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九 草部·三七

释名
山漆、金不换。

气味
(根)甘、微苦、温、无毒。

主治
吐血、务血不止。用三七一钱,口嚼烂,米汤送下。
赤痢血痢。用三七三钱,研细,淘米水调服。
大肠下血。用三七研细,淡白酒调一至二钱服。三服可愈。
妇女血崩。治法同上。
重度赤眼。用三七根磨汁,涂眼睛周围,很见效。
无名痈肿,疼痛不止。用三七根磨米醋调涂;如痈已破,则用三七研细干涂。
虎咬虫伤。用三七研细,每服三钱,米汤送下。另取三七嚼涂伤处。
附方三七号称“金疮要药”,人们把它比为“金不换”,是外科、伤科的常用药物,我国著名的“云南白药”中即含有本品。人工栽培的三七,多种在田野,称为“田七”。
三七的叶,也有止血消炎的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2782.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4/03/2025
下一篇 06/06/2025

相关推荐

  • 卷五十二 菜部·石花菜

    释名琼枝,并以形名之。 气味甘、咸、大寒、滑、无毒。 主治去上焦浮热,发下部虚寒。

  • 卷二十二 谷部·大豆黄卷

    释名豆蘖。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头风湿痹(筋挛膝痛,胃中积热,大便结涩)。用在豆黄卷(炒)一升、酥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一匙,饭前服,温水送下。一天服二次。水病肿满、喘急、大小便…

  • 卷十七 果部·橘

    气味橘实:甘、酸、温、无毒。黄橘皮:(红皮、陈皮)辛、苦、温、无毒。青橘皮:苦、辛、温、无毒。橘核:苦、平、无毒。橘叶:苦、平、无毒。 主治橘叶:消肿散毒。治肺痈、乳痈、胁痛。橘核…

  • 卷十二 草部·铁线草

    释名微苦、平、无毒。 气味苦、微温、无毒。 主治男女诸风。对妇人产后风,有特效。用铁线草根五钱、五加皮一两、防风二钱,共研为末;另取一斤重的乌骨鸡一只,水内淹死(按:这是为了留血)…

  • 卷四十二 草部·胡黄连

    释名亦名割孤露泽。 气味(根)苦、平、无毒。 主治伤寒劳复(身热,尿赤如血色)。用胡黄连一两、山栀子二两(去壳),加蜜半两拌匀,炒至微焦,研细,再加猪胆汁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

  • 卷三十七 兽部·豪猪

    释名蒿猪,山猪。 气味肉:甘,大寒,有毒。 主治多膏,利大肠。 附方肚及屎:治水病,热风,鼓胀。同烧存性,空心温洒服二钱匕。用一具既消。干烧服之,治黄疸。连屎烧研,洒服,治水肿。

  • 卷二十 兽部·鹿

    释名斑龙。 气味鹿茸:甘、温、无毒。角:咸、温、无毒。白胶(鹿用胶):甘、平、无毒。 主治白胶:盗汗遗精。用鹿角霜二两,生龙骨(炒)、牡蛎(煅)各一两,共研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

  • 卷八十 木部·五加

    释名五佳、五花、文章草、白刺、追风使、木骨、金盐、豺漆,豺节。 气味(根皮、茎)温、辛、无毒。 主治风湿痿痹。用五加皮、地榆(刮去粗皮)各一斤,装袋内,放入好酒二斗中,以坛封固,安…

  • 卷八十六 木部·芙蓉

    释名地芙蓉、木莲、华木、桦木、拒霜。 气味(叶并花)微辛、平、无毒。 主治赤眼肿痛。用木芙蓉叶研为末,水调匀贴太阳穴中“清凉膏”。月经不止。用木芙蓉花、莲蓬壳,等分为末,每服二钱,…

  • 卷二百七十二 草部·石胡荽

    释名天胡荽、野园荽、鹅不食草、鸡肠草。 气味辛、寒、无毒。 主治痰喘。用石胡荽左杨汁,和酒服。目疾,翳障(目赤肿胀,羞明昏暗,隐涩疼痛,眵泪风痒,鼻塞头痛,外翳扳睛)。用石胡荽(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