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中风的中药方剂

  1.升降散方歌

升降散原治瘟方,中风借用效亦良。口眼歪斜言不爽,便通浊降有专长。灵活运用随加减,实证闭证宜煎尝。太极丸治急惊妙,加入胆星与竺黄。

注:风邪卒中人体,证见突然口眼歪斜,语言不利,肢体拘急,痰涎上泛,身发寒热,苔白腻或黄腻,脉象浮弦或浮滑而数者,属中风之实证、闭证。余多借用杨氏治瘟疫之方升降散为中风之初治。方药组成:僵蚕120克 蝉蜕120克 姜黄60克 大黄60克 共研细末为散,蜂蜜、黄酒兑服6克。此方加天竺黄、胆星,名为太极丸,治急惊风甚妙。

  2.化痰通络饮方歌

中风痰涎壅塞多,阻滞喉间不好过。姜汁竹沥黄荆沥,涤痰开关又通络。

注:中风属于痰涎壅滞,喉中作响,喘满不舒者,余每以生姜取汁1匙 水竹沥1小杯 黄荆沥1小杯 和匀吞服。如此一至二服,即有痰除喘定,神清舒畅之效。此余在农村行医时屡用皆验,而取材方便,更为农村适用。

  3.萍子一粒丹方歌

萍子一粒丹,体实中风瘫。肥胖恣厚味,湿滞经络间。轻可去实邪,汗通络自安。研末加蜜丸,豆炒同酒咽。蜜能解百毒,润燥便通先。三十六种风,方详在简编。我从临床验,虚人不宜餐。

注:紫背浮萍晒干,研末蜂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并以黑豆炒热,淋酒化服十丸,令汗出则愈。此方宜于平素肥胖,恣食膏肥厚味,痰湿内盛之中风患者。古人曾提出有治三十六种风症,证之临床,凡风湿热体实者,用之有效。

  4.半身不遂单方歌

中风营卫不调和,半身不遂治如何。验方采用芝麻梗,祛风通络血自活。

注:芝麻梗乃温通兼润,药性平稳之品,善能温经通络。凡中风后遗半身不遂,及风湿瘫痪之患者,皆良药也。余数十年屡用有效。入复方剂量为30克,单服一日60克,水煎。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0827.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丹参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丹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经常在药店看到。但是你知道丹参的功效和作用及食用方法具体都有哪些吗?有哪些人不适宜服用丹参?丹参有什么副作用?丹参又是怎么贮藏的?小编整理的这篇文章将帮助大…

  • 慢性附件炎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辨证】肝郁气滞。【治法】疏肝解郁。【方名】四逆散。【组成】炙甘草,炒枳实,柴胡,芍药各等分。【用法】上为细末,每服3克,开水调下,每日3次。【出处】《伤寒论》

  • 荠菜治高血压

    用料:荠菜适量。制法:煮水。用法:当茶饮用。长期饮用有效。

  • 半夏泻心汤加减,麦门冬汤加味治疗呃逆呕吐

    潘某,男,46岁,射洪县小学教师。 初诊:1981年10月29日。呃逆持续年余,诱发原因未明。体壮少病,素嗜烟酒辛燥,呃逆每发必10余日方解。呃声不扬,但掣动有力,坐时可摇椅,卧则…

  • 湿热郁蕴,中焦阻滞,脾胃不和的治疗验方

    脾胃不和身热郁,脘腹胀满小便赤呕恶烦闷身热渴,舌苔黄腻脉滑数。连朴菖蒲鲜芦根,栀芩半滑淡豆豉。 方药: 黄连8g 厚朴8g 石菖蒲10g 栀子10g 黄芩10g 鲜芦根30g 姜半…

  • 人参胡桃煎可养颜

    [组成]人参3克,胡桃肉3个。[制法与用法]用水煮熬1小时,饮汤后将参及胡桃肉食之。1次量,晨起或晚睡前服用皆可。[功效与应用]益气固肾,补血养颜。适用于因肺肾气虚而引起的动喘,气…

  • 治疗肾虚药方一则

    【出处】《箧中方》【组成】杜仲20克,五味子9克。【功用】补肝益肾,滋肾涩精,强健筋骨。【主治】①肾虚腰痛,头昏脑胀,如早期高血压。②头昏失眠,腰腿乏力,阳萎,精神不振,如神经衰弱…

  • 小儿咳喘的偏方

    大蒜治小儿久咳不止用料:大蒜1头,蜂蜜1匙。制法:将大蒜去皮捣烂,加水煮,浓缩。用法:调上蜂蜜食用。每日3次。

  • 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肝肾阴虚,虚热内生

    虚热动血肝肾亏,肢体消瘦身无力。午后潮热两颧红,鼻齿出血口咽干。蛛痣肝掌盗汗出,尿色黄赤手足热。舌红苔少便干结,六脉弦细数虚热。滋补肝肾清血热,六味地黄加味医。山药茯苓生熟地,丹参…

  • 乳腺癌方二十四

    蒲公英、地丁各9克,炮甲珠6克,瓜蒌60克,双花15克,当归30克,黄芪15克,花粉6克,白芷、橘梗各15克,赤芍6克,薤白15克,远志、宫桂各9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