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方下·补益第十八

  (论一首 方十四首)

  论曰∶凡妇人欲求美色,肥白罕比,年至七十与少不殊者,勿服紫石英,令人色黑,当服钟乳泽兰丸也。

  柏子仁丸
  治妇人五劳七伤,羸冷瘦削,面无颜色,饮食减少,貌失光泽,及产后断绪无子,能久服,令人肥白补益方。

  柏子仁 黄 干姜 白石英 钟乳(各二两) 川椒(一两半) 杜仲 当归 甘草(各四十二铢) 浓朴 桂心 桔梗 赤石脂 苁蓉 五味子 白术 细辛 独活 人参 石斛 白芷 芍药(各一两) 泽兰(二两六铢) 本 芜荑(各十八铢) 紫石英(二两) 干地黄

  上三十味为末蜜和,酒服二十丸如梧子,不知加至三十丸。(《千金翼》无乌头,有龙骨、防葵、茯苓、秦艽各半两为三十三味并治产后半身枯悴。)

  大五石泽兰丸
  治妇人风虚寒中,腹内雷鸣,缓急风头痛寒热,月经不调,绕脐恻恻痛,或心腹痞坚,逆害饮食,手足常冷,多梦纷纭,身体痹痛,荣卫不和,虚弱不能动摇,及产后虚损,并宜服方。

  钟乳 禹余粮 紫石英 甘草 黄 (各二两半) 石膏 白石英 川椒 干姜(各二两)泽兰(二两六铢) 当归 桂心 川芎 浓朴 柏子仁 干地黄 细辛 茯苓 五味子 龙骨(各一两半) 石斛 远志 人参 续断 白术 防风 乌头(各三十铢) 山茱萸 紫菀(各一两) 白芷 本 芜荑(各十八铢)

  上三十二味为末,蜜丸梧子大,酒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千金翼》有阳起石二两。)

  小五石泽兰丸
  治妇人劳冷虚损,饮食减少,而无光色,腹中冷痛,经候不调,呼吸少气无力。补益温中方。

  钟乳 紫石英 矾石(各一两半) 白石英 赤石脂 当归 甘草(各四十二铢) 石膏 阳起石 干姜(各二两) 泽兰(二两六铢) 苁蓉 龙骨 桂心(各二两半) 白术 芍药 浓朴 人参 川椒 山茱萸(各三十铢) 柏子仁 本(各一两) 芜荑(十八铢)

  上二十三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 酒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日三。

  增损泽兰丸
  治产后百病,理血气,补虚劳方。

  泽兰 甘草 当归 川芎(各四十二铢) 附子 干姜 白术 白芷 桂心 细辛(各一两) 防风 人参 牛膝(各三十铢) 柏子仁 干地黄 石斛(各三十六铢) 浓朴 本 芜荑(各半两) 麦门冬(二两)

  上二十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空心酒下十五丸至二十丸大

  补益当归丸
  治产后虚羸不足,胸中少气,腹中拘急疼痛,或引腰背痛,或所下过多,血不止,虚极乏气,昼夜不得眠,及崩中,面目脱色,唇干口燥。亦治男子伤绝,或从高堕下,内有所伤,脏虚吐血,及金疮伤犯皮肉方。

  当归 川芎 续断 干姜 阿胶 附子 白术 吴茱萸 芍药(各二两) 白芷(三两)桂心 干地黄(十两) 甘草(四两)

  上十三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酒服二十丸,日三夜一,不知加至五十丸。若有真蒲黄加一升绝妙。

  白芷丸
  治产后所下过多,及崩中伤损,虚竭少气,面目脱色,腹中痛方。

  白芷(五两) 干地黄(四两) 续断 干姜 当归 阿胶(各三两) 附子(一两)

  上七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二十丸,日四五服。无当归 川芎代,入蒲黄一两妙,无续断,大蓟根代。

  紫石英柏子仁丸
  治女子遇冬天时行温风,至春夏病热头痛,热毒风虚,百脉沉重,下赤白,不思饮食,而头眩心悸,酸 恍惚,不能起居方。

  紫石英 柏子仁(各三两) 乌头 桂心 当归 山茱萸 泽泻 川芎 石斛 远志 寄生 苁蓉 干姜 甘草(各二两) 川椒 杜蘅(一作杜仲) 辛夷(各一两) 细辛(一两半)

