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卷中·伤寒

  伤寒六脉浮紧,呻吟不绝,足指温者,阳也;忌服凉药,恐变为阴,害人性命。至六日发烦躁,乃阴阳换气,欲作汗也,服当归茯苓散,汗出而愈。

  六脉紧大,或弦细,不呻吟,多睡耳聋,足指冷,肢节痛,发黄,身生赤黑靥,时发噫气,皆阴也,灸关元三百壮,服金液丹、姜附汤,过十日半月,出汗而愈。若不早灸,反与凉药者,死。(辨别阴阳不止于此,然熟体此二条则治伤寒证误谬亦少。其灸法虽不能遍行,若贫家无力而遇难起之病,不能备参药,勉告以灸能活命,倘肯根据从,未必非仁术之一端。予每见时疫盛行之际,乡陬死者比户,心切怜之,倘尽心力并合丹药以济之,不特己身蒙福,子孙亦必昌大。)

  若吐逆而心下痞,灸中脘五十壮。若微微发颤者,欲作汗,服姜附汤而愈。若少年壮实之人,伤寒至五六日,发狂逾垣上屋,胃中有积热也,服大通散,轻者知母散亦愈。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403.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2/03/2024
下一篇 04/03/2024

相关推荐

  • 卷六十八 神方·麦煎散

      治幼年心络为暑所伤,每至暑时,即畏热困倦减食。   知母 乌梅肉 地骨皮 柴胡(各二钱) 大麦(一撮)   上锉片成一剂,水煎温服缓下。

  • 卷十四 卷中·伤寒衄血

      凡鼻衄不过一二盏者,气欲和也,不汗而愈。若衄至升斗者,乃真气脱也,针关元入三寸,留二十呼,血立止;再灸关元二百壮,服金液丹。不然恐成虚劳中满。(当解、当清、当温、当补,审证施治…

  • 卷五十四 卷中·脾疟

      凡疟病由于暑月多吃冰水冷物,伤其脾胃,久而生痰,古今议论皆差,或指暑邪,或分六经,或云邪崇,皆谬说也。但只有脾胃之分,胃疟易治,脾疟难调。或初起一日一发,或间日一发,乃阳明证也…

  • 卷三十六 神方·四顺散

      治中暑冷热不调,大便下赤白脓。   川黄连(酒炒) 当归 芍药(各二钱) 御米壳(去隔膜,醋炒,二钱)   加生姜七片水煎,食前热服。

  • 卷九 卷上·要知缓急

      夫病有浅深,治有缓急。(体认病情,而用药缓急合当,乃医家第一要着。)若急病而用缓药,是养杀人也。缓病而用急药,是逼杀人也。庸医遇病,不能必其何名,亦不能必其当用何药,概以温平试…

  • 卷四十二 卷下·面目浮肿

      此证由于冷物伤脾,脾虚不能化水谷,致寒饮停于中焦,轻者面目浮肿,重者连阴囊皆肿。服金液丹,轻者五日可愈,重者半月全愈,当饮软粥半月,硬物忌之。(金液丹洵是活命之神药,但世人不识…

  • 卷五 神方·三黄丹

      此丹治中满,胸膈痞闷,中风,痰喘气急,大便虚秘,功与中丹同,但略峻耳。   雄黄 雌黄 硫黄各五两为粗末,制法如大丹。研极细,醋糊丸芡实大。每服十丸,空心米饮下。

  • 卷二十四 神方·黄药子散

      治缠喉风,颐颌肿及胸膈有痰,汤水不下者,用此吐之。   黄药子即斑根一两为细末,每服一钱,白汤下,吐出顽痰即愈。

  • 卷四十四 卷中·着恼病

      此证方书多不载,人莫能辨,或先富后贫,先贵后贱,及暴忧暴怒,皆伤人五脏。多思则伤脾,多忧则伤肺,多怒则伤肝,多欲则伤心,至于忧时加食则伤胃。方书虽载内因,不立方法,后人遇此皆如…

  • 卷二十三 卷下·三虫

      三虫者,蛔虫,蛲虫,寸白虫也。幼时多食生冷硬物,及腥厌之物,久之生虫。若多食牛肉,则生寸白。其蛔虫长五六寸,发则令人心痛,吐清水,贯心则死。寸白虫如葫芦子,子母相生,长二三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