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白蜡

虫白蜡
(《本草会编》)

【异名】虫蜡(《本草求真》),木蜡(《新本草纲目》),树蜡(《中国药学大辞典》),蜡膏(《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介壳虫科昆虫白蜡虫的雄虫,群栖于木犀科植物白蜡树、女贞及女贞属其他种植物枝干上所分泌的白色蜡质,精制而成。

【动物形态】白蜡虫
雌虫体椭圆形,长1.2~1.5毫米。体表褐色,有深黑斑点。单眼1对,口器为甲壳质针状吸收器。环节不叨显,无翅,触角及足皆不发达。腹面灰黄色,有多个尖棘,沿身体边缘排列。尾端有深凹陷。雄虫体色与雌虫相同。初孵化时,形与雌虫相似,但有粗大的足,腹部有硬棘及很多泌蜡孔。头部两侧有大小不等的单眼各5个;触角l对,分为7节。胸部圆形,有翅1对,长约5毫米,膜质透明。经泌蜡后,虫体变成圆形。

白蜡虫雌性无蛹期,雄虫有蛹期。卵分雌雄两性,被一层角质囊包围。春季孵化,雄性幼虫在树枝上固定不动,并分泌白色蜡质,包围体外。蜡质分泌盛时相互连贴一起,使枝条呈雪白色棒状。分布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采集】8~9月间采蜡。清晨用刀将包有蜡质的树枝切下,名曰"蜡花",放入沸水锅中煮之,使蜡质熔化而浮于水面,冷后凝结成块。取出,再加水加热熔化,过滤后凝固即成。

【药材】完整者多为圆形厚块,一般已打碎成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白色,或微带黄色,不透明或微透明;表面平滑或稍显皱纹,有光泽,触之有滑腻感。体轻,能浮于水面;质硬而稍脆,用手搓捏则粉碎。断面不平正,呈针状结晶形,或显小颗粒状,具玻璃样光泽。有微弱的特异臭气,味淡,嚼之如细沙样。不溶于水、醚及氯仿中,可溶于苯及石油醚中。熔点80~83℃。以色白、质硬、致密而无气泡。无败油气味者为佳。
主产四川、湖南、贵州、云南;以四川产量为最大。

蜂蜡经漂白后亦称白蜡,外形与虫白蜡相似,但蜂白蜡多呈不规则团块;有蜂蜜香气,质较柔软,熔点在70℃以下,能溶于醚、氯仿或部分溶于氯仿中。参见"蜜蜡"条。

【化学成分】主要含大分子量的酯类,其中的醇类为廿六醇、廿七醇、廿八醇、卅醇;其中的酸类为廿六酸、廿七酸、廿八酸、卅酸,及少量的棕榈酸、硬脂酸。

市售虫白蜡的成分主要为脂肪族一价酸的酯类混合物,其含率占总量的93~95%,其中有廿四酸廿八酯、廿四酸蜂花酯、廿四酸蜡酯、蜡酸蜡酯、廿七酸廿七酯、褐煤酸蜡酯、蜂花酸廿七酯。此外,尚含游离的蜂花醇,即卅烷醇1%,树脂1~1.5%,廿七烷2~3%。尚含廿七醇、蜡醇等。

因虫白蜡为雄白蜡虫幼虫所分泌,故此幼虫的成分也提供参考。全虫可分虫体及蜡外壳两个部分,虫体(湿重)中油脂类占18.6%,其中大部分(83%)为三甘油酯,也含少量烃类、蜡类、磷脂类、游离脂肪酸、一及二甘油酯等;蜡外壳的油脂类,蜡占92.4%,又含游离脂肪酸及烃类,但未找到三甘油酯及磷脂。

【性味】甘,温。

①《纲目》:"甘,温,无毒。"

②《医林纂要》:"甘淡涩,温。"

【归经】①《会约医镜》:"入肝经。"

②《本草撮要》:"入手太阴、足厥阴经。"

【功用主治】止血,生肌,定痛。治金疮出血,尿血、下血,疮疡久溃不敛,下疳。

①朱震亨:"生肌,止血,定痛,补虚,续筋接骨。"

②《纲目》:"杀瘵虫。"

③《东医宝鉴》:"止咳止泻,润肺脏,厚肠胃。"

④《本经逢原》:"治下疳;以半两入鲫鱼腹中煮食,治肠红。"

⑤《医林纂要》:"补肺敛气。"

【用法与用量】内服:入丸、散。外用:熔化调制药膏。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1300.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6/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刀豆壳

    刀豆壳(《医林纂要》) 【来源】为豆科植物刃豆的果壳。植物形态详"刀豆"条。 【采集】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实,晒干,剥去种子,将果壳晒至全干。贮藏干燥通风处,防虫蛀。 【药材】干…

  • 肥猪苗

    肥猪苗(《贵州民间药物》) 【异名】黄菊莲(《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为菊科植物蒲儿根的全草。 【植物形态】蒲儿根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茎直立,单一,或稍有分枝,…

  • 蛇床子

    蛇床子(《本经》) 【异名】蛇米(《本经》),蛇珠(《吴普本草》),蛇粟(《广雅》),蛇床仁(《药性论》),蛇床实(《千金方》),气果、双肾子(《分类草药性》),额头花子(《浙江中…

  • 鲃鱼_鲃鱼的功效与作用_鲃鱼食用方法

    基础信息 别名:青竹、青鱼、竹鲃、青竹鲤、青鲋鲤 性味:味甘;性热;小毒 功能主治:补肾阳;壮腰膝。主肾虚阳萎;腰膝酸软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倒刺鲃之肉。 原形态:…

  • 地下明珠_地下明珠的副作用_地下明珠的功效与作用

    基础信息 别名:落地珍珠、铁秤锤、土地子、一粒金丹、陈伤子、铁钮子、山砒霜、泥里珠、寸金黄、一滴金丹、地下珍珠、内宝珠、茅膏菜根 性味:甘;微苦;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胜湿;活…

  • 茵陈蒿_茵陈蒿有什么副作用_茵陈蒿怎么入药

    基础信息 别名:因尘、马先、茵蔯蒿、茵陈、因陈蒿、绵茵陈、绒蒿、细叶青蒿、臭蒿、安吕草、婆婆蒿、野兰蒿、茵陈 性味:味微苦;微辛;性微寒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退黄。主黄疸;小便一利…

  • 鸡血七

    鸡血七(《陕西中草药》) 【异名】红孩儿、红血儿(《陕西中草药》),鸡心七、荞麦七(陕西《中草药研究资料》),蜈蚣七、倒生莲(《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来源】为蓼科植物中华抱茎蓼…

  • 牡荆沥

    牡荆沥(《本草拾遗》) 【异名】牡荆汁(《登真隐诀》)。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的茎汁。植物形态详"牡荆子"条。 【制法】将新鲜荆木裁成尺余长之小段,两端架于砖上,其下以火烧之…

  • 白屈菜根

    白屈菜根(《陕西中草药》) 【异名】小人血七(《陕西中草药》)。 【来源】罂粟科植物白屈菜详"白屈菜"条。 【采集】夏季采挖,阴干用。 【性味】味苦涩,性温。 【功用主治】破瘀消肿…

  • 苦蘵果实

    苦蘵果实(《江西民间草药》) 【来源】为茄科植物苦蘵的果实,植物形态详"苦蘵"条。 【采集】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取。 【性味】《扛西民间草药验方》:"性平,味酸,无毒。" 【功用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