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七窍病·喉病第七

  (证一条,方五十首,针灸法二首)

  凡卒喉痹不得语,服小续命汤,加杏仁一两。(方出第八卷中)

  乌膏
  喉咙者,脾胃之候,若脏热,喉则肿塞,神气不通,乌 膏主之方。

  生乌 (十两) 升麻(三两) 羚羊角(二两) 蔷薇根(切一升) 艾叶(六铢生者尤佳)芍药(二两) 通草(二两) 生地黄(切五合) 猪脂(二斤)

  上九味 咀。绵裹,苦酒一升,淹浸一宿,纳猪脂中,微火煎取,苦酒尽,膏不鸣为度,去滓,薄绵裹膏似大杏仁,纳喉中,细细吞之。

  治喉肿痛,风毒冲心胸方。

  豉(一升半) 犀角 射干 杏仁 甘草(各二两) 羚羊角(一两半) 芍药(三两)栀子(七枚) 升麻(四两)

  上九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纳豉煮一沸,分三服,喉肿胸胁支满,灸尺泽百壮。

  治风毒咽水不下,及瘰 肿方。

  升麻 芍药(各四两) 射干 杏仁 枫香 葛根 麻黄(各三两) 甘草(二两)

  上八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又方 以水服莨菪子末两钱匕,神良。

  治喉痹方 荆沥,稍稍咽之。

  又方 腊月猪尾烧末,水服之。

  又方 烧牛角末,酒服之。

  又方 熬杏仁令黑,含或末服之。

  又方 含鸡屎白。

  又方 巴豆去皮,针线穿,咽入牵出。

  又方 马蔺子半升,水二升,煮取一升半,服之。

  又方 煮桃皮汁三升,服之。

  又方 烧荆汁服之,又水三升煮荆一握,取一升,分三服。

  治喉痹及毒瓦斯方。

  桔梗二两,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又方 生姜二斤,捣取汁,蜜五合,微火煎相和,服一合,日五。

  又方 附子一枚,剖作大片,蜜涂,炙令黄,含咽汁,甘尽更涂,炙如前法。

  又方 剥大蒜,塞耳鼻,日二易。

  喉痹,刺手小指爪纹中,出三大豆许血,逐左右刺,皆须慎酒、面、毒物。

  治喉痹、猝不得语方。

  浓煮桂汁,服一升,亦可末桂,着舌下,渐咽之,良。

  又方 煮大豆汁含之,无豆用豉,亦佳。

  又方 以酒五合和人乳汁半升,分二服。

  又方 烧炊箅作灰三指撮,水服之。

  又方 芥子末水和敷之,干则易。

  又方 商陆、苦酒熬令浓,热敷之。

  又方 末桂心如枣核大,绵裹着舌下,须臾破。

  治喉猝肿、不下食方。

  以韭一把,捣熬敷之,冷则易。

  又方 含上好醋,口舌有疮,亦佳。

  治悬雍咽热、暴肿长方。

  干姜、半夏等分,末,以少少着舌上。

  又方 盐末,以箸头张口柱之,日五。

  治悬雍咽中生息肉、舌肿方。

  日初出时向日张口,使妇人用左裙裾柱其头上,七下,瘥。

  又方 羊蹄草煮取汁,口含之。

  又方 盐豉和涂之。

  又方 取四五岁小儿尿,合盐含之。

  凡喉痹深肿连颊,吐气数者,名马喉痹,治之方。

  马衔一具,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三服。

  又方 毡中苍耳三七枚,烧末,水服之。

  又方 马鞭草根一握,勿中风,截去两头,捣取汁服。

  又方 烧谷奴灰,酒服之,立破。

  母姜酒
  咽门者,肝胆之候,若脏热,咽门则闭而气塞,若腑寒,咽门则破而声嘶。母姜酒主之方。

  母姜汁(二升) 酥 牛髓 油(各一升) 桂心 秦椒(各一两) 防风(一两半) 川芎独活(各一两六铢)

  上九味末之,纳姜汁中煎,取相淹濡,下髓酥油等,令调,微火,三上三下煎之,平旦温清酒一升,下二合膏,即细细吞之,日三夜一。

  又方 丹参 升麻 雄黄 杏仁 鬼臼 甘草 射干(各一两) 麝香(半两)

  上八味末之,以蜜为丸如梧子。饮下一丸,加至五丸,日三。酒服亦佳。咽痛失声不利,用之良。

  治咽伤语声不彻方。

  酒(一升) 干姜(二两半末) 酥(一升) 通草 桂心 石菖蒲(各二两末)

