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介部·蜗螺

释名
螺蛳。烂壳名鬼眼睛。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黄疸、酒疸。用不螺蛳养去泥土。每天煮食饮汁,有效。
黄疸吐血(病后,身、面皆黄,吐血很我,诸药不效)。用螺蛳十个,水漂去泥,捣烂,露一夜,称明时,取汁水取二、三次。血止即愈。
五淋白浊。用螺蛳一碗,连壳炒热,加白酒三碗,煮成一碗,挑螺肉吃,即以所煮酒关定。数次即效。
小儿脱肛。用螺蛳二、三升,铺在桶内,令小儿坐上,不久即愈。
痘疹目翳。常吃水煮螺蛳,有效。
突然咳嗽。用螺蛳壳捣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
湿痰心痛。用白螺蛳壳洗净,烧存性,研为末,酒送服一匙。立止。
膈气疼痛。用陈白螺蛳烧过,研细,每服残,酒送下。甚效。
龟头生疮。用年久螺蛳烧灰敷涂。
汤火伤疮。用多年干白螺蛳壳煅过。研为末,调油敷搽。
瘰疬已破。用土墙上白螺蛳壳为末,每日敷患处。
痘疮不收。用螺蛳壳洗净,煅过,研为末,敷疮上。
小儿哮疾。用南墙上年久螺蛳为末,下午加水调好,晚饭时吞服。
小儿软疖。用墙上螺蛳壳烧灰,加倒挂尘等分,调油涂搽。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2196.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4/03/2025
下一篇 06/06/2025

相关推荐

  • 卷一百五十二 草部·海金沙

    释名竹园荽。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热淋急痛。用海沙草阴干,研末。每服二钱,煎生甘草汤调上。药中加滑石亦可。小便不通,脐下闷满。用海金沙一两、腊南茶半两、一起捣碎。每服三钱,生姜…

  • 卷七 草部·桔梗

    释名亦名白药、梗草、荠 气味(根)辛、微温、有小毒。李时珍认为:“当以苦、辛、平为”。 主治胸满不痛。用桔梗、枳壳等分。煎水二杯,成一杯,温服。伤寒腹胀(阴阳不和)。用桔梗、半夏、…

  • 卷五十九 木部·大风子

    气味辛、热、有毒。 主治大风疮裂。有大风子烧存性,和麻油、轻粉研匀涂疮。另外还用大风子壳煎汤洗浴。此方亦治杨梅恶疮。大风诸癞。用大风子油一两、苦参末三两,加少量酒。和糊做成丸子,如…

  • 卷二十六 水部·铜壶滴漏水

    考释李时珍对该药未作释名和集解,仅在其主治项下转引前人虞抟(生卒年为公元1438~1517年)曰:“性滑,上可至颠,下可至泉,宜煎四末之药。”据考,我国古代常用铜壶装水滴漏计时。这…

  • 卷四十二 菜部·鹿藿

    释名鹿豆、劳豆、野绿豆。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肠痈、瘰疬。

  • 卷四十九 草部·防风

    释名亦名铜芸、茴芸、茴草、屏风、 根、百枝、百蜚。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自汗不止。用防风,去掉芦头(按:芦头是指接近根部的叶柄残基),每服二钱,浮麦煎汤送下。又方:防风用面炒过…

  • 卷十 人部·人粪

    气味涩,寒。 主治清热,降火,凉血。

  • 卷十八 金部·金浆

    主治长生神仙。久服,肠中尽为金色。 附方风眼烂弦;金环烧红,掠上下睑肉,日数次,甚妙。牙齿风痛;火烧金钗针之,立止。水银入耳;能蚀人脑。以金枕耳边,自出也。水银入肉;令人筋挛。以金…

  • 卷五十 兽部·鼹鼠

    释名田鼠。 气味咸,寒,无毒。 主治燔之,疗痈疽,治风热久积,血脉不行。

  • 卷一 果部·李

    气味果实:苦、酸、微温、无毒。核仁:苦、平、无毒。根白皮(树皮刮去外层皱皮后炙黄入药):大寒、无毒。 主治果实:肝病人宜食。核仁:利小肠,下水气,消浮肿。根白皮:煮汁服,止消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