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难经补泻

  经言:“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不虚不实,以经取之,何谓也?”

  然,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当先补之,然后泻之。不虚不实,以经取之者,是正经自生病,不中他邪也,当自取其经,故言以经取之。

  经言:“春夏刺浅,秋冬刺深者,何谓也?”

  然,春夏者,阳气在上,人气亦在上,故当浅取之。秋冬者,阳气在下,人气亦在下,故当深取之。

  春夏各致一阴,秋冬各致一阳者,何谓也?

  然,春夏温,必致一阴者,初下针,沉之至肾肝之部,得气引持之阴也。秋冬寒,必致一阳者,初内针浅而浮之,至心肺之部,得气推内之阳也。是谓春夏必致一阴,秋冬必致一阳。

  经言:“刺荣无伤卫,刺卫无伤荣,何谓也?”

  然,刺阳者,卧针而刺之;刺阴者,先以左手摄按所针荣俞之处,气散乃内针,是谓刺荣无伤卫,刺卫无伤荣也。

  经言:“能知迎随之气,可令调之,调气之方,必在阴阳,何谓也?”

  然,所谓迎随者,知荣卫之流行,经脉之往来也,随其逆顺而取之,故曰迎随。调气之方,必在阴阳者,知其内外表里,随其阴阳而调之,故曰调气之方,必在阴阳。

  诸井者,肌肉浅薄,气少不足使也。刺之奈何?

  然,诸井者木也,荥者火也。火者木之子,当刺井者,以荥泻之。故经言补者,不可以为泻;泻者,不可以为补。此之谓也。

  经言:“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何谓也?”

  然,金木水火土,当更相平。东方木也,西方金也,木欲实,金当平之。水欲实,土当平之。东方肝也,则知肝实。西方肺也,则知肺虚。泻南方火,补北方水,南方火,火者木之子也。北方水,水者木之母也。水胜火,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故泻火补水,欲令金不得平木也。经曰:“不能治其虚,何问其余。”此之谓也。

  金不得“不”字疑衍。谓泻火以抑木、补水以济金,欲令金得平木。一云:“泻火补水,而旁治之,不得径以金平木。”火者木之子,子能令母实,谓子有余,则不食于母。今泻南方者,夺子之气,使之食其母也。金者水之母,母能令子虚,谓母不足则不能荫其子。今补北方者,益子之气,则不至食其母也。此与《八十一难》义正相发。其曰:“不能治其虚,安问其余,则隐然实实虚虚之意也。”

  经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何谓也?”

  然,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中工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

  五脏传病之图

  心病传肺,肺传肝,肝传脾,脾传肾,肾传心,心复传肺,七传者死,谓传其所胜也。心病传脾,脾传肺,肺传肾,肾传肝,肝传心,间脏者生,谓传其子也。

  何谓补泻?当补之时,何所取气?当泻之时,何所置气?

  然,当补之时,从卫取气,当泻之时,从荣置气。其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当先补其阳,而后泻其阴。阴气不足,阳气有余,当先补其阴,而后泻其阳。荣卫通行,此其要也。

  针有补泻,何谓也?

  然,补泻之法,非必呼吸出内针也。然,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当刺之时,必先以左手压按所针荥俞之处,弹而努之,爪而下之,其气之来,如动脉之状,顺针而刺之,得气因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不得气,乃与男外女内,不得气,是谓十死不治也。

  信其左,谓善针者,信用左手,不知针法者,自右手起也。

  经言:“迎而夺之,恶得无虚?随而济之,恶得无实?虚之与实,若得若失。实之与虚,若有若无,何谓也?”

  然,迎而夺之者,泻其子也。随而济之者,补其母也。假令心病泻手心主俞,是谓迎而夺之者也。补手心主井,是谓随而济之者也。所谓实之与虚者,牢濡之意也。气来实牢者为得,濡虚者为失,故曰若得若失也。

  经言:“有见如入,有见如出者,何谓也?”

  然,所谓有见如入者,谓左手见气来至,乃内针;针入见气尽乃出针,是谓有见如入,有见如出也。

  经言:“无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是寸口脉耶?将病自有虚实耶?其损益奈何?”

  然,是病非谓寸口脉也,谓病自有虚实也。假令肝实而肺虚,肝者木也,肺者金也,金木当更相平,当知金平木,假令肺实而肝虚微少气,用针不补其肝,而反重实其肺,故曰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此者中工之所害也。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46.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7/03/2024
下一篇 09/03/2024

相关推荐

  • 卷七·十五络脉穴辨(医统)

      十五络脉者,十二经之别络而相通焉者也。其余三络,为任督二脉之络,脾之大络,总统阴阳诸络,灌溉于脏腑者也。《难经》谓三络为阳蹻、阴蹻二络,常考之无穴可指。且二蹻亦非十四经之正也。…

  • 卷三·策

      诸家得失策   问:“人之一身,犹之天地,天地之气,不能以恒顺,而必待于范围之功,人身之气,不能以恒平,而必待于调摄之技。故其致病也,既有不同,而其治之,亦不容一律,故药与针灸…

  • 卷八·咽喉门

      喉痹:颊车合谷少商尺泽经渠阳溪大陵二间前谷。   鼓颔:少商。   咽中如梗:间使三间。   咽肿:中渚太溪。   咽外肿:液门。   咽食不下:灸膻中。   咽中闭:曲池合谷…

  • 卷三·针内障秘歌(杨氏)

      内障由来十八般,精医明哲用心看,分明一一知形状,下手行针自入玄。   察他冷热虚和实,多惊先服镇心丸,弱翳细针粗拨老,针形不可一般般。   病虚新瘥怀妊月,针后应知将息难,不雨…

  • 卷五·十二经是动所生病补泻迎随(聚英)

      《内经》曰:『十二经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又曰:『迎而夺之,随而济之。』又曰:『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难经》曰:『经脉行血气,…

  • 卷五·流注图

      足少阳胆之经,甲主,与巳合,胆引气行。   甲戌时开胆为井金。   丙子时,小肠荥水。   戊寅时,胃俞木,并过胆原丘墟,木原在寅。   庚辰时,大肠经火。   壬午时,膀胱合…

  • 卷七·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经穴主治   《内经》曰:“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

  • 卷五·井荥俞原经合歌(医经小学)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

  • 卷二·百症赋(聚英)

      百症俞穴,再三用心。顖会连于玉枕,头风疗以金针。   悬颅颔厌之中,偏头痛止;强间丰隆之际,头痛难禁。   原夫面肿虚浮,须仗水沟前顶;耳聋气闭,全凭听会翳风。   面上虫行有…

  • 卷二·流注指微赋(窦氏)

      疾居荣卫,扶救者针。观虚实于肥瘦,辨四时之浅深。   是见取穴之法,但分阴阳而溪谷;迎随逆顺,须晓气血而升沉。   原夫指微论中,赜义成赋,知本时之气开,说经络之流注。   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