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兰江赋(杨氏书)

  担截之中数几何?有担有截起沉疴。我今咏此兰江赋,何用三车五辐歌。

  先将八法为定例,流注之中分次第。胸中之病内关担,脐下公孙用法拦。

  头部须还寻列缺,痰涎壅塞及咽干。噤口咽风针照海,三棱出血刻时安。

  伤寒在表并头痛,外关泻动自然安。眼目之症诸疾苦,更须临泣用针担。

  后溪专治督脉病,癫狂此穴治还轻。申脉能除寒与热,头风偏正及心惊。

  耳鸣鼻衄胸中满,好把金针此穴寻。但遇痒麻虚即补,如逢疼痛泻而迎。

  更有伤寒真妙诀,三阴须要刺阳经。无汗更将合谷补,复溜穴泻好施针。

  倘若汗多流不绝,合谷收补效如神。四日太阴宜细辨,公孙照海一同行。

  再用内关施截法,七日期门妙用针。但治伤寒皆用泻,要知素问坦然明。

  流注之中分造化,常将水火土金平。水数亏兮宜补肺,水之泛滥土能平。

  春夏井荥刺宜浅,秋冬经合更宜深。天地四时同此数,三才常用记心胸。

  天地人部次第入,仍调各部一般匀。夫弱妇强亦有克,妇弱夫强亦有刑。

  皆在本经担与截,泻南补北亦须明。经络明时知造化,不得师传枉费心。

  不遇至人应莫度,天宝岂可付非人。按定气血病人呼,撞搓数十把针扶。

  战提摇起向上使,气自流行病自无。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7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7/03/2024
下一篇 09/03/2024

相关推荐

  • 卷一·缪刺论

      黄帝问曰:“余闻缪刺,未得其意,何谓缪刺?”   歧伯对曰:“夫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也。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

  • 卷十·阴掌图各穴手法仙诀

      自掌至天河穴为上,自天河穴至指头为下。   掐两扇门,发脏腑之汗,两手掐揉,平中指为界,壮热汗多者,揉之即止。又治急惊,口眼歪斜,左向右重,右向左重。   掐二人上马,能补肾,…

  • 卷一·十二刺应十二经论

      歧伯曰:“凡刺有十二,以应十二经。一曰偶刺者,以手直心若背,直痛所,一刺前,一刺后,以治心痹。二曰报刺者,刺痛无常处。上下行者,直内无拔针,以左手随病所按之,乃出针复刺也。三曰…

  • 卷八·头面门

      头痛:百会上星风府风池攒竹丝竹空小海阳溪大陵后溪合谷腕骨中冲中渚昆仑阳陵。   头强痛:颊车风池肩井少海后溪前谷。   头偏痛:头维。   脑泻:顖会通谷。   头风:上星前顶…

  • 卷三·策

      诸家得失策   问:“人之一身,犹之天地,天地之气,不能以恒顺,而必待于范围之功,人身之气,不能以恒平,而必待于调摄之技。故其致病也,既有不同,而其治之,亦不容一律,故药与针灸…

  • 卷五·十二经井穴(杨氏)

      手太阴井:少商   人病膨胀,喘咳,缺盆痛,心烦,掌热,肩背疼,咽痛喉肿。斯乃以脉循上膈肺中,横过腋关,穿过尺泽入少商,故邪客于手太阴之络,而生是病。   可刺手太阴肺经井穴少…

  • 卷八·疟疾门

      疟疾:百会经渠前谷。   温疟:中脘大椎。痎疟:腰俞。   疟疾发寒热:合谷液门商阳。   痰疟寒热:后溪合谷。   疟疾振寒:上星丘墟陷谷。   头痛:腕骨。   寒疟:三间…

  • 卷八·诸般积聚门

      气块冷气,一切气疾:气海。   心气痛连胁:百会上脘支沟大陵三里。   结气上喘及伏梁气:中脘。   心下如杯:中脘百会。胁下积气:期门。   贲豚气:章门期门中脘巨阙气海(百…

  • 卷一·刺水热穴论

      黄帝问曰:“少阴何以主肾?肾何以主水?”   歧伯曰:“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   帝曰:“肾何以能聚水…

  • 卷九·壮数多少;灸法;炷火先后

      壮数多少   《千金》云:“凡言壮数者,若丁壮病根深笃,可倍于方数,老少羸弱可减半。扁鹊灸法,有至三五百壮、千壮,此亦太过。曹氏灸法,有百壮,有五十壮。《小品》诸方亦然。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