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八 卷下·惊风

  风木太过,令人发搐,又积热蓄于胃脘,胃气瞀闭,亦令卒仆,不知人事。先服碧霞散吐痰,次进知母黄芩汤,或青饼子、朱砂丸皆可。若脾虚发搐,或吐泻后发搐乃慢惊风也,灸中脘三十壮,服姜附汤而愈。(小儿之急惊、慢惊,犹大人中风之闭证、脱证,温清补泻,审病当而用药确,自无差讹。)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297.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2/03/2024
下一篇 04/03/2024

相关推荐

  • 卷九十二 神方·脱衣散

      治汗斑及紫白癜风。   附子 硫黄(各五钱)   共为末,姜汁调,以茄蒂蘸擦三四次全愈。

  • 卷四十 神方·良姜理中汤

      治虚疟、久疟脾胃虚弱,若初起为冷物所伤,亦用此方。   高良姜 干姜(炒) 草果(去壳炒,各二两)   为末。每服四钱水煎空心服。

  • 卷三十七 卷中·伤脾发潮热

      此因饮食失节,损及脾胃,致元气虚脱,令头昏脚弱,四肢倦怠,心下痞闷,午后发热,乃元气下入阴分也,服全真丹、荜澄茄散,三月而愈。若服滋阴降火凉药,其病转甚,若俗医用下药,致病危笃…

  • 卷七十 神方·分气丸

      治心腹痞闷疼痛,两胁气胀,痰涎上攻,咽嗌不利,能行气,化酒食。   黑丑(半生半熟取头末,四两) 青皮(炒) 陈皮(炒) 干姜(炮) 肉桂(各一两)   共为末,水法梧子大。每…

  • 卷五十一 卷中·老人两胁痛

      此由胃气虚积而不通,故胁下胀闷,切不可认为肝气,服削肝寒凉之药,以速其毙。服草神、金液十日,重者灸左食窦穴,一灸便有下气而愈,再灸关元百壮更佳。(老人与病后及体虚人两胁作痛,总…

  • 卷九 卷中·中湿

      三四月间,人感潮湿之气,名曰湿病;或六七月,大雨时行,恣饮冰水冷物,亦名中湿,则令人寒热自汗。   阳则脉紧,肢节痛,足指温,服术附汤;阴则脉沉而紧,肢节不痛,身凉自利,足指冷…

  • 卷八 卷中·挟食冷物

      脉沉为胃气寒,紧为冷气盛,滑则食不消。其证头痛、发热、呕吐、心下痞,时或腹痛,服丁香丸、来复丹;若冷物不消,荜澄茄散;胃虚者,平胃散、理中丸。

  • 卷四十五 卷中·头晕

      此证因冷痰聚于脑,又感风寒,故积而不散,令人头旋眼晕,呕吐痰涎,老年人宜服附子半夏汤,少壮人宜服半夏生姜汤。若用凉剂则临时有效,痰愈凝而愈固,难以速效矣。(此即所谓头风证,故有…

  • 卷十三 卷上·附∶窦材灸法

      (计五十条)   一中风半身不遂,语言謇涩,乃肾气虚损也,灸关元五百壮。   一伤寒少阴证,六脉缓大,昏睡自语,身重如山,或生黑靥,噫气、吐痰、腹胀、足指冷过节,急灸关元三百壮…

  • 卷二十三 卷中·疠风

      此证皆因暑月仰卧湿地,或房劳后,入水冒风而中其气。令人两目壅肿,云头斑起,或肉中如针刺,或麻痹不仁,肿则如痈疽,溃烂筋骨而死。若中肺俞、心俞,名曰肺癞易治,若中脾、肝、肾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