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正散医案分析

【组成】白附子 白僵蚕各6g 全蝎3g

【主治】风痰阻络证。症见卒然口眼歪斜,舌淡苔白。

【病案】全某,女,48岁,机关干部。2000年4月17日初诊,自诉今晨起床后感觉右侧脸部麻木,照镜子发现口眼歪斜,右侧眼睑不能闭合,然后发现喝水漏水,进食口腔留有食物。于上午9时入住本科。舌质淡暗,苔白滑,脉浮。诊断为右侧周围性面瘫。辨证为正气不足,风痰阻络。投以能扶正祛邪,疏风化痰通络之牵正散加味(全蝎、白附子、僵蚕、防风、天麻各10g,黄芪20g,蜈蚣1条,木瓜15g,甘草6g),日服一剂;1周后配合针刺疗法,留针加手法刺激,日一次;第三周改用电针,刺激强度由弱渐强,共住院三周,口眼歪斜完全消失,面肌功能恢复正常,于2000年5月9日出院,随访2年未见复发。(摘自《广西医学》)

【分析】该患者“右侧脸部麻木,照镜子发现口眼歪斜”,其症状主要在面部,未见半身不遂等其他偏瘫等症状,可见其所患疾病为风中经络,而非风中脏腑。结合舌苔表现“苔白滑”,可能有痰湿。脉象为浮,亦示其有风邪。仅舌稍暗,恐不能说有瘀血,仅舌淡也只能说可能稍有气虚。故其主要病机当为风痰阻络。

治疗应该选具有祛风化痰止痉功效之牵正散加减。处方中以白附子祛痰止痉,尤擅长治头面之风;全蝎、僵蚕均可祛风止痉;加防风以助散风;加天麻以助息风止痉;蜈蚣助全蝎、僵蚕祛风通络;加木瓜舒筋活络;甘草和黄芪既补气和中,且甘草解诸虫药之毒性。药证相合,且加用针刺疗法,好转较快,二十多天即获痊愈。由此病例也可以发现,对于面瘫,除了药物对证治疗外,加用针刺疗法,可以增强疗效。不夹痰湿者,单针灸疗法即效佳。

——本文摘自《方剂学案例分析》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44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治疗夜啼的偏方4

    治少小中風,手足拘急,二物石膏湯方o石膏(如雞子大一塊碎)﹑真朱(一兩)o右以水二升煮石膏五六沸,內真朱,煮取一升,稍稍分服之o

  • 理中丸的功效与作用,理中丸与附子理中丸的区别

    理中丸又名人参汤,最早见于东汉张仲景《伤寒论》,是中医治疗中焦虚寒证的经典名方。相传宋徽宗喜欢吃冷食,经常腹痛,御医给他服用了很多药也不见效。于是请来民间医家杨吉老来看,杨吉老诊脉…

  • 治慢性阴囊湿疹内服方

    柴胡10克,白芍12克,当归12克,白薇6克,薏苡仁15克,莲须12克,白藓皮15克,乌贼骨15克,甘草10克。每日1剂,水煎2次服,第3煎取液熏洗患处,每次10-15分钟。7天为…

  • 金铃子散方歌,功效与作用

    金铃子散 出自《太平圣惠方》,录自《袖珍方》 【组成】 金铃子 玄胡各一两(各30g) 【用法】 为细末,每服三钱,酒调下(现代用法:为末,每服6~9g,酒或开水送下。亦可作汤剂,…

  • 痹证兼疝气的中医治疗医案

    王某,男,51岁,伐木场干部。初诊:1973年11月25日。自述从元月起,右侧臀部至小腿转筋跳痛频发,痛如刀割,身汗出,间隔2~3分钟一次,觉患肢灼热,喜触冷物,水袋冷敷,痛势可减…

  • 《妙用偏方秘方》

    内容简介中国医学是华夏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尤其是一些民间偏方秘方,对老百姓的生活和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神农尝百草开始,人们发现许多简单实用的药方,但是,有很多未能公布于世!主要…

  • 冠心病的偏方3

    猕猴桃处方:鲜猕猴桃适量用法:可洗净吃,可榨汁饮用,常食有益。功效:防癌,降血脂。主治: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肝脾肿大。

  • 奶蜜葱汁治老人便秘

    材料:牛奶250克,蜂蜜100克,葱白100克。制法:先将葱白洗净,捣烂取汁;牛奶与蜂蜜共煮,开锅下葱汁再煮即成。每早空腹服用。功效:补虚,除热,通便。主治:适用于老人习惯性便秘。

  • 止咳验方

    荆芥5g,桔梗6g,紫菀lOg,百部lOg,白前lOg,陈皮lOg,杏仁lOg,贝母lOg,甘草5g。以上为3岁药量,小或大于3岁者适当加减。水煎取汁100~200ml频服。每日l…

  • 消瘰丸组成,主治,临床运用医案

    【组成】玄参12g 煅牡蛎12g 贝母12g 【主治】肝肾阴亏所致的瘰疬。 【病案】庞某,男,5岁。1994年11月初诊。患儿于1年前出现咽部干涩不适,堵塞感,睡眠时憋气及张口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