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解产难·保胎论一

每殒胎五、六月者,责之中焦不能荫胎,宜平日常服小建中汤。下焦不足者,天根月窟膏,蒸动命门真火,上蒸脾阳,下固八脉,真精充足,自能固胎矣。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30.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1/03/2024
下一篇 03/03/2024

相关推荐

  • 卷五·解产难·产后三大证论三

      《心典》云:“血虚汗出,筋脉失养,风入而益其劲,此筋病也;亡阴血虚,阳气遂厥,而寒复郁之,则头眩而目瞀,此神病也;胃藏津液而灌溉诸阳,亡津液胃燥,则大肠失其润而大便难,此液病也…

  • 卷四·杂说·治血论

      人之血,即天地之水也,在卦为坎(坎为血卦)治水者不求之水之所以治,而但曰治水,吾未见其能治也。盖善治水者,不治水而治气。坎之上下两阴爻,水也;坎之中阳,气也;其原分自干之中阳,…

  • 卷二·中焦篇·湿温

      (疟、痢、疸、痹附)   五四、湿热上焦未清,里虚内陷,神识如蒙,舌滑脉缓,人参泻心汤加白芍主之。   湿在上焦,若中阳不虚者,必始终在上焦,断不内陷;或因中阳本虚,或因误伤于…

  • 卷六·解儿难·俗传儿科为纯阳辨

      古称小儿纯阳,此丹灶家言,谓其未曾破身耳,非盛阳之谓。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   男子生于七,成于八;故八月生乳牙,少有知识;八岁换食牙,渐开智能;十六而精通,可以有子;…

  • 卷二·中焦篇·秋燥

      一○○、燥伤胃阴,五汁饮主之,玉竹麦门冬汤亦主之。   五汁饮(方法并见前)   玉竹麦门冬汤(甘寒法)   玉竹(三钱) 麦冬(三钱) 沙参(二钱) 生甘草(钱)   水五杯…

  • 卷五·解产难·产后宜补宜泻论

      朱丹溪云:“产后当大补气血,即有杂病,从末治之;一切病多是血虚,皆不可发表。”张景岳云:“产后既有表邪,不得不解;既有火邪,不得不清,既有内伤停滞,不得不开通消导;不可偏执。 …

  • 卷六·解儿难·泻白散不可妄用论

      钱氏制泻白散,方用桑白皮、地骨皮、甘草、粳米,治肺火皮肤蒸热,日晡尤甚,喘咳气急,面肿热郁肺逆等证。历来注此方者,只言其功,不知其弊,如李时珍以为泻肺诸方之准绳,虽明如王晋三、…

  • 卷一·上焦篇·暑温

      二二、形似伤寒,但右脉洪大而数,左脉反小于右,口渴甚,面赤,汗大出者,名曰暑温,在手太阴,白虎汤主之;脉芤甚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此标暑温之大纲也。按温者热之渐,热者温之…

  • 卷五·解产难·产后三大证论二

      按产后亦有不因中风,而本脏自病郁冒、痉厥、大便难三大证者。盖血虚则厥,阳孤则冒,液短则大便难。冒者汗者,脉多洪大而芤;痉者厥者,脉则弦数,叶氏谓之肝风内动,余每用三甲复脉,大小…

  • 卷四·杂说·方中行先生或问六气论

      原文云:或问天有六气──风、寒、暑、湿、燥、火,风、寒、暑、湿,经皆揭病出条例以立论,而不揭燥火,燥火无病可论乎?曰∶《素问》言春伤于风,夏伤于暑,秋伤于湿,冬伤于寒者,盖以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