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 濡(阴)

  濡脉:极耎而浮,细如帛在水中。轻手相得。按之无有。《脉经》。如水上浮沤。

  帛浮水中。重手按之。随手而没之象。

  《脉诀》言:按之似有举还无。是微脉。非濡也。

  【体状诗】

  濡形浮细按须轻,水面浮绵力不禁,病后产中犹有药,平人若见是无根。

  【相类诗】

  浮而柔细知为濡,沉细而柔作弱持,微则浮微如欲绝,细来沉细近于微。

  浮细如绵曰“濡”。沉细如绵曰“弱”。浮而极细如绝曰“微”。沉而极细不断曰“细”。

  【主病诗】

  濡为亡血阴虚病,髓海丹田暗已亏,汗雨夜来蒸入骨,血山崩倒湿侵脾。

  寸濡阳微自汗多,关中其奈气虚何,尺伤精血虚寒甚,温补真阴可起疴。

  濡主血阴虚之病,又为伤湿。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121.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8/03/2024
下一篇 10/03/2024

相关推荐

  • 卷一 序

      时珍曰:宋有俗子,杜撰脉诀,鄙陋讹谬,医学习诵,以为权舆,逮臻颁白,脉理竟昧。戴同父常刊其误,先考月池翁著《四诊发明》八卷,皆精诣奥室,浅学未能窥造,珍因撮粹撷华僭撰此书,以便…

  • 卷七 涩(阴)

      涩脉,细而迟,往来难,短且散,或一止复来(《脉经》)。参伍不调(《素问》)。如轻刀刮竹(《脉诀》)。如雨沾沙(《通真子》)。如病蚕食叶。涩为阳气有余,气盛则血少,故脉来蹇滞,而…

  • 卷十三 微(阴)

      微脉:极细而耎。按之如欲绝。若有若无。《脉经》。细而稍长。戴氏   《素问》谓之小。又曰:气血微则脉微。   【体状相类诗】   微脉轻微潎潎乎,按之欲绝有如无,微为阳弱细阴弱…

  • 卷十四 紧(阳)

      紧脉:来往有力。左右弹人手。《素问》如转索无常。仲景。数如切绳。《脉经》。如纫箄线。丹溪。   紧乃热为寒束之脉。故急数如此。要有神气。《素问》谓之急。   《脉诀》言。寥寥入…

  • 卷十五 缓(阴)

      缓脉:去来小驶于迟《脉经》。一息四至。戴氏。如丝在经。不卷其轴。应指和缓。往来甚匀。张太素。如初春杨柳舞风之象。杨玄和。如微风轻飐柳梢。滑伯仁。   缓脉在卦为坤。在时为四季。…

  • 卷二十三 细(阴)

      细脉:小于微。而常有细直而耎。若丝线之应指。《脉经》。   《素问》谓之小。王启玄言:如(缺)蓬。状其柔细也。   《脉诀》言:往来极微。是微反大于细矣。与经相背。   【体状…

  • 卷十二 洪(阳)

      洪脉:下极大。《脉经》。来盛去衰。《素问》。来大去长。通真子。   洪脉在卦为离。在时为夏。在人为心。《素问》谓之大。亦曰钩。滑氏曰:来盛去衰如钩之曲。上而复下。应血脉来去之象…

  • 卷二十四 伏(阴)

      伏脉:重按著骨。指下裁动。《脉经》。脉行筋下。刊误。   《脉诀》言:寻之似有。定息全无。殊为舛谬。   【体状诗】   伏脉推筋著骨寻,指间裁动隐然深,伤寒欲汗阳将解,厥逆脐…

  • 卷二十二 散(阴)

      散脉大而散。有表无里。《经脉》。涣漫不收。崔氏。无统纪无拘束。至数不齐。或来多去少。或去多来少。涣散不收如杨花散漫之象。柳氏。   戴同父曰:心脉浮大而散。肺脉短涩而散。平脉也…

  • 卷十八 革(阴)

      革脉:弦而芤。仲景。如按鼓皮。丹溪。   仲景曰:弦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博。此名曰革。男子亡血失精。妇人半产漏下。《脉经》曰:三部脉革。长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时珍曰:此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