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诸风方·风懿第六

  (论三首 方二十三首 针灸法六首)

  独活汤
  治风懿不能言,四肢不收、手足 曳方。

  独活(四两) 桂心 芍药 栝蒌根 生葛(各二两) 生姜(六两) 甘草(三两)

  上七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

  论曰∶脾脉络胃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心之别脉系舌本,今心脾二脏受风邪,故舌强不得语也。

  治中风口噤不能言方∶

  防己 桂心 麻黄(各二两) 葛根(三两) 甘草 防风 芍药(各一两) 生姜(四两)

  上八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喑哑不语皆治之。

  石南汤
  治六十四种风注走入皮肤中如虫行,腰脊强直、五缓六急、手足拘挛,隐疹搔之则作疮、风尸身痒,猝风面目肿起,手不出头、口噤不能言方。

  石南 干姜 黄芩 细辛 人参(各一两) 桂心 麻黄 当归 芎 (各一两半) 甘草(二两) 干地黄(十八铢) 食茱萸(三十铢)

  上十二味 咀,以水六升、酒三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大汗勿怪。

  治中风口噤不知人者方∶

  芥子(一升) 酢(三升)

  上二味煮取一升,敷头以布裹之,日一度。(《肘后》以治猝不得语。)

  又方 豉(五升) 吴茱萸(一升)

  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渐饮之。(《肘后》以治不能语。)

  又方 白术四两,以酒三升,煮取一升,顿服。

  又方 服荆沥一升。

  又方 服淡竹沥一升。

  针灸法
  中风口噤不得开,灸机关(《翼》名颊车)二穴。穴在耳下八分小近前,灸五壮,即得语,又灸,随年壮。僻者逐僻,左右灸之。中风失喑不能言语,缓纵不随,先灸天窗五十壮,息火仍移灸百会五十壮,毕还灸天窗五十壮者。始发先灸百会,则风气不得泄。内攻五脏,喜闭伏仍失音也。所以先灸天窗,次百会佳。一灸五十壮悉泄火势,复灸之,视病轻重,重者一处三百壮大效。凡中风服药益剧者,但是风穴悉皆灸之三壮,无不愈也。

  论曰∶风寒之气客于中,滞而不能发,故喑不能言及喉痹失音,皆风邪所为也,入脏皆能杀人。故附之于治风之末。凡尸厥而死脉动如故,此阳脉下坠,阴脉上争,气闭故也。针百会入三分,补之,炙熨斗熨两胁下,又灶突墨弹丸大,浆水和服之。又针足中趾头去甲如韭叶,又刺足大趾甲下内侧去甲三分。

  桂汤
  治猝失音方。

  浓煮桂汁服一升,覆取汗。亦可末桂着舌下,渐渐咽汁。

  又方 浓煮大豆汁,含亦佳,无豆用豉。

  治猝不得语方∶

  酒五合,和人乳汁中半分,分为二服。

  论曰∶夫眼 动口唇偏 ,皆风入脉,急与小续命汤、附子散、摩神明膏(见前七卷脚气门)、丹参膏(见二十四卷痈疽门),根据穴灸之,喉痹舌缓亦然。风入脏,使人喑哑卒死,口眼相引,牙车急,舌不转 僻者,伏龙肝散和鸡冠血及鳖血涂,干复涂之,并灸吻边横文赤白际,逐左右,随年壮报之至三报,三日不瘥,更报之。

  附子散
  治中风手臂不仁口面 僻方

  附子 桂心(各五两) 细辛 防风 人参 干姜(各六两)

  上六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稍增之。

  甘草汤
  治偏风积年不瘥,手脚枯细,面口 僻,精神不定,言语倒错方。

  甘草 桂心 川芎 麻黄 当归 芍药(各一两) 人参(二两) 附子 侧子(各二枚)独活 防己(各三两) 生姜 石膏 茯神(各四两) 白术 黄芩 细辛(各一两) 秦艽 防风(各一两半) 菊花(一升) 淡竹沥(四升)

  上二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去沫,取七升,纳竹沥及诸药,煮取三升,分四服,服三服讫,间一杯粥后,更进一服,待药势自汗。慎风冷醋蒜面奶酪鱼等。

  治中风面目相引,口偏着耳,牙车急,舌不得转方∶

  独活(三两) 生地黄汁 竹沥(各一升)

  上三味合煎,取一升顿服之即愈。又方 牡蛎 矾石 附子 灶下黄土(等分)

  上四味为末,取三年雄鸡冠血和药敷其上,持镜候之,才欲复故便急洗去之,不速去,便过不复还也。(《千金翼》云,偏右涂左,偏左涂右。)

  又方 竹沥(三升) 防风 防己 升麻 桂心 川芎(各二两) 麻黄(四两) 羚羊角(三两)

