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七 灵枢·九宫八风

  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四十六日,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明日居仓门四十六日,明日居阴洛四十五日,明日居天宫四十六日,明日居玄委四十六日,明日居仓果四十六日,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明日复居叶蛰之宫,曰冬至矣。
  太一(也做太乙、北辰,即北极星,在北半球观察,北极星在天穹上几乎不动)位于天极的正中,成为测定方位的中心坐标,而北斗星则围绕它旋转,是标定方向位置的指针,一年之内由东向西依次移行。在冬至这一天,斗柄指向正北方的叶蛰宫,并在这个区域运行四十六天,历经冬至、小寒、大寒三个节气;期满后的下一天,时交立春节,就开始移居东北方的天留宫,在这区间运行四十六天,历经立春、雨水、惊蛰三个节气;期满后的下一天,时交春分节,开始移居正东方的仓门宫,在这个区间运行四十六天,历经春分、清明、谷雨三个节气;期满后的下一天,时交立夏,移居东南方的阴洛官,在这个区间运行四十五天,历经立夏、小满、芒种三个节气;期满后的下一天,时交夏至节,开始移居正南方的上天宫,在此区间运行四十六天,历经夏至、小暑、大暑三个节气;期满后的下一天,时交立秋节,开始移居西南方的玄委宫,在此区间运行四十六天,历经立秋、处暑、白露三个节气;期满后的下一天,时交秋分节,开始移居正西方的仓果宫,在此区间运行四十六天,历经秋分、寒露、霜降三个节气;期满后的下一天,时交立冬节,开始移居西北方的新洛宫,在此区间运行四十五天,历经立冬、小雪、大雪三个节气;期满后的下一天,北斗重新游回叶蛰宫,就又到了冬至日。

  太一日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数所在日,从一处至九日,复返于一。常如是无已,终而复始。
  太一日复一日地游历九宫的规律,是以冬至这一天为始点,在这天,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十一月的方位,在地支中位于子位,临于九宫正北方的叶蛰宫,《洛书》数为一,在八卦中属于坎位,这时阴气已极,天阳萌生,以此作为起点,来推算其逐日所在之处,其规律是从开始必属于一数的坎位出发,在各个方位依次游行了九天,最后仍回复到属于一数的坎位。于是像这样循环不休,终而复始地轮转着。

  太一移日,天必应之以风雨,以其日风雨则吉,岁美民安少病矣。先之则多雨,后之则多汗。
  太一从一宫转向下一宫的第一天,也就是每逢交节的日子,必有风雨出现,如果当天和风细雨,是吉祥的象征。因为这样风调雨顺的年景,必然谷物丰收,禽畜兴旺,人民安居乐业,很少有疾病的发生。假若风雨出现在交节之前,就预示这一年多风多雨,发生洪涝灾害。反之,如果风雨出现在交节之后,就预示着少雨而干旱。

