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虚(阴)

  虚脉:迟大而耎。按之无力。隐指豁豁然空《脉经》。

  崔紫虚云:形大力薄。其虚可知。

  

  《脉诀》言:“寻之不足。举之有余。止言浮脉。不见虚状。”杨仁斋言:“状似柳絮。散漫而迟。”滑氏言:“散大而耎。皆是散脉。”非虚也。

  【体状相类诗】

  举之迟大按之松,脉状无涯类谷空,莫把芤虚为一例,芤来浮大似慈葱。

  虚脉浮大而迟,按之无力。芤脉浮大按之中空。芤为脱血。虚为血虚。浮散二脉见浮脉。

  【主病诗】

  脉虚身热为伤暑,自汗怔忡惊悸多,发热阴虚须早治,养营益气莫蹉跎。

  血不荣心寸口虚,关中腹胀食难舒。骨蒸痿痹伤精血,却在神门两部居。

  经曰:血虚脉虚。曰气来虚微为不及。病在内。日久病脉虚者死。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133.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8/03/2024
下一篇 10/03/2024

相关推荐

  • 卷十七 弦(阳中阴)

      弦脉:端直以长。《素问》。如张弓弦。《脉经》。按之不移。绰绰如按琴瑟弦。巢氏。状若筝弦。《脉诀》。从中直过。挺然指下。刊误。   弦脉在卦为震。在时为春,在人为肝。轻虚以滑者平…

  • 卷二十五 动(阳)

      动乃数脉。见于关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动摇。   仲景曰:阴阳相搏。名曰动。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形冷恶寒。此三焦伤也。成无己曰:阴阳相搏。则虚者动。故阳虚则阳动。阴虚则…

  • 卷十一 短(阴)

      短脉:不及本位。《脉诀》。应指而回不能满部《脉经》。   戴同父云:短脉只见尺寸。若关中见短。上不通寸。下不通尺。是阴阳绝脉。必死矣。故关不诊短。黎居士云:长短未有定体。诸脉举…

  • 卷二十三 细(阴)

      细脉:小于微。而常有细直而耎。若丝线之应指。《脉经》。   《素问》谓之小。王启玄言:如(缺)蓬。状其柔细也。   《脉诀》言:往来极微。是微反大于细矣。与经相背。   【体状…

  • 卷二十六 促(阳)

      促脉:来去数时。一止复来。《脉经》。如蹶之趣。徐疾不常。黎氏。   《脉经》但言:数而止为促。《脉诀》乃云:并居寸口不言时止者。谬矣。数止为促。缓止为结。何独寸口哉?   【体…

  • 卷九 实(阳)

      实脉:浮沉皆得。脉大而长。微弦应指愊愊然《脉经》。   愊愊。坚实貌。   《脉诀》言:如绳应指来。乃紧脉。非实脉也。   【体状诗】   浮沉皆得大而长,应指无虚愊愊强,热蕴…

  • 卷二十二 散(阴)

      散脉大而散。有表无里。《经脉》。涣漫不收。崔氏。无统纪无拘束。至数不齐。或来多去少。或去多来少。涣散不收如杨花散漫之象。柳氏。   戴同父曰:心脉浮大而散。肺脉短涩而散。平脉也…

  • 卷十二 洪(阳)

      洪脉:下极大。《脉经》。来盛去衰。《素问》。来大去长。通真子。   洪脉在卦为离。在时为夏。在人为心。《素问》谓之大。亦曰钩。滑氏曰:来盛去衰如钩之曲。上而复下。应血脉来去之象…

  • 卷十六 芤(阳中阴)

      芤脉:浮大而耎。按之中央空。两边实《脉经》。中空外实。状如慈葱。   芤,慈葱也。《素问》无芤名。刘三点云:芤脉何似绝类慈葱。指下成窟。有边无中。戴同父云:营行脉中。脉以血为形…

  • 卷一 序

      时珍曰:宋有俗子,杜撰脉诀,鄙陋讹谬,医学习诵,以为权舆,逮臻颁白,脉理竟昧。戴同父常刊其误,先考月池翁著《四诊发明》八卷,皆精诣奥室,浅学未能窥造,珍因撮粹撷华僭撰此书,以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