  上十八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酒服二十丸,渐加至三十丸,日三服。一方用牡蛎一两

  钟乳泽兰丸
  治妇人久虚羸瘦、弱甚,肢体烦痛,脐下结冷,不能食,面目瘀黑,忧恚不乐,百病方。

  钟乳(三两) 泽兰(三两六铢) 防风(四十二铢) 人参 柏子仁 麦门冬 干地黄 石膏 石斛(各一两半) 川芎 甘草 白芷 牛膝 山茱萸 薯蓣 当归 本(各三十铢)细辛

  上二十一味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二十丸,加至四十丸,日二服。

  大泽兰丸
  治妇人虚损及中风余病疝瘕,阴中冷痛;或头风入脑,寒痹筋挛缓急,血闭无子,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出多涕唾,忽忽如醉;或胃中冷逆胸中呕不止,及泄痢淋沥;或五脏六腑寒热不调,心下痞急,邪气咳逆;或漏下赤白,阴中肿痛,胸胁支满;或身体皮肤中涩如麻豆,苦痒,痰癖结气;或四肢拘挛,风行周身,骨节疼痛,目眩无所见;或上气恶寒洒淅如疟;或喉痹鼻 ,风痫癫疾;或月水不通,魂魄不定,饮食无味,并产后内衄,无所不治,服之令人有子方。

  泽兰(二两六铢) 本 当归 甘草(各一两十八铢) 紫石英(三两) 川芎 干地黄 柏子仁 五味子(各一两半) 桂心 石斛 白术(各一两六铢) 白芷 苁蓉 浓朴 防风 薯蓣 茯苓 干姜 禹余粮 细辛 卷柏(各一两) 川椒 人参 杜仲 牛膝 蛇床子 续断 艾叶 芜荑(各十八铢) 赤石脂 石膏(各二两)

  上三十二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酒服二十至四十丸。久赤白痢,去干地黄、石膏、麦门冬、柏子仁,加大麦 、陈曲、龙骨、阿胶、黄连各一两半,有钟乳加三两良。一方有枳实十八铢,麦冬一两半。

  小泽兰丸
  治产后虚羸劳冷,身体 瘦方。

  泽兰(二两六铢) 当归 甘草(各一两十八铢) 川芎 柏子仁 防风 茯苓(各一两)白芷 川椒 本 细辛 白术 桂心 芜荑 人参 食茱萸 浓朴(各十八铢) 石膏(二两)

  上十八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酒服二十丸,日三服,稍加至四十丸。无疾者,根据此方春秋二时常服一剂,甚良。有病虚羸黄瘦者服如前。

  (一方无茯苓、石膏,有芍药、干姜。)

  紫石英天门冬丸
  治风冷在子宫、有子常堕落,或始为妇便患心痛,仍成心疾,月水都未曾来,服之肥充,令人有子方。

  紫石英 天门冬 禹余粮(各三两) 芜荑 乌头 苁蓉 桂心 甘草 五味子 柏子仁 石斛 人参 泽兰 远志 杜仲(各二两) 川椒 卷柏 寄生 石南 云母 当归 乌贼骨(各一两)

  上二十二味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二十丸,日二服,加至四十丸。

  三石泽兰丸
  治风虚不足,通血脉,补寒冷方(亦名石斛泽兰丸)。

  钟乳 白石英(各四两) 紫石英 防风 本 茯神(各一两六铢) 泽兰(二两六铢)黄 石斛 石膏(各二两) 甘草 当归 川芎(各一两十八铢) 白术 桂心 人参 干姜 独活 干地黄(各一两半) 白芷 桔梗 细辛 柏子仁 五味子 川椒 黄芩 苁蓉 芍药 秦艽 防葵

  上三十二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日二三服。

  大平胃泽兰丸
  治男子女人五劳七伤诸不足,定志意,除烦满,手足虚冷羸瘦,及月水往来不调,体不能动等病方。

  泽兰 细辛 黄 钟乳(各三两) 柏子仁 干地黄(各二两半) 大黄 前胡 远志 紫石英(各二两) 川芎 白术 川椒(各一两半) 白芷 丹参 枳实(一作栀子) 芍药 桔梗 秦艽 沙参 桂心 浓朴 石斛 苦参 人参 麦门冬 干姜(各一两) 附子(一枚)吴茱萸 麦(各五合) 陈曲(一升) 枣(五十枚作膏)