  上八味 咀,以水四升合竹沥煮取一升半,分三服,日服一剂,常用效。

  治口耳僻方∶防风 附子 葛根(各二两) 柏实 麻黄(各三两) 独活 生姜(各四两)杏仁(三十枚)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酒二升,煮取三升,分四服。

  又方 青松叶一斤捣,令汁出,酒一斗渍二宿,近火一宿。初服半升,渐至一升,头面汗出即止。

  又方 酒煮桂取汁,以故布拓病上,正则止,左 拓右,右 拓左,此秘方不传,余常用,大效。

  治卒中风口 不止方∶

  取空青末如豆大一枚。含之即愈。

  又方 炒大豆三升令焦,以酒三升淋,取汁顿服。(《肘后》以治口噤不开。)

  又方 大皂荚一两去皮子下筛,以三年大酢和,左 涂右,右 涂左,干更涂之又方 以苇筒长五寸,以一头刺耳孔中,四畔以面密塞之,勿令泄气。一头纳大豆一颗,并艾烧令燃,灸七壮即瘥。患右灸左,患左灸右,耳病亦可灸之。

  又方 灸手交脉三壮,左灸右,右灸左,其炷如鼠屎形,横安之,两头下火。

  枳茹酒
  主诸药不能瘥者方。

  枳实上青刮取末,欲至心止,得茹五升,微火炒去湿气,以酒一斗渍,微火暖,令得药味,随性饮之,主口僻眼急大验。治缓风急风并佳。(《肘后》以治身直不得屈伸反复者,枳树皮亦得。)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818.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3/03/2025
下一篇 05/05/2025

相关推荐

  • 肾脏方·精极第四

      (论一首 方十八首 灸法十二首)   论曰∶凡精极者,通主五脏六腑之病候也。若五脏六腑衰,则形体皆极,眼视而无明,齿焦而发落。身体重则肾水生,耳聋行步不正。凡阳邪害五脏,阴邪损…

    千金方 04/03/2025
  • 针灸下·热病第五

      热病  鱼际 阳谷 主热病振栗鼓颔,腹满阴痿色不变。 经渠 阳池 合谷 支沟 前谷 内庭后溪 腕骨 阳谷 厉兑 冲阳 解溪 主热病汗不出。 孔最 主臂厥热痛汗不出,皆灸刺之,此…

    千金方 04/03/2025
  • 脉法·诊百病死生要诀第十五

      凡诊脉,当视其人大小短长,及性气缓急,脉之迟速大小长短,皆如其人形性者吉,反之者凶。 诊伤寒热盛,脉浮大者生,沉小者死。 伤寒己得汗,脉沉小者生,浮大者死。   温病三四日以下…

    千金方 04/03/2025
  • 备急方·蛇虫等毒第二

      (论六首 方一百二十七首 灸法二首)   治因热逐凉睡熟,有蛇入口中挽不出方∶   以刀破蛇尾,纳生椒二三枚,裹着,须臾即出。(《肘后方》云∶艾灸蛇尾即出。若无火,以刀周匝割蛇…

    千金方 04/03/2025
  • 胆腑方·胆腑脉论第一

      (论一首)   论曰∶胆腑者主肝也,肝合气于胆。胆者中清之腑也。(《难经》云胆者清净之腑。《甲乙》云中精之腑。)号将军,决曹吏。重三两三铢,长三寸三分。在肝短叶间下,贮水、精汁…

    千金方 04/03/2025
  • 治诸风方·风痹第八

      (论一首 方九首)   论曰∶血痹病从何而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形如风状。(巢源云其状如被微风所吹。)但以脉自微涩,涩在寸口,关…

    千金方 04/03/2025
  • 心脏方·脉虚实第五

      (论一首 方三首 针灸法二首)   论曰∶凡脉虚者好惊跳不定,脉实者洪满。凡脉虚实之应主于心小肠。若其腑脏有病,从热生则应脏,寒则应腑也。   防风丸  补虚调中,治脉虚惊跳不…

    千金方 04/03/2025
  • 治诸风方·贼风第三

      (论一首 方二十九首 灸法六首)   桂枝酒  治肝虚寒,猝然喑哑不声、踞坐不得、面目青黑、四肢缓弱、遗失便利、   桂枝 川芎 独活 牛膝 薯蓣 甘草(各三两) 附子(二两)…

    千金方 04/03/2025
  • 脉法·指下形状第三

      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浮于指下。) 沉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重按之乃得。) 涩脉,细而迟,往来难且散,或一止复来。(一曰浮而短,一曰短而止,或如散。)   滑脉,往来…

    千金方 04/03/2025
  • 解毒杂治方·瘿瘤第七

      (方十三首 证一条 灸法十首)   治石瘿、气瘿、劳瘿、土瘿、忧瘿等方∶   海藻 海蛤 龙胆 通草 昆布 石(一作矾石) 松萝(各三分) 麦曲(四分) 半夏(二 ?   上九…

    千金方 04/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