惫,子宫寒冷,月信不调,脐腹连腰疼痛,面黄肌瘦,泄泻精滑,一切虚损之证。   代赭石(烧红醋淬七次) 赤石脂(制法同) 禹余粮(制法同)  …

  • 卷十六 卷下·肺膈痛

      此证因肺虚,气不下降,寒气凝结,令人胸膈连背作痛,或呕吐冷酸水,当服五膈散自愈。(此证治若失宜,久久必成膈证。)

  • 卷三十一 卷下·乳痈

      良田藏气虚衰,血脉凝滞,或为风寒所客着而成痈矣。若阳明蕴热,亦能成此。先觉憎寒壮热,服救生汤一剂,若迟三五日,宜多服取效。

  • 卷九 卷中·中湿

      三四月间,人感潮湿之气,名曰湿病;或六七月,大雨时行,恣饮冰水冷物,亦名中湿,则令人寒热自汗。   阳则脉紧,肢节痛,足指温,服术附汤;阴则脉沉而紧,肢节不痛,身凉自利,足指冷…

  • 卷九十四 神方·附∶金线重楼治证

      金线重楼俗名金线钓虾蟆,采得去外黑粗皮,用石头打碎,勿见铁器。   晒干为末,小罐收贮。凡一切要吐痰涎之证,用代瓜蒂最妙。   一治风痰结胸,用一钱,阴阳水和服,吐去痰即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