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说意》_少阳坏病入阳明证

汗后心悸

伤寒脉候弦细,头痛发热者,是属少阳。少阳以甲木而化相火,不可发汗,汗亡心液,火炎神乱,则生谵语,便是里入胃腑。胃和则愈,胃腑燥热不和,则君相升浮,摇荡不安,烦而且悸也。以相火下蛰,则神魂宁谧,而相火顺降,全凭胃土,胃土右转,阳气清凉而化金水,收藏得政,是以阳秘而不泄。胃土不和,燥热升逆,甲木莫降,拔根而上炎,神魂失归,故烦乱而悸动也。凡伤寒二三日,其心中悸动而烦扰者,是阳明土燥,相火失归,拔根上炎,欲传胃腑。宜小建中汤,滋燥土而清相火也。若伤寒脉结代,心动悸者,是相火升炎,血枯木燥,经络梗涩也。宜炙甘草汤,参、甘、大枣,补中培土,胶、地、麻仁,滋经润燥,姜、桂,行其瘀涩,麦冬清其燥热也。

【74】炙甘草汤 七十一

甘草炙,四两 生姜切,三两 人参二两 生地黄一斤 桂枝去皮,三两 阿胶二两 麦门冬去心,半升 麻仁半升 大枣擘,十二枚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表里双解

本柴胡汤证,法不宜下,而误下之,柴胡证罢,此为坏病。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摇,却复发热汗出而解。以下伤胃气,卫气不能遽发,故战栗振摇而后汗出。表解邪退,未为坏也。

如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四五日后,柴胡证应罢矣,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以解其外。使呕吐不止,心下急迫,郁郁微烦者,此阳明之腑束于少阳之经,表里合病,宜大柴胡汤,表里双解也。

如伤寒十三日不解,期过再经,胸胁满胀作呕,日晡潮热,服下药不解,已而微利,此本大柴胡证,下之不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遗其表证。表邪不解,内热复郁,故虽利而不愈,此非其治也。其潮热者,胃肠之实,宜清其里,但胸胁胀满,上下呕泄,是外有经证,先宜小柴胡以解外,复以柴胡加芒硝汤,清其里热也。

【43】柴胡加芒硝汤 七十二

柴胡二两十六铢 黄芩一两 人参一两 甘草炙,一两 生姜切,一两 半夏二十铢 大枣擘,四枚 芒硝二两

上八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煮微沸,分温再服;不解更作。

下后心惊

凡少阳中风,两耳无闻,目睛色赤,胸满而心烦者,是胃气上逆,贼于甲木。不可吐下,吐下则甲木升摇,悸而且惊。盖甲木化气于相火,随肺胃下降而归命门,相火下蛰,故上窍清虚,耳目聪明。中虚胃逆,肺金失敛,甲木无下行之路,浊气填塞则耳聋,相火上炎则目赤。甲木刑胃,上脘郁迫则胸满。甲木失归,相火升发则烦生。吐下伤其中气,肺胃愈逆,甲木拔根,魂浮胆怯,是以悸而且惊也。

若伤寒八九日,医误下之,以致胸满心烦,惊悸谵语,小便不利,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是下伤中气,湿动胃逆,胆木拔根,神魂不谧,相火升炎,郁生上热也,而经邪未解,表里皆病。宜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茯苓去湿,大黄泻热,人参、大枣补中,半夏、铅丹降逆,龙骨、牡蛎,敛其神魂,姜、桂、柴胡,行其经络也。

【45】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七十三

柴胡四两 龙骨 黄芩 生姜 铅丹 人参 桂枝去皮 茯苓 各一两半 半夏洗,二合半 大黄二两 牡蛎熬,一两半 大枣擘,六枚

上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两沸,去滓,温服一升。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3038.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伤寒说意》_风寒解

    风者,天地之生气,寒者,天地之藏气。四时之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木旺于春,木气发生则风动,水旺于冬,水气蛰藏则寒作。盖春木司令,阳自地下东升,风动而冰解,则生气得政,冬水当权…

  • 《伤寒说意》_太阳伤寒麻黄汤证

    营秉木气,其性温散,温散则窍开,开则有汗。寒以敛之,营血不达,则无汗。营以发达为性,寒愈敛而营愈发,发而不透,故裹束卫气,而生表寒。寒气闭藏,卫阳郁陷,是以恶寒。寒性闭涩,是以脉紧…

  • 《伤寒说意》_太阳坏病入少阴脏证

    汗后表虚漏泄恶风恶寒 太阳经病,土负水胜,则入少阴肾脏。如汗后漏泄不止,表疏恶风,小便艰难,四肢微急,屈伸不柔者,此汗泄而阳亡也。经络之阳,根于肾水,宜桂枝加附子汤,以培阳根也。若…

  • 《伤寒说意》_阳明入太阴证

    溏泄哕噫 阳明病,胃阳旺者,则当能食,至燥矢结塞,胃气上逆,乃呕不能食。若初传胃腑,即不能食,是阳虚而胃寒也。再见小便不利而手足汗出,是湿寒凝滞,阳不内藏而发泄于四肢也。四肢为诸阳…

  • 《人体使用手册》

    《人体使用手册》 ID:13634 / 打印 《人体使用手册》

  • 《伤寒说意》_太阳风寒抵当汤证

    太阳表寒不解,经热内传,结于膀胱。膀胱者,太阳之腑,经腑合邪,热结血分,则其人如狂,以心主血而藏神,血热则神乱也。其结血自下者愈,结血不下,必须攻之。若经证未解,不可攻也,攻之恐卫…

  • 《伤寒说意》_少阳入阳明腑证

    伤寒寸脉见涩,便是少阳甲木不舒,尺脉见弦,便是厥阴乙木不达,乙木下郁则生风,甲木上郁则生火,风动火炎,木气枯燥,脾胃被刑,法当腹中急痛,宜先用小建中汤,胶饴、甘、枣,补脾胃之精气,…

  • 《伤寒说意》_厥热胜复

    手足逆冷,则名为厥,其所以厥者,以其阳上而不下,阴下而不上,不相顺接之故也。不顺则逆,故曰厥逆。盖四肢秉气于脾胃,脾胃者,阴阳升降之枢轴,脾升胃降,阴阳交济,土气温和,故四肢不冷。…

  • 《伤寒说意》_经腑双结

    伤寒五六日,头上汗出,微觉恶寒,手足逆冷,心下胀满,口不饮食,大便坚硬,脉沉紧而细者,此为少阳阳明两经之微结。以两经郁迫,结于胃口,故心下胀满,不能甘食。此必有少阳之表证,复有阳明…

  • 《伤寒说意》_里气解

    风寒之伤人也,不能为寒,不能为热,视乎人之里气而为变者也。里气和平,则腑热不作,脏寒不动,终始在经,不能内传,但当发散其表邪,不必用温清补泻之剂也。里气非平而表邪外束,腑阳盛者,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