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菜部·韭

释名
草钟乳、起阳草。

气味
韭:辛、微酸、温、涩、无毒。
韭子:辛、甘、温、无毒。

主治
胸痹急痛(痛如锥刺,不能俯仰,自汗)。用生韭或根五斤,洗净捣汁服。
阴阳易病(男子因房事不慎,引起阴部肿大,小腹 绞痛,头重眼花)。用鼠尿十四粒、韭根一大把,同煮开,去渣,再煮开二次,温服,得汗即愈,无汗可再服一剂。
伤寒劳复(按:指伤寒病后,身体未复原而性交,引起旧病复发)。治方同上。
喘息欲绝。取韭汁一升饮下。
盗汗。用韭根四十九根。加水二升煮成一升,一次服下。
消渴。有徘苗或炒或作汤。日食三、五两,可加酱,但不可加盐。吃至十斤即见效。过了清明节,不宜此方。
痢疾。多吃韭菜,作汤,煮粥,炒吃都行。
赤白带下。用韭根捣汁,加童便露一夜,空心温服。
疮癣。用大韭根炒存性。捣为末。调猪油涂搽。
刀伤出血。用韭汁拌风化石灰,晒干,研为末,敷疮上。
漆疮作痒。用韭叶捣烂敷上。
耳出汁。用韭汁滴耳中,一天三次。
食物中毒。用生韭汁数升可解。
附方韭子:
梦遗溺白。每日生吞韭子一、二十粒,盐汤送下。又方:用韭子二两,微炒为末,饭前服一匙,温酒送下。
遗尿床上。用韭子一升、稻米二斗,水一斗七升煮粥,取汁六升,分三次服。
强中症(阴茎强硬不痿,精流不止,时时如针刺,捏之则痛,名为强中症)。用韭子、破故纸各一两,共研为末。每取三钱加小一碗煎服。一日服三次即愈。
腰脚无力。用韭子一升,拣净,蒸后晒干,簸去黑皮,炒黄,捣为末。另以安息香二两,加水煮开多次,在慢火上炒成赤色。两味和捣为丸,如梧子大。如药太干,可稍加蜜。每日空心服三十丸,酒送下,以饭三、五匙压住。效果很好。
妇女白带。用韭子七升,加醋煮开多次,焙干,研为末,和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此方亦治男子肾虚梦遗。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2489.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4/03/2025
下一篇 06/06/2025

相关推荐

  • 卷三十三 谷部·蒸饼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小儿淋(小儿尿频量少)。用蒸饼、大蒜、淡豆豉合捣成丸,连服三日可愈。积年下血。用蒸饼、乌龙尾中一两、皂角(去皮,酥炙)七个,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每服二十…

  • 卷十四 菜部·莱菔

    释名芦萉 、萝卜、紫花菘、温菘、土酥。 气味温、无毒。(根)辛、甘,(叶)辛、苦。 主治反胃。用蜂蜜煎萝卜细细嚼咽。肺痿咳血。用萝卜和羊肉或鲫鱼煮熟,频食,有效。鼻血不止。用萝卜捣…

  • 卷二十四 木部·柽柳

    释名赤柽、赤杨、河柳、雨师、垂丝柳、人柳、三眠柳、观音柳。 气味(木)甘、咸、温、无毒。 主治腹中痞积。用柽构枝煎汤,露一夜。五更时空心饮几次。痞渐消去。各种风疾。用柽柳枝或叶半斤…

  • 卷四十七 草部·前胡

    释名《唐韵》作湔胡。 气味苦、微寒、无毒。李时珍认为:前胡味甘辛,气微平。 主治肺热、痰热、风头痛、反胃呕逆、小儿疳气等症。李明珍指出:前胡,“其功长于下气,故能治痰热、喘嗽、痞膈…

  • 卷四十六 菜部·薯蓣

    释名薯,土薯、山薯、山芋、山药、玉延。 气味(根)甘、温、平、无毒。 主治心腹虚胀,手足厥逆,不思饮食。用薯蓣半生半炒为末。每服二钱,米汤关定。一天服二次。禁口痢。治方同上。小便数…

  • 卷九 木部·辛夷

    释名辛、侯桃、房木、木笔、迎春(按:本吕为木兰的干燥花蕾)。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鼻渊、鼻塞。用辛夷研末,加麝香少许,以葱白蘸入鼻中,几次即见效。

  • 卷六十 草部·青葙

    释名草蒿、萋蒿、昆仑草、野鸡冠、鸡冠苋,子名草决明。 气味(茎、叶、子)苦、微寒、无毒。 主治(茎、叶)除皮肤中热,治恶疮,止金疮血。(子)镇肝,明目,去风寒湿痹。治眼病有验。

  • 卷六十一 木部·桑

    释名子名椹 气味桑根白皮:甘寒、无毒。桑叶:苦、甘、寒、有小毒。桑枝:苦、平桑柴灰:辛、寒、有小毒。 主治桑柴灰:目赤肿痛。用桑灰一两、黄连半两,共研为末。每用一钱,铴汤澄清后洗眼…

  • 卷一百六十四 草部·匾蓄

    释名扁竹、扁辨、扁蔓、粉节草、道生草。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热黄疸疾。用匾蓄放豉汁中,下五味,煮羹汤吃。霍乱吐得。用匾蓄放豉汁中,下五圳,煮羹汤吃。蛔虫病。用匾蓄十斤,锉细,加…

  • 卷三 石部·石硫赤

    释名亦名石亭脂、石硫丹、石硫芝。为硫磺之呈现红色者,功同硫磺。 气味苦、温、无毒。 主治赤鼻作痛。用呈紫色的石亭脂(红色者次之,黄色者勿用),研细,冷水调搽患处,半月可愈。风温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