  上三十二味为末,蜜丸梧子大,酒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令人肥健。(一本无干姜,有当归三两。)

  泽兰散
  治产后风虚方。

  泽兰(五分) 禹余粮 防风 石膏 白芷 干地黄 赤石脂 肉苁蓉 鹿茸 川芎(各八分) 本 川椒 白术 柏子仁(各五分) 桂心 甘草 当归 干姜(各七分) 芜荑 细辛 浓上二十二味为末,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850.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3/03/2025
下一篇 05/05/2025

相关推荐

  • 上少小婴孺方下·小儿杂病第九

      (方一百十一首 灸法十三首)   治小儿脐中生疮方∶   桑汁敷乳上,使儿饮之。   又方 饮 羊乳及血。   治小儿风脐遂作恶疮,历年不瘥方∶   取东壁土敷之,大佳。若汁不…

    千金方 04/03/2025
  • 妇人方下·月经不调第二十一

      (方二十三首 灸法一首)   白垩丸  治妇人月经一月再来,或隔月不来,或多或少,淋沥不断,或来而腰腹痛,嘘吸不能食,心腹痛,或青黄黑色,或如水,举体沉重方。   白垩 白石脂…

    千金方 04/03/2025
  • 脉法·诊五脏六腑气绝证候第十一

      病患肝绝,八日死,何以知之?面青但欲伏眠,目视不见人,汗(一作泣)出如水不止。   (一曰、二日死。) 病患胆绝,七日死,何以知之?眉为之倾。 病患筋绝,九日死,何以知之?手足…

    千金方 04/03/2025
  • 肾脏方·补肾第八

      (论一首 方五十九首)   论曰∶补方通治五劳六极,七伤虚损。五劳五脏病,六极六腑病,七伤表里受病。五劳者,一曰志劳,二曰思劳,三曰忧劳,四曰心劳,五曰疲劳。六极者,一曰气极,…

    千金方 04/03/2025
  • 胃腑方·喉咙论第三

      (论一首)   论曰∶喉咙者,脾胃之候也。(重十二两,长一尺二寸,广二寸。其层围十二重,应十二时)。主通利水谷之道,往来神气。若脏热,喉则肿塞气不通,乌 膏主之(方见第六卷中)…

    千金方 04/03/2025
  • 妇人方中·心腹痛第十三

      (方二十六首)   蜀椒汤  治产后心痛,此大寒冷所为方。   蜀椒(二合) 芍药(一两) 当归 半夏 甘草 桂心 人参 茯苓(各二两) 蜜(一升)   上十味 咀,以水九升,…

    千金方 04/03/2025
  • 消渴淋闭方·消渴第一

      (论六首 方五十三首 灸法七首)   论曰∶凡积久饮酒,未有不成消渴,然则大寒凝海而酒不冻,明其酒性酷热物无以加,脯炙盐咸,酒客耽嗜,不离其口,三 之后。制不由己,饮啖无度,咀…

    千金方 04/03/2025
  • 小肠腑方·舌论第三

      (论一首)   论曰∶舌者心主,小肠之候也。善用机衡能调五味也。凡有所啖,若多咸则舌脉凝而变色,多食苦则舌皮槁而外毛焦枯,多食辛则舌筋急而爪枯干,多食酸则舌肉肥而唇揭,多食甘则…

    千金方 04/03/2025
  • 针灸上·五脏六腑变化旁通诀第四

      凡五脏六腑,变化无穷,散在诸经,其事隐没,难得俱知。今纂集相附,以为旁通,令学人少留意推寻,造次可见矣。   五脏∶肾(水一) 心(火二) 肝(木三) 肺(金四) 脾(土五) …

    千金方 04/03/2025
  • 脉法·阴阳表里虚实第八

      弦为少阳,缓为阳明,洪为太阳,三阳也。微为少阴,迟为厥阴,沉为太阴,三阴也。   脉有一阴一阳,一阴二阳,一阴三阳。有一阳一阴,一阳二阴,一阳三阴。如此言之,寸口有六脉俱动耶。…

    千金方 04/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