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七 神方·知母散

  解一切烦热,口干作渴饮水,若系实热,皆以此解之,不损元气。若困倦减食者,乃胃虚发热也,不可服凉药,当以温中为主。

  知母(五钱,盐水炒,研末) 姜(三片)

  水一盏煎六分温服。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244.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2/03/2024
下一篇 04/03/2024

相关推荐

  • 卷五 卷中·太阴见证

      太阴湿土内属于脾,其脉弦紧,外证不呻吟,四肢不痛,身不甚热,时自汗自利,手足冷多痰唾,服保元丹、姜附汤,十日后汗出而愈。(此证温治若早,愈亦甚速,稍不审察,害人亦易。)又一证发…

  • 卷五十三 卷中·吞酸

      凡人至中年,脾气虚弱,又伤生冷硬物,不能营运,蕴积中焦,久之变为郁火、停疾,故令噫气,久则成中满、腹胀之证。须服草神丹、全真丹、金液丹皆可。(吞酸为病虽微,致害非浅,苟不慎节饮…

  • 卷三十一 卷下·乳痈

      良田藏气虚衰,血脉凝滞,或为风寒所客着而成痈矣。若阳明蕴热,亦能成此。先觉憎寒壮热,服救生汤一剂,若迟三五日,宜多服取效。

  • 卷二 卷上·须识扶阳

      道家以消尽阴翳,炼就纯阳,方得转凡成圣,霞举飞升。故云∶“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如强必毙伤。”又云:“阴气未消终是死,阳精若在必长生。”故为医者,要知保扶阳气为本。人至晚年阳气衰…

  • 卷九 卷上·要知缓急

      夫病有浅深,治有缓急。(体认病情,而用药缓急合当,乃医家第一要着。)若急病而用缓药,是养杀人也。缓病而用急药,是逼杀人也。庸医遇病,不能必其何名,亦不能必其当用何药,概以温平试…

  • 卷四十 卷下·小儿午后潮热

      小儿午后潮热,不属虚证,乃食伤阳明,必腹痛吐逆,宜用来复丹、荜澄茄散。

  • 卷三 卷下·肠痔

      此由酒肉饮食太过,致经脉解而不收,故肠裂而为痔。服金液丹可愈,外取鼠腐(当是妇字)虫十枚,研烂摊纸上贴之,少刻痛止。若老人患此,须灸关元二百壮,不然肾气虚,毒瓦斯下注,则难用药…

  • 卷四十六 卷中·厥证

      《素问》云∶五络俱绝,形无所知,其状若尸,名为尸厥。由忧思惊恐,致胃气虚闭于中焦,不得上升下降,故昏冒强直,当灸中脘五十壮即愈。此证妇人多有之,小儿急慢惊风亦是此证,用药无效,…

  • 卷二十 神方·附子半夏汤

      治胃虚,冷痰上攻,头目旋晕,眼昏呕吐等证。   川附 生姜(各一两) 半夏 陈皮(去白,各二两)   共为末,每服七钱,加姜七片,水煎服。

  • 卷十二 卷上·扁鹊灸法

      命关二穴在胁下宛中,举臂取之,对中脘向乳三角取之。   此穴属脾,又名食窦穴,能接脾脏真气,治三十六种脾病。凡诸病困重,尚有一毫真气,灸此穴二三百壮,能保固不死。一切大病属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