  上六味合和,服一匕,日三。

  又方 酒(一升) 酥(一升) 干姜末(十两上三味以酒二合,酥一匕,姜末二匕,相和服,日三,食后服之。亦治肺痈。

  治哑塞咳嗽方。

  桂心(六铢) 杏仁(十八铢)

  上二味末之,以蜜丸如杏仁大。含之,细细咽汁,日夜勿绝。

  治咽痛,逆气不能食方。

  麻子(一升熬令黑)

  以酒一升淋取汁,空心一服一升,渐至二升,多汗好覆。勿触风冷。

  此方兼理产妇及丈夫中风。如角弓反张、口噤不开,大验,与紫汤气力同。

  治猝咽痛方。

  悬木枸烧末,水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 烧炊帚一枚,浆水服方寸匕。

  治猝风咽肿面肿方。

  杏仁末和鸡子黄,更捣敷上,干复易之,七八度。若肿汁出,煮醋和伏龙肝敷,干更易之。

  治猝尸咽方。

  烧履鼻绳为灰,暖水服之。

  又方 烧麻子脂,服之。

  治咽喉不利下气方。

  射干 杏仁 人参 附子 桂心(各一两)

  上五味末之,蜜丸如指大,含一丸,稍稍咽之,令药味相接。

  治咽喉中痛痒,吐之不出,咽之不入,似得虫毒方。

  含生姜五十日,瘥。

  又方 以青布裹麻黄,烧,以竹筒盛,烟熏咽中。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831.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3/03/2025
下一篇 05/05/2025

相关推荐

  • 养性·服食法第六

      (论一首 法七首 方十八首)   论曰∶凡人春服小续命汤五剂,及诸补散各一剂。夏大热,则服肾沥汤三剂。秋服黄等丸   钩吻之杀人,不信黄精之益寿。但识五谷之疗饥,不知百药之济命…

    千金方 04/03/2025
  • 妇人方中·恶露第十四

      (方二十八首)   干地黄汤  治产后恶露不尽,除诸疾,补不足方。   干地黄(三两) 芎 桂心 黄 当归(各二两) 人参 防风 茯苓 细辛 芍药 甘草(各一两)   上十一味…

    千金方 04/03/2025
  • 大肠腑方·皮虚实第四

      (论一首 方二首)   论曰∶夫五脏六腑者,内应骨髓,外合皮毛肤肉。若病从外生,则皮毛肤肉关格强急。   若病从内发,则骨髓痛疼。然阴阳表里,内髓外皮,其病源不可不详之也。皮虚…

    千金方 04/03/2025
  • 膀胱腑方·膀胱虚实第二

      (脉四首 方六首)   膀胱实热  左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阳实者,足太阳经也。病苦逆满腰中痛,不可俯仰劳也,名曰膀胱实热也。   右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阳实者,足太阳经也。病苦胞转不得…

    千金方 04/03/2025
  • 食治方·菜蔬第三

      枸杞叶,味苦平涩无毒,补虚羸,益精髓。   瓜子,味甘平寒无毒,令人光泽好颜色,益气,除胸满。一名白瓜子,即冬瓜子也。白冬瓜,味甘微寒无毒,除小腹水胀,利小便,止消渴。   越…

    千金方 04/03/2025
  • 养性·道林养性第二

      真人曰∶虽常服饵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养性之道,莫久行久立,久坐久卧,久视久听。盖以久视…

    千金方 04/03/2025
  • 针灸下·头面第一

      头病  神庭 水沟 主寒热头痛,喘渴,目不可视。 头维 大陵 主头痛如破,目痛如脱。   昆仑 曲泉 飞扬 前谷 少泽 通里 主头眩痛。 窍阴 强间 主头痛如锥刺,不可以动。 …

    千金方 04/03/2025
  • 消渴淋闭方·溺血第三

      (方十三首)   治房劳伤中尿血方∶   牡蛎 桂心 黄芩 车前子(各等分)   上四味治下筛,饮服方寸匕,稍加至二匕,日三服。   治小便血方∶   生地黄(八两) 柏叶(一…

    千金方 04/03/2025
  • 心脏方·心劳第三

      (论一首 方一首)   论曰∶心劳病者补脾气以益之,脾旺则感于心矣。人逆夏气则手太阳不长,而心气内洞,顺之则生,逆之则死。顺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关格,病则生矣。  …

    千金方 04/03/2025
  • 诸论·论服饵第八

      若用毒药治病,先起如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而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

    千金方 04/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