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八 代(阴)

  代脉: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仲景。脉至还入尺。良久方来。吴氏。

  脉一息五至。肺心脾肝肾五脏之气皆足。五十动而一息。合大衍之数。谓之平脉。反此则止乃见焉。肾气不能至。则四十动一止。肝气不能至,则三十动一止。盖一朦之气衰,而他脏之气代至也。经曰:代则气衰。滑伯仁曰:若无病赢瘦。脉代者。危脉也。有病而气血乍损。气不能续者。只为病脉。伤寒心悸脉。代者复脉汤主之。妊娠脉代者。其胎百日代之,生死不可不辩。

  【体状诗】

  动中而止不能还,复动因而作代看,病者得之犹可疗。平人却与寿相关。

  【相类诗】

  数而时止名为促,缓止须将结脉呼,止不能回方是代,结生代死自殊途。

  促结之止无常数。或二动三动。一止即来。代脉之止有常数。必依数而止。还入尺中。良久方来也。

  【主病诗】

  代脉元因脏气衰,腹疼洩痢下元亏,或为吐泻中宫病,女子怀胎三月兮。

  《脉经》曰:代脉散者死。主洩及便脓血。

  五十不止身无病,数内有止皆知定,四十一止一脏绝,四年之后多亡命。

  三十一止即三年,二十一止二年应,十动一止一年殂,更观气色兼形证。

  两动一止三四日,三四动止应六七,五六一止七八朝,次第推之自无失。

  戴同父曰:脉必满五十动。出自《难经》。而《脉诀》五脏歌,昔以四十五动为准。乖于经旨。

  柳东阳曰:古以动数候脉。是吃紧语。须候五十动,乃知五脏缺失。今人指到腕臂。即云见了。夫五十动。岂弹指间事耶。故学者当诊脉、问证、听声、观色。斯备四诊而无失。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113.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8/03/2024
下一篇 10/03/2024

相关推荐

  • 卷八 虚(阴)

      虚脉:迟大而耎。按之无力。隐指豁豁然空《脉经》。   崔紫虚云:形大力薄。其虚可知。      《脉诀》言:“寻之不足。举之有余。止言浮脉。不见虚状。”杨仁斋言:“状似柳絮。散…

  • 卷一 序

      时珍曰:宋有俗子,杜撰脉诀,鄙陋讹谬,医学习诵,以为权舆,逮臻颁白,脉理竟昧。戴同父常刊其误,先考月池翁著《四诊发明》八卷,皆精诣奥室,浅学未能窥造,珍因撮粹撷华僭撰此书,以便…

  • 卷二 浮(阳)

      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脉经》)。   如微风吹鸟背上毛,厌厌聂聂(轻泛貌),如循榆荚(《素问》),如水漂木(崔氏),如捻葱叶(黎氏)。(浮脉法天,有轻清在上之象,在卦为乾…

  • 卷二十 濡(阴)

      濡脉:极耎而浮,细如帛在水中。轻手相得。按之无有。《脉经》。如水上浮沤。   帛浮水中。重手按之。随手而没之象。   《脉诀》言:按之似有举还无。是微脉。非濡也。   【体状诗…

  • 卷二十九 四言举要

      经脉与脉气   脉乃血脉,气血之先,血之隧道,气息应焉。  其象法地,血之府也,心之合也,皮之部也。  资始于肾,资生于胃,阳中之阴,本乎营卫,  营者阴血,卫者阳气,营行脉中…

  • 卷九 实(阳)

      实脉:浮沉皆得。脉大而长。微弦应指愊愊然《脉经》。   愊愊。坚实貌。   《脉诀》言:如绳应指来。乃紧脉。非实脉也。   【体状诗】   浮沉皆得大而长,应指无虚愊愊强,热蕴…

  • 卷十二 洪(阳)

      洪脉:下极大。《脉经》。来盛去衰。《素问》。来大去长。通真子。   洪脉在卦为离。在时为夏。在人为心。《素问》谓之大。亦曰钩。滑氏曰:来盛去衰如钩之曲。上而复下。应血脉来去之象…

  • 卷十 长(阳)

      长脉不大不小。迢迢自若。朱氏。如揭长竿末梢。为平。如引绳如循长竿。为病。《素问》。   长有三部之长。一部之长。在时为春。在人为肝。心脉长。神强气壮。肾脉长。蒂固根深。经曰:长…

  • 卷二十三 细(阴)

      细脉:小于微。而常有细直而耎。若丝线之应指。《脉经》。   《素问》谓之小。王启玄言:如(缺)蓬。状其柔细也。   《脉诀》言:往来极微。是微反大于细矣。与经相背。   【体状…

  • 卷十七 弦(阳中阴)

      弦脉:端直以长。《素问》。如张弓弦。《脉经》。按之不移。绰绰如按琴瑟弦。巢氏。状若筝弦。《脉诀》。从中直过。挺然指下。刊误。   弦脉在卦为震。在时为春,在人为肝。轻虚以滑者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