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疮毒门

  疔疮生面上与口角:灸合谷。

  疔疮生手上:曲池(灸)。

  疔疮生背上:肩井三里委中临泣行间通里少海太冲。

  瘰疬:少海(先针皮上,候三十六息,推针入内,须定浅深,追核大小,勿出核,三上三下,乃出针)天池章门临泣支沟阳辅(灸百壮)肩井(随年壮)手三里。

  痈疽发背:肩井委中,又以蒜片贴疮上灸之,如不疼,灸至疼;如疼,灸至不疼,愈多愈好。

  溺水死者,经宿可救:即解死人衣带,灸脐中。

  狂犬咬伤人:即灸咬处疮上。

  蛇咬伤人:灸伤处三壮,仍以蒜片贴咬处,灸蒜上。

  人脉微细不见,或有或无:宜于少阴经复溜穴上,用圆利针针至骨处,顺针下刺,候回阳脉,阳脉生时,方可出针。

  痈疽疮毒:同杨氏骑竹马灸法。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95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7/03/2024
下一篇 09/03/2024

相关推荐

  • 卷五·八法手诀歌(聚英)

    春夏先深而后浅,秋冬先浅而后深,随处按之呼吸轻,迎而吸之寻内关,补虚泻实公孙是,列缺次当照海深,临泣外关和上下,后溪申脉用金针。先深后浅行阴数,前三后二却是阴,先浅后深阳数法,前二…

  • 卷十·命门部位歌

      中庭与天庭,司空及印堂,额角方广处,有病定存亡。青黑惊风恶,体和润泽光,不可陷兼损,唇黑最难当。青甚须忧急,昏暗亦堪伤,此是命门地,医师妙较量。   面眼青肝病,赤心,黄脾,白…

  • 卷一·奇病论

      黄帝曰:“人有重身,九月而喑,此为何也?”   歧伯曰:“名曰胞之络脉绝也,无治,当十月复。病胁下满,气逆,二三岁不已,名曰息积,不可灸刺积,为导引服药。人身体髀股胻皆肿,环脐…

  • 卷五·十二经纳干支歌

      十二经纳天干歌: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   十二经纳地支歌: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

  • 卷八·心脾胃门

      心痛:曲泽间使内关大陵神门太渊太溪通谷心俞(百壮),巨阙(七壮)。   心痛食不化:中脘。   胃脘痛:太渊鱼际三里两乳下(各一寸,各三十壮)膈俞胃俞肾俞(随年壮)。   心烦…

  • 卷三·长桑君天星秘诀歌

      天星秘诀少人知,此法专分前后施。若是胃中停宿食,后寻三里起璇玑。   脾病血气先合谷,后刺三阴交莫迟。如中鬼邪先间使,手臂挛痹取肩髃。   脚若转筋并眼花,先针承山次内踝。脚气…

  • 卷五·流注开阖(医学入门)

      人每日一身周流六十六穴,每时周流五穴(除六原穴,乃过经之所)。相生相合者为开,则刺之。相克者为阖,则不刺。阳生阴死,阴生阳死。如甲木死于午,生于亥。乙木死于亥,生于午。丙火生于…

  • 卷四·经络迎随设为问答(杨氏)

      问:“经脉有奇经八脉。”   《难经》云:“脉有奇经八脉者,不拘于十二经,何谓也?然,有阳维、有阴维、有阳蹻、有阴蹻、有冲、有任、有督、有带之脉,凡此八脉,皆不拘于经,故曰:「…

  • 卷六·足太阴经穴主治

      足太阴经穴主治   《内经》曰:“脾者,谏议之官,智周出焉。”   脾者,仓禀之本,荣之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孤脏以灌四旁。脾主四肢,为胃行津液。 …

  • 卷五·臟腑井滎俞經合主治(聚英)

      假令得弦脉,病人善洁①,面青善怒,此胆病也。若心下满,当刺窍阴②,身热当刺侠溪③,体重节痛刺临泣④,喘嗽寒热刺阳辅⑤,逆气而泄刺阳陵泉⑥,又总刺丘墟⑦。   ①胆为清净之府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