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一 草部·地榆

释名
玉豉、酸赭。

气味
(根)苦、微寒、无毒。

主治
吐血。用地榆三两,加米醋一升,煮沸十多次,去渣汁,饭前热服一合。
妇女漏下,赤白不止,人极黄瘦。治方如上。
血痢不止。用地榆晒干,研细。每服二钱,掺在羊血上炙熟食下。又方:单用地榆煎汤,每服三合。
赤白下痢。用地榆一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半,去渣,熬成膏。每服三合,空腹服。一天服两次。
大便下血,长期不愈。用地榆、鼠尾草各二两,加水二升,煮成一升,一次服完。
小儿疳痢。用地 榆煮汁。熬如饴糖。服之有效。
毒蛇螫人。用新地榆根捣汁饮下,并以搽伤口。
虎犬咬伤。用地榆煮汁饮下,再以地榆末敷伤口。单用白开水冲服地榆末亦可。
小儿湿疮。用地榆煎成浓汁,一天洗疮两次。
小儿面疮,红肿烧痛。用地榆八两,加水一斗,煎成五升,温洗患处。

附方
地榆的主要功能是凉血、止血、泻火、收敛,因而是伤科和妇科的要药。但其性偏寒。凡虚寒的人及泻白痢者,不宜用本品。天热时,地榆叶泡茶,有解暑的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2790.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4/03/2025
下一篇 06/06/2025

相关推荐

  • 卷五十三 菜部·壶卢

    释名瓠瓜、匏瓜。 气味(壶瓠)甘、平、滑、无毒。 主治除烦,治心热,利小肠,润心肺,疗心淋,消黄肿。

  • 卷一百三十七 草部·大黄

    释名黄良、将军、火参、肤如。 气味(根)苦、寒、无毒。 主治吐血、鼻血(心气不足)。用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热服。下泻即验。伤寒痞满(心下满而不痛)。用大…

  • 卷四十五 果部·毕澄茄

    释名毗陵茄子。 气味(实)辛、温、无毒。 主治脾胃虚弱。用毕澄茄为还想,加姜汁神曲、面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姜汤送下。一天服二次。伤寒咳逆,呃噫日夜不定。和毕澄茄、高良…

  • 卷二十一 土部·釜脐墨

    释名亦称釜月中墨、铛墨、釜煤、釜 、锅底墨。 气味辛、湿、无毒。 主治突然心气痛。用釜脐墨二钱,热尿调服。中恶。用釜脐墨五钱、盐一钱,研匀,热水调服。上吐下泻。用釜脐墨半钱、灶额墨…

  • 卷七十三 草部·高良姜

    释名蛮姜,子名红豆蔻 气味(根)辛、大温、无毒。 主治霍乱吐泻。用高良姜(炙令焦香)五两,加酒一升,煮三、四沸,一次服完。脚气欲吐(患脚气病的人,容易发吐。日常生活,注意早餐多食,…

  • 卷一百一十九 草部·希莶

    释名亦名希仙、火锨草、猪膏母、虎膏、狗膏、粘糊菜。 气味苦、寒、有小毒。一说:辛、苦、平、无毒。 主治中风。夏日采 莶枝、叶,洗净,九蒸九暴,但不宜太燥,捣碎为末,加炼蜜和丸丸子,…

  • 卷五十六 果部·石蜜

    释名白沙糖(即白糖)。 气味甘、寒、冷利、无毒。 主治润心肺燥热,治咳消痰,解酒和中,助脾气,缓肝气。

  • 卷二百零五 草部·射干

    释名乌扇、乌 、乌吹,乌蒲、凤 、鬼扇,扁竹、仙人掌、紫金牛、野萱花、草姜、黄远。 气味(根据)甘、平、有毒。 主治咽喉肿痛。用射干花根、山豆根,阴干为末,吹喉部,有特效。喉痹不通…

  • 卷十二 虫部·蜗牛

    释名称俞、山蜗牛、蜗赢、蜒蚰赢、土牛儿。 气味咸、寒、有小毒。 主治小便不通。用蜗牛捣烂贴脐下,以手摩擦。加麝香少许更好。大肠脱胎换骨肛。用蜗牛一两烧灰,调猪油敷涂,立缩。又方;用…

  • 卷二百七十二 草部·石胡荽

    释名天胡荽、野园荽、鹅不食草、鸡肠草。 气味辛、寒、无毒。 主治痰喘。用石胡荽左杨汁,和酒服。目疾,翳障(目赤肿胀,羞明昏暗,隐涩疼痛,眵泪风痒,鼻塞头痛,外翳扳睛)。用石胡荽(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