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核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和食用方法

荔枝核

行气散结、祛寒止痛

寒疝腹痛、妇女血气刺痛、睾丸肿痛、胃脘痛患者

无寒湿滞气者

营养功效 注意事项 食用方法

功效作用

荔枝核,中药名,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干燥成熟种子。荔枝核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肾经,具有行气散结、祛寒止痛等功效。 1、行气散结 荔枝核具有行气散结的作用,可用于寒疝腹痛、妇女血气刺痛、睾丸肿痛等病症。治疝气疼痛时,可将适量荔枝核焙干研末,开水送服,或者将炒荔枝核、大茴香研末,晨用黄酒送服;治血气刺痛可与香附子研为末,盐酒送下。 2、祛寒止痛 荔枝核性温,具有祛寒止痛的作用,可用于缓解胃脘痛。治疗心腹胃脘久痛,屡触屡发者,可将荔枝核、木香研为末,以清汤调服。

营养价值

荔枝核含皂甙、鞣质和α-亚甲基环丙基甘氨酸,并分离出微量的挥发油,其中含3-羟基丁酮、2,3-丁二醇、咕烯、顺-丁香烯、别香橙烯、葎草烯、δ-毕澄茄烯、α-姜黄烯、菖蒲烯、喇叭茶醇、愈创木薁、黄根醇和棕榈酸等。

不宜同食 1、辛辣刺激食物 荔枝核属于中药材,药用期间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适宜和禁忌 适宜:寒疝腹痛、妇女血气刺痛、睾丸肿痛、胃脘痛患者 荔枝核具有行气散结、祛寒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寒疝腹痛、妇女血气刺痛、睾丸肿痛、胃脘痛等病症,适宜上述人群食用。 禁忌:无寒湿滞气者 荔枝核可温中、理气、止痛,无寒湿滞气的患者勿服。 母婴宜忌

孕妇应谨慎食用。荔枝核属于中药材,孕妇处于特殊时期,食用后可能会对胎儿不利,故应谨慎食用,必要时需遵医嘱。

婴幼儿应谨慎食用。荔枝核含有一定药用成分,而婴幼儿身体机制未发育完善,宜食补,不宜药补,故应谨慎食用。

温馨提示

于夏季采摘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及肉质假种皮,洗净,晒干即为荔枝核,置干燥处,防蛀,以干燥、粒大、饱满者为佳。

食用方法

1、入药 将荔枝核与木香研为末,以清汤调服,可治心腹胃脘久痛。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20758.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15/2025

相关推荐

  • 三叉神经痛能不能吃排骨

    三叉神经痛能不能吃排骨 宜吃 排骨 宜吃 原因 三叉神经痛患者可以适量吃排骨。排骨除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外,还含有大量磷酸钙、骨胶原、骨黏蛋白等。排骨中含有丰富的动物胶、骨胶原和…

  • 气管狭窄能不能吃胡椒

    气管狭窄能不能吃胡椒 慎吃 胡椒 慎吃 原因 气管狭窄患者应谨慎食用胡椒,不吃为宜。胡椒具有温中散寒、温煦中焦、消食开胃的功效。但胡椒属于辛辣之物,气管狭窄患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 熟地白芍当归川芎同用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和食用方法

    熟地白芍当归川芎同用 功 补血调血、调经 宜 营血虚滞者 忌 阴虚发热者 营养功效 注意事项 食用方法 功效作用 熟地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当…

  • 夏枯草和什么搭配降血压

    夏枯草和西药降压药一起搭配,可以起到降血压的作用。但是由于夏枯草可以起到清火明目的作用,所以夏枯草只可以缓解由于肝火过旺而引起的高血压,而别的类型的高血压是无法通过服用含有夏枯草的…

  • 小儿肾炎能不能吃橘子

    小儿肾炎能不能吃橘子 宜吃 橘子 宜吃 原因 小儿肾炎患者可以适量吃橘子。橘子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蛋白质、膳食纤维、钙等矿物质。橘子维生素P含量高,对血压有…

  • 副耳能不能吃黑芝麻

    副耳能不能吃黑芝麻 宜吃 黑芝麻 宜吃 原因 副耳患者可以适量食用黑芝麻,黑芝麻中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等营养元素,副耳患者可正常饮食,但要注意营养均衡。恢复期患者适量食用芝麻…

  • 络却穴的位置和功效作用 络却穴准确位置图片

    功效主治定位取穴穴位疗法穴位配伍 <!– 功效 络却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它具有通窍醒神的功效。 主治 临床上,我们使用络却穴治疗头痛、偏头痛、失眠等证。 –> 功效…

  • 妊娠合并贫血能不能吃藕

    妊娠合并贫血能不能吃藕 宜吃 藕 宜吃 原因 妊娠合并贫血可以适量食用藕。藕不仅含有黏蛋白,能促进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并且其中含有的维生素C和蛋白质一起发挥效用,能结合各种细胞,促…

  • 心悸有时候缓不过气严重吗

    心悸有时候缓不过气是否严重,主要还是根据引起的病因来决定,患者需要到医院做心电图的检查,还需要做心脏彩超的检查,确定病因之后对症治疗。心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主要症状有:眩晕、水…

  • 淡竹叶加陈皮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和食用方法

    淡竹叶加陈皮 功 清泻火热、利湿 宜 风湿痹痛者 忌 气虚者 营养功效 注意事项 食用方法 功效作用 淡竹叶味甘、淡,性寒,归胃,小肠经;陈皮味苦、辛,性温,归脾、肺经,淡竹叶加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