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二 兽部·醍醐

释名
佛书称乳成酪,酪成酥,酥成醍醐。色黄白作饼,甚甘肥,是也。酪面上,其色如油者为醍醐。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风邪痹气,通润骨髓,可为摩药,功优于酥。添精补髓,益中填骨。久服延年,百炼弥佳。主惊悸,心热头疼,明目,传脑顶心。治月蚀疮,润养疮闸最宜。

附方
中风烦热,皮肤瘙痒;醍醐四两,每服半匙,温洒一中盏和服,日一。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2137.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4/03/2025
下一篇 06/06/2025

相关推荐

  • 卷七十三 木部·郁李

    释名车下李、爵李、雀梅、常棣。 气味酸、平、无毒。 主治小儿惊痰实,二便不通。用大黄(酒浸后炒过)、郁李仁(去皮,研为末)各一钱,滑石末一两,一起捣和成丸子,如黍米大。二岁小儿服三…

  • 卷八十六 木部·芙蓉

    释名地芙蓉、木莲、华木、桦木、拒霜。 气味(叶并花)微辛、平、无毒。 主治赤眼肿痛。用木芙蓉叶研为末,水调匀贴太阳穴中“清凉膏”。月经不止。用木芙蓉花、莲蓬壳,等分为末,每服二钱,…

  • 卷五十三 草部·升麻

    释名亦名周麻。 气味甘、苦、平、微寒、无毒。 主治豌豆斑疮(状如豌豆,有白浆,由头面传及躯体,不急救有生命危险)。用蜜煎升麻,随时取食。另以水煮升麻,棉花沾药汁洗疮。突发肿毒。用升…

  • 卷九十一 草部·薰草

    释名蕙草、香草、燕草、黄零草。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伤寒下痢。用薰草、当归各二两,黄连四两,加水六升,煮成二升服下。一天服三次。伤寒狐惑(按:狐惑症象是:虫蚀下部,痛痒不止,脉…

  • 卷十九 木部·乌药

    释名旁其、矮樟。 气味(根)辛、温、无毒。 主治风湿麻痹。用乌药一百两、沈香五十两、人参三两、甘草四两,共研为末。每服半钱,空心服,姜盐汤送下。此方名“乌沈汤”。一切气痛。用乌药(…

  • 卷一百七十二 草部·荭草

    释名游龙、石龙、天蓼、大蓼。 气味(实)咸、微寒、无毒。 主治消渴、去热、明目益气、亦治瘰疬、痞块。荭草的花能散血、消积、止痛。

  • 卷四十四 草部·龙胆

    释名亦名陵游。 气味(根)苦涩、大寒、无毒。 主治伤寒发狂。用龙胆二钱研细,加入鸡蛋清。每服二钱,白蜜化冰水送下。四肢疼痛。用龙胆根切细,有生姜汁中浸一夜,焙干,捣为末。取一茶匙,…

  • 卷十八 草部·赤箭

    释名亦名赤箭芝、独摇芝、定风草、离母、合离草、神草、鬼督邮。赤箭以“其茎如箭杆”,赤色而得名。《神农本草经》只有赤箭一名,后人改称为天麻。天麻实为赤箭的根,药用部分指此。 气味辛、…

  • 卷十一 木部·丁香

    释名丁子香、鸡舌香。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突然心气痛。用丁香末,酒送服一钱。干霍乱(不吐不泻)。用丁香十四枚,研为末,开水一碗送下。不愈再服。小儿吐泻。用丁香、桔红等分,加炼做…

  • 卷四十四 木部·肥筇荚

    气味(荚)辛、温、微毒。 主治肠风下血。用独子肥皂(烧存性)一片,研为末,加糊调成丸子,陈米汤送下。下痢噤口。用肥皂荚一枚,以盐填实,烧存性,研为末。取少许放入白米稀饭内吃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