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零三 草部·鬼臼

释名
九说、天说、鬼药、解毒、爵犀、马目毒公、害母草、羞天花、术律草、枸田草、独脚莲、独荷草、山荷叶、旱荷、八角盘、唐婆镜。

气味
(根)辛、温、有毒。

主治
子死腹中(胞破不生)。用鬼臼不拘多少,研为末。每服一钱,加酒一碗,煎至八成,一次服下,死胎即出。此方名“一字神散”。非常有效。
发寒发热,身上长疮,古代迷信,说这是鬼怪作祟,称为“射工中人”。用鬼臼叶一把泡苦酒中,捣取汁,每服一升,一天服两次。
风辩护人。用春季采得的 鬼臼根叶,焙干,捣成末,加蜜和成成丸子吞服。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2619.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4/03/2025
下一篇 06/06/2025

相关推荐

  • 卷五 人部·溺白

    释名人中白。这是人尿桶内或尿缸内的灰白色沉淀物,以风晒久干者为好。入药须在瓦上煅过。 气味咸、平、无毒。 主治诸窍出血。用人中白一团如鸡蛋大,加棉五两一起烧研。每服二钱,温水送下。…

  • 卷五十四 石部·锡吝脂

    释名此乃波斯国银矿也。一作悉蔺脂。 主治目生翳膜,用火烧铜针轻点,乃傅之,不痛。又主一切风气,乃三焦消渴饮水,并入丸药用。 附方《普济方》云:小儿天吊,多涎,搐搦不定。锡吝脂一两,…

  • 卷三十 虫部·蛴螬

    释名地蚕、乳齐、应条。 气味咸、微温、有毒。 主治小儿脐疮。用蛴螬研末敷涂。数次可愈。小儿唇紧。用蛴螬研末,猪油调搽。丹毒。用蛴螬捣烂敷涂。痈疽痔漏。用蛴螬研末敷涂。每天一次。断酒…

  • 卷四十六 木部·桐

    释名白桐、黄桐、泡桐、椅桐、荣桐。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手足浮肿。用桐叶煮汁浸泡,同时饮汁少许。汁中加小豆更好。痈疽发背(大如盘,臭腐不可近)。用桐叶在醋中蒸过贴患处。退热止痛…

  • 卷二百七十六 草部·绿萼梅

    释名绿梅花,白梅花,红梅花。 气味酸、涩、平。 主治胁肋胀痛,脘闷胀气,纳食不香;咽中似有物作梗。

  • 卷三十四 菜部·翻白草

    释名鸡腿根、天藕。 气味(根)甘、微苦、平、无毒。 主治崩中下血。用鸡腿根一两,捣碎,加酒二碗煎成一碗服。吐血。用翻白草五、七根,切细,加水二杯煎成一杯,空心服。疟疾寒热。用翻白草…

  • 卷二百七十 草部·石韦

    释名石革、石皮、石兰。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小便淋痛。用石韦、滑石,等分为末,每取一小撮,水送服。便前有血。用石韦研为末,以茄子枝煎汤送服二钱。气热咳嗽。用石韦、槟榔,等分为末…

  • 卷十一 水部·醴泉

    释名亦名甘泉。泉水略有淡酒味。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心腹痛,疰忤(即鬼疰,见“半天河”条下),消渴,反胃,霍乱等。治病以新汲水为好。 《瑞应图》说:常饮醴泉,令人长寿。《东观记…

  • 卷二百七十三 草部·景天

    释名慎火、戒火、据火、护火、辟火、火母。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小儿惊风。用景天(干)半两、麻黄、丹参、白术各二钱半,共研为末。每服半钱,浆水调服。三、四岁的小儿可服一钱。婴儿风…

  • 卷六 菜部·葫

    释名大蒜、茆蒜、荤菜。今人谓葫为大蒜,蒜为小蒜,以其气类相似也。 气味(根)辛、温、有毒。久食损人目。 主治归五脏,散痈肿除风邪,杀毒气。下气,消谷,化肉。 附方肠毒下血。蒜连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