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兰江赋(杨氏书)

  担截之中数几何?有担有截起沉疴。我今咏此兰江赋,何用三车五辐歌。

  先将八法为定例,流注之中分次第。胸中之病内关担,脐下公孙用法拦。

  头部须还寻列缺,痰涎壅塞及咽干。噤口咽风针照海,三棱出血刻时安。

  伤寒在表并头痛,外关泻动自然安。眼目之症诸疾苦,更须临泣用针担。

  后溪专治督脉病,癫狂此穴治还轻。申脉能除寒与热,头风偏正及心惊。

  耳鸣鼻衄胸中满,好把金针此穴寻。但遇痒麻虚即补,如逢疼痛泻而迎。

  更有伤寒真妙诀,三阴须要刺阳经。无汗更将合谷补,复溜穴泻好施针。

  倘若汗多流不绝,合谷收补效如神。四日太阴宜细辨,公孙照海一同行。

  再用内关施截法,七日期门妙用针。但治伤寒皆用泻,要知素问坦然明。

  流注之中分造化,常将水火土金平。水数亏兮宜补肺,水之泛滥土能平。

  春夏井荥刺宜浅,秋冬经合更宜深。天地四时同此数,三才常用记心胸。

  天地人部次第入,仍调各部一般匀。夫弱妇强亦有克,妇弱夫强亦有刑。

  皆在本经担与截,泻南补北亦须明。经络明时知造化,不得师传枉费心。

  不遇至人应莫度,天宝岂可付非人。按定气血病人呼,撞搓数十把针扶。

  战提摇起向上使,气自流行病自无。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7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7/03/2024
下一篇 09/03/2024

相关推荐

  • 卷三·策

      诸家得失策   问:“人之一身,犹之天地,天地之气,不能以恒顺,而必待于范围之功,人身之气,不能以恒平,而必待于调摄之技。故其致病也,既有不同,而其治之,亦不容一律,故药与针灸…

  • 卷十·阴掌图各穴手法仙诀

      自掌至天河穴为上,自天河穴至指头为下。   掐两扇门,发脏腑之汗,两手掐揉,平中指为界,壮热汗多者,揉之即止。又治急惊,口眼歪斜,左向右重,右向左重。   掐二人上马,能补肾,…

  • 卷三·杂病穴法歌(医学入门)

      杂病随症选杂穴,仍兼原合与八法。经络原会别论详,脏腑俞募当谨始。   根结标本理玄微,四关三部识其处。伤寒一日刺风府,阴阳分经次第取。   伤寒一日太阳风府,二日阳明之荥,三日…

  • 卷八·心脾胃门

      心痛:曲泽间使内关大陵神门太渊太溪通谷心俞(百壮),巨阙(七壮)。   心痛食不化:中脘。   胃脘痛:太渊鱼际三里两乳下(各一寸,各三十壮)膈俞胃俞肾俞(随年壮)。   心烦…

  • 卷五·九宮歌

      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八六为足,五十居中,寄于坤局。

  • 卷八·小儿门

      大小五痫:水沟百会神门金门昆仑巨阙。   惊风:腕骨。   瘈瘲,五指掣:阳谷腕骨昆仑。   摇头张口,反折:金门。   风痫,目戴上:百会昆仑丝竹空。   脱肛:百会长强。 …

  • 卷九·医案(杨氏)

      乙卯岁,至建宁滕柯山,母患手臂不举,背恶寒而体倦困,虽盛暑喜穿棉袄,诸医俱作虚冷治之。余诊其脉沉滑,此痰在经络也。余针肺俞、曲池、三里穴,是日即觉身轻手举,寒亦不畏,棉袄不复着…

  • 卷一·刺禁论

      黄帝问曰:“愿闻禁数?”   歧伯曰:“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谓之使,胃为之市。膈肓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旁,中有小心,谓肾神,从之有福…

  • 卷四·经络迎随设为问答(杨氏)

      问:“经脉有奇经八脉。”   《难经》云:“脉有奇经八脉者,不拘于十二经,何谓也?然,有阳维、有阴维、有阳蹻、有阴蹻、有冲、有任、有督、有带之脉,凡此八脉,皆不拘于经,故曰:「…

  • 卷九·灸劳穴法(聚英);取肾俞法

      灸劳穴法(《聚英》)   《资生经》云:“久劳,其状手脚心热,盗汗,精神困顿,骨节疼寒,初发咳嗽,渐吐脓血,肌瘦面黄,减食少力,令身正直,用草于男左女右自脚中指尖量过脚心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