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实(阳)

  实脉:浮沉皆得。脉大而长。微弦应指愊愊然《脉经》。

  愊愊。坚实貌。

  《脉诀》言:如绳应指来。乃紧脉。非实脉也。

  【体状诗】

  浮沉皆得大而长,应指无虚愊愊强,热蕴三焦成壮火,通肠发汗始安康。

  【相类诗】

  实脉浮沉有力强,紧如弹索转无常,须知牢脉帮筋骨,实大微弦更带长。

  浮沉有力为实。弦急弹指为紧。沉而实大微弦而长为牢。

  【主病诗】

  实脉为阳火郁成。发狂谵语吐频频。或为阳毒或伤食。大便不通或气疼。

  寸实应知面热风。咽疼舌强气颠胸。当关脾热中宫满。尺实腰肠痛不通。

  经曰。血实脉实。曰脉实者水谷为病。曰气来实强是谓太过。

  《脉诀》言。尺实小便不禁。与《脉经》尺实小腹痛。小便难之说。何反洁。古不知其谬。诀为虚寒,药用姜附。愈误矣。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132.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8/03/2024
下一篇 10/03/2024

相关推荐

  • 卷二十二 散(阴)

      散脉大而散。有表无里。《经脉》。涣漫不收。崔氏。无统纪无拘束。至数不齐。或来多去少。或去多来少。涣散不收如杨花散漫之象。柳氏。   戴同父曰:心脉浮大而散。肺脉短涩而散。平脉也…

  • 卷二 浮(阳)

      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脉经》)。   如微风吹鸟背上毛,厌厌聂聂(轻泛貌),如循榆荚(《素问》),如水漂木(崔氏),如捻葱叶(黎氏)。(浮脉法天,有轻清在上之象,在卦为乾…

  • 卷七 涩(阴)

      涩脉,细而迟,往来难,短且散,或一止复来(《脉经》)。参伍不调(《素问》)。如轻刀刮竹(《脉诀》)。如雨沾沙(《通真子》)。如病蚕食叶。涩为阳气有余,气盛则血少,故脉来蹇滞,而…

  • 卷六 滑(阳中阴)

      滑脉:往来前却,流利展转。替替然如珠之应指。《脉经》。漉漉如欲脱。   滑为阴气有余。故脉来流利如水。脉者。血之府也,血盛则脉滑。故肾脉宜之,气盛则脉涩。故肺脉宜之。   《脉…

  • 卷八 虚(阴)

      虚脉:迟大而耎。按之无力。隐指豁豁然空《脉经》。   崔紫虚云:形大力薄。其虚可知。      《脉诀》言:“寻之不足。举之有余。止言浮脉。不见虚状。”杨仁斋言:“状似柳絮。散…

  • 卷五 数(阳)

      数脉:一息六至。《脉经》。脉流薄疾。《素问》。   数为阴不胜阳。故脉来太过。   浮沉迟数脉之纲领。《素问》《脉经》皆为正脉。《脉诀》立七表八里。而遗数脉止于心脏。其妄甚矣。…

  • 卷一 序

      时珍曰:宋有俗子,杜撰脉诀,鄙陋讹谬,医学习诵,以为权舆,逮臻颁白,脉理竟昧。戴同父常刊其误,先考月池翁著《四诊发明》八卷,皆精诣奥室,浅学未能窥造,珍因撮粹撷华僭撰此书,以便…

  • 卷十四 紧(阳)

      紧脉:来往有力。左右弹人手。《素问》如转索无常。仲景。数如切绳。《脉经》。如纫箄线。丹溪。   紧乃热为寒束之脉。故急数如此。要有神气。《素问》谓之急。   《脉诀》言。寥寥入…

  • 卷十九 牢(阴中阳)

      牢脉:似沉似伏。实大而长。微弦。《脉经》。   扁鹊曰:牢而长者肝也。仲景曰:寒则牢坚。有牢固之象。沈氏曰:似沉似伏。牢之位也。实大弦长。牢之体也。《脉诀》不言形状。但云:“寻…

  • 卷十八 革(阴)

      革脉:弦而芤。仲景。如按鼓皮。丹溪。   仲景曰:弦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博。此名曰革。男子亡血失精。妇人半产漏下。《脉经》曰:三部脉革。长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时珍曰:此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