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九 卷下·斑疹

  (即痘子)

  小儿斑疹,世皆根据钱氏法治之,此不必赘。但黑泡斑及缩陷等证,古今治之,未得其法,以为火而用凉药治者,十无一生。盖此乃污血逆于皮肤,凝滞不行,久则攻心而死。黄帝正法,用霹雳汤、姜附汤。凡多死之证,但用此法,常有得生者。盖毒血死于各经,决无复还之理。唯附子健壮,峻走十二经络,故用此攻之,十中常生八九。于脐下一寸,灸五十壮,则十分无事。若以凉药凝冰其血,致遍身青黑而死,此其过也。世俗凡遇热证,辄以凉药投之,热气未去,元气又漓,此法最不良。余每遇热证,以知母五钱煎服,热即退,元气无损,此乃秘法。(钱氏之法,后世儿医咸遵守之,以五行五色而分五脏之证,以顺逆险而为难易不治之条,所用之药不过温平无奇,阳热之逆诚可救全,阴寒之逆,百无一愈。其后陈氏虽云得法,十中或救一二,不若先生之论,阐千古之秘奥,为救逆之神枢。儿医苟能奉行,自然夭枉者少矣。每见世俗一遇逆证,勿论阴阳,辄云火闭,石膏、黄连、大黄用之不厌,人皆信之,至死不悔。近时费氏《救偏琐言》一出,庸子辄又奉为典型。

  在证药相合者,虽偶活其一二,而阴寒之证,亦以其法治之,冤遭毒害者,不知凡几矣。)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296.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2/03/2024
下一篇 04/03/2024

相关推荐

  • 卷三十一 神方·祛风散

      治风寒头痛,遍身拘急,破伤风,洗头风,牙槽风,肩背 直,口噤。   天南星(二两,泡) 生姜(一两,同南星制) 防风(二两) 甘草(一两)   共为末。每服四钱,姜七片水煎服,…

  • 卷四十二 神方·二圣散

      治脾胃虚寒,呕吐不食。   硫黄(五两) 水银(五两)   共研末同炒,再研细。每服三钱米汤下,小儿一钱,姜汤亦可。炒成青砂头,亦治翻胃膈食,吐痰神效。

  • 卷十九 卷下·老人便滑

      凡人年少,过食生冷硬物面食,致冷气积而不流,至晚年脾气一虚,则胁下如水声,有水气则大便随下而不禁,可服四神丹、姜附汤,甚者灸命关穴。此病须早治,迟则多有损人者。又脾肾两虚,则小…

  • 卷四 卷上·大病宜灸

      医之治病用灸,如煮菜需薪,今人不能治大病,良由不知针艾故也。世有百余种大病,不用灸艾、丹药,如何救得性命,劫得病回?如伤寒、疽疮、劳瘵、中风、肿胀、泄泻、久痢、喉痹、小儿急慢惊…

  • 卷四十三 卷中·消渴

      此病由心肺气虚,多食生冷,冰脱肺气,或色欲过度,重伤于肾,致津不得上荣而成消渴。盖肾脉贯咽喉,系舌本,若肾水枯涸,不能上荣于口,令人多饮而小便反少,方书作热治之,损其肾元,误人…

  • 卷十一 卷中·老人伤寒

      切忌发汗及吐下,盖元气盛,则邪不能为害,传遍经络自愈。仲景不敢补,反攻邪气,致正气受伤,误人多矣。凡遇此证,只用姜附汤多服,自然解散。(元虚而受攻伤正,何必老人,仲景医之圣者,…

  • 卷一 序·奏玉帝青辞

      维大宋绍兴十六年丙寅月,武翼郎臣窦材奏启玉皇上帝玉陛下。   臣闻上天好生而恶死,下民畏死而贪生,上天虽云恶杀,但示劝惩于下民,非其人而杀之者有之。下民虽曰贪生,但归生死于天命…

  • 卷三十二 神方·当归柴胡汤

      治伤寒头痛,发热恶寒,肢节痛,吐逆。   柴胡(五钱) 半夏(二钱,以生姜一钱同捣) 当归(一钱) 甘草(五分)   加姜、枣,以水二盏煎至八分,热服取汗,微微即止。

  • 卷五十三 神方·拨云散

      治上焦壅热,眼目赤肿,疼痛或生翳障,先服洗肝散,后服此药。   荆芥穗 川芎 防风(各二两) 枳壳(麸炒) 蝉蜕(去翅足) 薄荷 龙胆草 甘草(各五钱)   共为末。每服二钱,…

  • 卷五十九 神方·薄荷散

      治心肺壅热,头目不清,咽喉不利,精神昏浊,小儿膈热。   真薄荷(二两) 桔梗(三两) 防风(二两) 甘草(一两)   为末。每服四钱,灯心煎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