  太一在冬至之日有变,占在君;太一在春分之日有变,占在相;太一在中宫之日有变,占在吏;太一在秋分之日有变,占在将;太一在夏至之日有变,占在百姓。所谓有变者,太一居五宫之日,病(别本作疾)风折树木,扬沙石,各以其所主,占贵贱。因视风所从来而占之,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从其冲后来为虚风,伤人者也,主杀,主害者。谨候虚风而避之,故圣人日(别本作曰):“避虚邪之道,如避矢石然,邪弗能害。”此之谓也。
  太一临叶蛰宫,时交冬至节的这一天,气候有骤然变化,预示君主有灾患,因为太一是天元之主宰,居于宸极,南面而治,冬至这一天又是一岁之首,位在正北,所以与君主相应;在交春分节的这一天,气候有骤然变化,预示国相有灾患,因为相位在左,职司教化布政,而春分东临卯正,春气阳和,所以与国相相应;太一在中宫土旺主令的时间,也就是寄居于四隅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各自交节的那些天,气候有骤然变化,预示国中大小官吏有灾变,因为他们分治国中,各司其守,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治四隅与普通官吏相应;在交秋分节的这一天,气候有骤然变化,预示将军有灾患,因为将位在右,职司杀伐,而秋分西临酉正,秋气肃杀,所以与将军相应;在交夏至节的这一天,气候有骤然变化,预示百姓们有祸患,因为夏至南临午正,阳气升发,庶物蕃盛,与操百业而生的亿万百姓相应。所谓气候有骤然变化,是指太一临上述五宫的日子,出现折断树木,飞沙走石的狂风。这种气候,根据出现在不同的节气,其伤害性会反映在不同的阶层(,因此也是预测不同身份的人受病的依据)。同时还应当察看风向的来路,作为预测气候正常与否的依据。凡是风来自当令的方位,比如说时值冬至,位临子方,气候以阴寒为特点,应当以北风凛冽为顺;时交春分,位临卯方,天气温和,应当以东风拂煦为顺;时交夏至,位临午方,天气炎热,应当以南风烘熔为顺;时交秋分,位临酉方,天气清凉,应当以西风萧肃为顺。这样的正位之风,又叫做实风,主生长,养育万物。反之,如果风从当令相对的方位而来,出现与季节相抵触的气候,叫虚风,它能够伤人致病,主摧残,危害万物。平时应密切注视这种异常气候,谨慎地加以预防。所以圣人说:“避开虚邪之风的来路,要像避开飞来的矢石那样,虚风邪气就不能伤害人体了。”圣人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是故太一入徙立于中宫,乃朝八风,以占吉凶也。风从南方来,名曰大弱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心,外在于脉,(其)气主(为)热。风从西南方来,名曰谋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脾,外在于肌,其气主为弱。风从西方来,名曰刚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肺,外在于皮肤,其气主为燥。风从西北方来,名曰折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小肠,外在于手太阳脉,脉绝则溢,脉闭则结不通,善暴死。风从北方来,名曰大刚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肾,外在于骨与肩背之膂筋,其气主为寒也。风从东北方来,名曰凶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大肠,外在于两胁腋骨,下及肢节。风从东方来,名曰婴兀(别本作儿)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肝,外在于筋纽,其气主为身湿。风从东南方来,名曰弱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胃,外在肌肉,其气主体重。此八风皆从其虚之乡来,乃能病人。三虚相搏,则为暴病卒死。两实一虚,病则为淋露寒热。犯其两湿之地,则为痿。故圣人避风,如避矢石焉。其有三虚而偏中于邪风,则为击仆偏枯矣。
  太一位居于天极中央,成为定向的中心坐标,根据北斗星旋转的指向,以中宫巡临八宫,从而定八风的方位,来推测气候的正常与异常。从南方来的风,名叫大弱风,它伤害到人体,内可侵入于心,外在于血脉,因属于南方火热之邪,所以其气主热证。从西南方来的风,名叫谋风,它伤害到人体,内可侵入于脾,外则在于肌肉,脾为后天之本,所以其气主虚性病证。从西方来的风,名叫刚风,它伤害到人体,内可侵入于肺,外则留于皮肤之间,由于西方属金,风性刚烈,所以其气主燥性病证。从西北方来的风,名叫折风,它伤害到人体,内可侵入小肠,外在于手太阳经脉,如果脉气竭绝,说明疾病恶化而深陷扩散;如果其脉气闭塞,气机聚结不通,往往会形成猝然死亡。从北方来的风,名叫大刚风,它伤害到人体,内可侵入于肾,外在于骨骼和肩背的肌腱部;因为北风阴寒至盛,遏伤肾阳,所以其气主寒性病证。从东北方来的风,名叫凶风,它伤害到人体,内可侵入大肠,外在于两胁腋骨下及肢体关节。从东方来的风,名叫婴儿风,它伤害到人体,内可侵入于肝,外在于筋的连结之处,因为东方为水乡湿地,东风多雨,所以其气主湿性病证。从东南方来的风,名叫弱风,它伤害到人体,内可侵入于胃,外在于肌肉,因为东南湿盛,其气重浊,所以其气主身体困重不扬之病证。上面所说的八种风,凡是从当令节气相对的方向而来的,都属于虚风贼邪,因为是违背时令的不正之气,所以它能使人发生疾病。如是再遇上岁气不足、月缺无光、气候失和这三虚率相逼迫,就会得暴病,猝然死亡。如果三虚之中只犯一虚,也能发生疲劳困倦,寒热相兼的病证。如果冒雨或涉水,或久居潮湿之地,感受湿邪,伤于肌肉,便会发生痿病。所以圣人躲避风邪,就像躲避矢石一样。不然的话,如果恰逢三虚相遇又偏中于邪风,就会导致突然昏厥仆倒、或半身不遂一类的病症。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1970.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5/05/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卷七十六 灵枢·卫气行

      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卫气之行,出入之合,何如?  黄帝问岐伯说:我想听你谈一谈卫气在人体是如何运行的,什么时候出于体表,什么时候进入体内,又是在什么地方会合的呢?   岐伯曰:…

  • 卷十二 灵枢·经水

      黄帝问于岐伯曰:经脉十二者,外合于十二经水,而内属于五脏六腑。夫十二经水者,其有大小、深浅、广狭、远近各不同;五脏六腑之高下、大小、受谷之多少亦不等,相应奈何?夫经水者,受水而…

  • 卷八十 灵枢·大惑论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尝上于清冷之台,中阶而顾,匍匐而前,则惑。余私异之,窃内怪之,独瞑独视,安心定气,久而不解。独博(别本作转)独眩,披发长跪,俛而视之,后久之不已也。卒然自上,…

  • 卷四十二 灵枢·病传

      黄帝曰:余受九针于夫子,而私览于诸方,或有导引行气、乔摩、灸、熨、刺、爇、饮药之一者,可独守耶,将尽行之乎?  黄帝说:我从您那里学到了九针的知识,又自己阅读了一些记载治疗方法…

  • 卷十九 灵枢·四时气

      黄帝问于岐伯曰:夫四时之气,各不同形,百病之起,皆有所生,灸刺之道,何者为定?  黄帝问岐伯说:四季气候各不相同,各种疾病的发生大都与四时的气候有关,针灸缪刺的方法,也因各个季…

  • 卷八十一 灵枢·痈疽

      黄帝曰:余闻肠胃受谷,上焦出气,以温分肉,而养骨节,通腠理;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血和则孙脉先满溢,乃注于络脉,(络脉)皆盈,乃注于经脉,阴…

  • 卷三十 灵枢·决气

      黄帝曰: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今乃辨为六名,余不知其所以然。  黄帝说:我听说人体有精、气、津、液、血、脉的说法,我认为这些不过是一种气罢了,现在却把…

  • 卷三十九 灵枢·血络论

      黄帝曰:愿闻其奇邪而不在经者。  黄帝说:我想知道奇邪不在经脉的情况。   岐伯曰:血络是也。  岐伯说:(奇邪侵入经脉之前,先留滞在络脉,引起络脉的瘀血,)这就是血络。   …

  • 卷四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

      黄帝问于岐伯曰:邪气之中人也奈何?  黄帝问岐伯说:外邪伤人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岐伯答曰:邪气之中人高也。  岐伯回答说:外邪伤人,大 会侵袭人体的上部。   黄帝曰:高下…

  • 卷六十六 灵枢·百病始生

      黄帝问于岐伯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三部之气,所伤异类,愿闻其会。  黄帝问岐伯道:各种疾病的开始发生,都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