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法·阴阳表里虚实第八

  弦为少阳,缓为阳明,洪为太阳,三阳也。微为少阴,迟为厥阴,沉为太阴,三阴也。

  脉有一阴一阳,一阴二阳,一阴三阳。有一阳一阴,一阳二阴,一阳三阴。如此言之,寸口有六脉俱动耶。然《经》言∶如此者,非有六脉俱动也,谓浮、沉、长、短、滑、涩也。凡脉浮、滑、长者,阳也。沉、涩、短者,阴也。所以言一阴一阳者,谓脉来沉而滑也。一阴二阳者,脉来沉滑而长也。一阴三阳者,谓脉来浮滑而长,时一沉也。所以言一阳一阴者,谓脉来浮而涩也。一阳二阴者,谓脉来长而沉涩也。一阳三阴者,谓脉来沉涩而短,时一浮也,各以其经所在,言病之逆顺也。

  脉有阳盛阴虚,阴盛阳虚,何谓也?然浮之损小,沉之实大,故云∶阴盛阳虚。 沉之损小,浮之实大,故曰∶阳盛阴虚,是谓阴阳虚实之意也。 凡脉浮、大、数、动、长、滑,阳也。沉、涩、弦、弱、短、微,阴也。阳病见阴脉者,逆也,主死。阴病见阳脉者,顺也,主生。 关前为阳,关后为阴。阳数即吐,阴微即下。阳弦则头痛,阴弦则腹痛,根据阴阳察病也。 又尺脉为阴,阴脉常沉而迟。寸关为阳,阳脉但浮而速。 尺脉上不至关为阴绝,寸脉下不至关为阳绝,阴绝而阳微,死不治。 呼为表属腑,吸为里属脏。阳微不能呼,阴微不能吸。 呼吸不足,胸中短气。 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微在其上,涩反在下。微即阳气不足,沾热汗出。涩即无血,厥而且寒。 诸腑脉为阳,主热。诸脏脉为阴,主寒。阳微则汗,阴浮自下。(《脉经》作阴微。) 阳数,口生疮。阴数加微,必恶寒烦扰,而不得眠。 阳芤吐血(《脉经》作阳数则吐血。) 阴芤下血(《脉经》作阴涩则下血)。无阳则厥,无阴则呕。 寸口脉浮大而疾者,名曰阳中之阳,病苦烦满身热,头痛,腹中热, 寸口脉沉细者,名曰阳中之阴,病苦悲伤不乐,恶闻人声,少气,时汗出,阴气不通(不通一作并),臂不能举。(《巢氏病源》作臂偏不举。) 尺脉沉细者,名曰阴中之阴,病苦两胫酸疼,不能久立,阴气衰,小便余沥,阴下湿痒。 尺脉滑而浮大者,名曰阴中之阳,病苦小腹痛满,不能溺,溺即阴中痛,大便亦然。 尺脉牢而长,关上无有,此为阴干阳,其人苦两胫重,小腹引腰痛。 寸口壮大,尺中无有,此为阳干阴,其人苦腰背痛人有三虚三实者,何谓也?然有脉之虚实,有病之虚实,有诊之虚实。脉之虚实者,脉来濡者,虚。牢者,实也。病之虚实者,出者为虚,入者为实。言诸者为虚,不言者为实。

  缓者为虚,急者为实也。诊之虚实者,痒者为虚,痛者为实。外痛内快为外实内虚,内痛外快为内实外虚,故曰∶虚实也。 问曰∶何谓虚实?答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何谓重五实。 脉细皮寒,气少,泄痢注前后,饮食不入,为五虚也。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676.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3/03/2025
下一篇 05/05/2025

相关推荐

  • 膀胱腑方·胞囊论第三

      (论一首 方十六首 灸法八首)   论曰∶胞囊者,肾膀胱候也,贮津液并尿。若脏中热病者,胞涩小便不通,尿黄赤。若腑中寒病者,胞滑小便数而多白。若至夜则尿偏甚者,夜则内阴气生,故…

    千金方 04/03/2025
  • 脾脏方·肉极第四

      (论一首 方六首)   论曰∶凡肉极者,主脾也。脾应肉,肉与脾合,若脾病则肉变色。又曰∶至阴遇病为肌痹,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体痒淫淫如鼠走,其人身上津液脱,腠理开,汗…

    千金方 04/03/2025
  • 上少小婴孺方上·初生出腹第二

      (论二首 凡十二事 相儿寿夭法)   论曰∶小儿初生,先以绵裹指,拭儿口中及舌上青泥恶血,此为之玉衡。(一作衔。)若不急拭,啼声一发,即入腹成百疾矣。   儿生落地不作声者,取…

    千金方 04/03/2025
  • 伤寒方下·劳复第十一

      (论二首 方十八首 食忌九条)   论曰∶凡热病新瘥及大病之后,食猪肉及羊血肥鱼油腻等必当大下利,医所不能治也,必至于死。若食饼饵粢黍饴哺脍炙枣栗诸果物。脯 及坚实难消之物,胃…

    千金方 04/03/2025
  • 大肠腑方·肛门论第三

      (论一首)   论曰∶肛门者,主大行道,肺、大肠候也,号为通事令史。重十二两,长一尺二寸,广二寸二分。应十二时。若脏伤热,则肛门闭塞大行不通,或肿缩入生疮。若腑伤寒,则肛门开大…

    千金方 04/03/2025
  • 解毒杂治方·胡臭漏腋第五

      (论一首 方十五首)   论曰∶有天生胡臭,有为人所染臭者。天生臭者难治,为人所染者易治。然须三年醋,敷矾石散勿止,并服五香丸,乃可得瘥。勿谓一度敷药即瘥,只一敷时暂得一瘥耳。…

    千金方 04/03/2025
  • 脉法·何时得病第九

      何以知人露卧得病,阳中有阴也。何以知人夏月得病,诸阳入阴也。 何以知人春得病,无肝脉也。无心脉,夏得病。无肺脉,秋得病。无肾脉,冬得病。无脾脉,四季之月得病。

    千金方 04/03/2025
  • 妇人方中·虚烦第十一

      (方十一首)   薤白汤  治产后胸中烦热逆气方。   薤白 半夏 甘草 人参 知母(各二两) 石膏(四两) 栝蒌根(三两) 麦门冬 (半升)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三升,…

    千金方 04/03/2025
  • 伤寒方上·发汗散第四

      (方十一首)   度瘴发汗青散  治伤寒敕色,恶寒发热,头痛项强体疼方。   麻黄(三两半) 桔梗 细辛 吴茱萸 防风 白术(各一两) 乌头 干姜 蜀椒 桂心(各一两六铢)  …

    千金方 04/03/2025
  • 伤寒方下·伤寒不发汗变成狐惑第十三

      (论一首 方三首)   论曰∶狐惑之病,其气如伤寒默默然欲眠目不得闭,起卧不安。其毒在咽喉为惑病,在阴肛为狐病,狐惑之病并恶饮食闻食臭,其面目翕赤、翕白、翕黑,毒食于上者则声喝…

    千金方 04/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