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四十五 草部·蜀羊泉

释名
羊泉、羊饴、漆姑草。

气味
苦、微寒、无毒。

主治
黄疸。用蜀羊泉的把,捣汁和酒服,三、五次之后,即可见效。
漆疮。用蜀羊泉捣烂涂搽。漆姑之名,由此而来。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2676.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4/03/2025
下一篇 06/06/2025

相关推荐

  • 卷二百六十九 草部·骨碎补

    释名猴姜、猢狲姜、石毛姜、石奄间。 气味苦、温、无毒。 主治虚气攻牙,齿痛血出。用骨碎补二两,锉细,慢火炒黑,研为末,常以擦齿,有口津,吐出或咽下均可。耳鸣耳闭。用骨碎补削作细条,…

  • 卷二百三十七 草部·防己

    释名解离、石解。 气味辛、平、无毒。 主治皮肤水肿(水气在皮肤中,按之下陷,但不怕风)。用防己、黄芪、桂枝各三两,茯苓六两,甘草三两,混合后,每取一两,加水一升,煎成半升服下。一天…

  • 卷十五 果部·柿

    气味烘柿:甘、寒、涩、无毒。白柿、柿霜:甘、平、涩、无毒。乌柿:甘、温、无毒。柿蒂:涩、平、无毒。 主治烘柿:肠风下血。用白柿烧灰,水送服二钱。小便血淋。有干柿三枚,烧存性,研为末…

  • 卷五十四 石部·锡吝脂

    释名此乃波斯国银矿也。一作悉蔺脂。 主治目生翳膜,用火烧铜针轻点,乃傅之,不痛。又主一切风气,乃三焦消渴饮水,并入丸药用。 附方《普济方》云:小儿天吊,多涎,搐搦不定。锡吝脂一两,…

  • 卷十九 谷部·罂子粟

    释名米囊子、御米、象谷。 气味(米)甘、平、无毒。(壳)酸、涩、微寒、无毒。 主治反胃吐食 。用白罂粟米三合、人参末三钱、生山芋五寸(切细),加水二升三合,煮成六合,再加生姜汁及盐…

  • 卷六十六 草部·芍药

    释名将离、梨食、白芍、余容、延。白者名金芍药,赤者名木芍药。 气味(根)苦、平、无毒。 主治腹中虚痛。用白芍药三钱、炙甘草一,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夏月加黄芩五分,恶寒加肉桂一钱…

  • 卷四十六 石部·砒石

    释名亦名信石、人言。生者名砒黄,炼者名砒霜。 气味苦、酸、暖、有毒。李时珍认为:辛、酸、大热、有大毒。 主治中风痰壅(四肢不收,昏愦若醉)。用砒霜一粒如绿豆大,研细。先以清水送服少…

  • 卷三十六 木部·诃黎勒

    释名诃子 气味苦、温、无毒。 主治下气消食。用诃子一枚,研为末,另以水一升,在瓦器中煎开几次后下药,再煎开几次,加盐少许饮服。又方:夜含诃子一个,天明时嚼咽。又方:用诃子三枚,包湿…

  • 卷十四 草部·肉苁蓉

    释名亦名肉松容、黑司命。 气味甘、微温、无毒。 主治劳伤,精败面黑。用肉苁蓉四两,水煮烂,切薄研细,炖羊肉吃。肾虚白浊。用肉苁蓉、鹿茸、山药、白茯苓,等分为末,加米糊做成丸子,如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