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腑方·反胃第四

  (脉二首 方十三首 灸法三首)

  寸紧尺涩,其人胸满不能食而吐。吐止者为下之,故不能食。设言未止者,此为胃反,故尺为之微涩。

  趺阳脉浮而涩,浮即为虚,涩即伤脾,脾伤即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为胃反。趺阳脉紧而涩,其病难治。

  治胃虚反食下喉便吐方∶

  人参(一两) 泽泻 甘草 桂心(各二两) 橘皮 干姜(各三两) 茯苓(四两) 竹茹(五两)

  上九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一服七合。日三夜一,已利者去大黄。

  治胃反吐逆不消,食吐不止方∶

  人参 桂心 泽泻(各二两) 茯苓(四两) 橘皮 甘草 黄 (各三两) 大黄(一两半)生姜(八两) 半夏(一升) 麦冬(三升)

  上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二合,一服八合,日三夜一。羸人六合。已利去大黄。

  治反胃而渴方∶

  茯苓 泽泻 半夏(各四两) 桂心 甘草(各二两)

  上五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一方入生姜四两。

  治胃反朝食暮吐,食讫腹中刺痛,此由久冷方∶

  橘皮(三两) 甘草 浓朴 茯苓 桂心 细辛 杏仁 竹皮(各二两) 槟榔(十枚)

  前胡(八两) 人参(一两) 生姜(五两)

  上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一方有甘皮二两。

  又方 橘皮(三两) 人参 白术(各二两) 桂心(一两) 川椒(一百二十枚) 薤白(一握?

  上六味 咀,以水二升渍一宿,纳羊肚中缝合,以三升水煮,水尽出之,决破去滓,分三服。

  又反胃大验方∶

  前胡 生姜(各四两) 橘皮(三两) 阿胶(一两) 大麻仁(五合) 桂心(三寸)甘草(五寸) 吴茱萸(四合) 大枣(十枚)

  上九味 咀,以水三升,酒二升,煮取一升七合,分三服。

  华佗治胃反为病,朝食暮吐,心下坚如杯升,往来寒热,吐逆不下食,此为关上寒所作,将成肺痿,治之之方∶

  真珠 丹砂 雄黄(各三两) 朴硝(五两) 干姜(十累)

  上五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先食服三丸。若小烦者,饮水自解,然无所忌。神良无比。(一方用桂心一两。

  治胃反食即吐方∶

  捣粟米作面,水和作丸楮子大七枚,烂煮,纳醋中,细细吞之,即下便已。面亦得用之

  大半夏汤
  治胃反不受食,食已即呕吐方。

  半夏(三升) 白术 白蜜(各一升) 人参(二两) 生姜(三两)

  上五味 咀,用水五升,和蜜扬之二三百下,煮取一升半,分三服。

  治胃反食即吐出,上气方∶

  芦根 茅根(各二两,切细)

  上二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顿服之。得下,良。

  又方 饮白马尿即止。

  又方 烧鸡 灰,酒服。男雄女雌。

  又方 淘小芥子曝干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

  灸法
  灸两乳下各一寸,以瘥为度。

  又脐上一寸,灸二十壮。

  又灸内踝下三趾稍斜向前有穴三壮(《外台秘要》云∶三趾作一趾也)。

  治醋咽方∶

  曲末(一斤) 地黄(三斤)

  上二味合捣日干,酒服三方寸匕,日三。

  治噫醋咽方∶

  吴茱萸(半斤) 生姜(三两) 人参(二两) 大枣(十二枚)

  上四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先食服一升,日再。

  治中散
  食后吐酸水方。

  干姜 食茱萸(各二两)

  上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二。胃冷服之验。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759.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3/03/2025
下一篇 05/05/2025

相关推荐

  • 妇人方上·养胎第三

      (论二首 方二十三首 禁忌一首 逐月养胎二十首)   论曰∶旧说凡受胎三月,逐物变化,禀质未定。故妊娠三月,欲得观犀象猛兽,珠玉宝物,欲得见贤人君子盛德大师,观礼乐钟鼓俎豆,军…

    千金方 04/03/2025
  • 食治方·果实第二

      槟榔,味辛温涩无毒,消谷逐水,除淡 ,杀三虫,去伏尸,治寸白。   豆蔻,味辛温涩无毒,温中,主心腹痛,止吐呕,去口气臭。   蒲桃,味甘辛平无毒,主筋骨湿痹,益气倍力强志,令…

    千金方 04/03/2025
  • 风毒香港脚方·诸散第三

      (例一首 方七首)   例曰∶大法春秋宜服散。   八风散  治风虚面青黑土色不见日月光。香港脚痹弱准经面青黑主肾,不见日月光主肝,宜补肾治肝方。   菊花(三两) 石斛 天雄…

    千金方 04/03/2025
  • 脉法·何时得病第九

      何以知人露卧得病,阳中有阴也。何以知人夏月得病,诸阳入阴也。 何以知人春得病,无肝脉也。无心脉,夏得病。无肺脉,秋得病。无肾脉,冬得病。无脾脉,四季之月得病。

    千金方 04/03/2025
  • 痈肿毒方·痈疽第二

      (脉七首 论一首 方八十七首脉数身无热即有内痈。   诸浮数脉,当发热,而反洗洗恶寒,若有痛处,当结为痈。   脉浮而数,身体无热,其形默默,胃中微燥,不知痛处,其人当发痈肿。…

    千金方 04/03/2025
  • 妇人方下·赤白带下崩中漏下第二十

      (论二首 方六十三首 灸法八首)   论曰∶诸方说三十六疾者,十二 、九痛、七害、五伤、三痼不通是也。何谓十二 ,是所下之物,一曰状如膏,二曰如黑血,三曰如紫汁,四曰如赤肉,五…

    千金方 04/03/2025
  • 脾脏方·脾劳第三

      (论一首 方二首)   论曰∶凡脾劳病者,补肺气以益之,肺旺则感于脾。是以圣人春夏养阳气,秋冬养阴气,   半夏汤  治脾劳实四肢不用,五脏乖反胀满,肩息气急不安,承气泄实热方…

    千金方 04/03/2025
  • 养性·调气法第五

      彭祖曰∶道不在烦,唯能不思衣食,不思声色,不思胜负,不思曲直,不思得失,不思荣辱。心无烦,形勿极,而助之以导引,行气不已,亦可得长年,千岁不死。凡人不可无思,当以渐遣除之。彭祖…

    千金方 04/03/2025
  • 肾脏方·骨极第五

      (论一首 方一首 灸法二首)   论曰∶骨极者,主肾也。肾应骨,骨与肾合。又曰∶以冬遇病为骨痹,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耳鸣见黑色,是其候也。若肾病则骨极,牙齿苦痛,手足…

    千金方 04/03/2025
  • 脉法·诊百病死生要诀第十五

      凡诊脉,当视其人大小短长,及性气缓急,脉之迟速大小长短,皆如其人形性者吉,反之者凶。 诊伤寒热盛,脉浮大者生,沉小者死。 伤寒己得汗,脉沉小者生,浮大者死。   温病三四日以下…

    千金方 04/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