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火、丹毒

丹毒链球菌引起的皮肤粘膜网状淋巴管炎,又称急性淋巴管炎。丹毒链球菌是一种感染力很强的细菌,它通过细微的皮肤损伤处侵犯网状淋巴管,并累及邻近的皮下组织,然后迅速蔓延。下肢腿胫部、踝部、足背部比较多发。发病后常伴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本病初期往往有怕冷、发热、关节酸痛、头痛、纳呆等全身症状。随后出现皮肤小片红斑,后迅速蔓延成鲜红色一片,稍高出皮肤,边界清楚,与正常皮肤有明显的界限。严重的红肿处可伴发紫癜或大小不等的水泡。
小腿和头面部是丹毒的好发部位。特别是患有足癣的人,反复发作可使下肢淋巴管阻塞,皮肤增厚,形成橡皮肿。
诊断:
一、发病急剧,常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出疹后症状可持续存在。
二、好发于颜面及小腿。
三、皮肤损害 典型损害为鲜红、触痛、灼热和边界清楚的硬肿性红斑。红肿处可出现水疱、大疱、脓疱或坏疽。也可在原发损害处屡次发作(复发性丹毒)。
四、多次复发者,淋巴管受阻时,日久可形成橡皮肿,多见于小腿。
五、局部淋巴结肿大。
六、常可发现致病的原发灶,如小腿常见足癣,面部常见鼻腔粘膜损害。
治疗:充分休息,抬高患肢,限制活动。局部用50%硫酸镁湿热敷,或用青敷膏外敷。全身应用碘胺药或青霉素,并在全身和局部症状消失后仍继续应用3~5日,以免丹毒再发。对下肢丹毒,如同时有足癣,应将足癣治好,以避免丹毒复发。还应防止接触性传染。
祖国医学对本病早有认识,中医按发病部位的不同分,发于头面的重者称大头瘟,轻者称抱头火丹;发于腰胯者称内发丹毒;发于下肢者称为流火;生于小儿的丹毒称赤游丹毒。本病的病因病机为内因血分有热,外因火毒侵袭,郁于肌肤而成。或由于皮肤黏膜有破损,毒邪乘隙而入。凡发于头面者,多兼风热;发于腰胯者为肝经火旺,脾经湿热相感而成;发于下肢者为湿热下注,化为火毒;发于小儿者多由内热所致。发于头面宜散风清热解毒;发于腰胯者宜清肝泄热利湿为主;发于下肢者宜清热解毒、利湿化瘀为治。
(多患于下肢、皮肤红、肿、热、痛并伴有寒战、高热、头痛)鲜冬瓜皮一次一两,烧一碗汤内服并外搽,一日两次,连用5天可消肿止痛、清热解毒。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3497.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失眠概述

    表现为入眠困难或早醒,常伴有睡眠不深与多梦。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失眠可见于下列情况:1.精神因素所致的失眠:精神紧张、焦虑、恐惧、兴奋等可引起短暂失眠,主要为入眠困难及易惊醒,精…

  • 羌活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羌活的使用禁忌

    小编收集了一些关于羌活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羌活的使用禁忌,羌活的药理作用等相关知识,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羌活 别名蚕羌、竹节羌、大头羌、狗引子花、曲药、羌青、护羌使者、胡…

  • 白发方四

    女贞子500克,巨胜子250克。水煎,每次服20毫升,每日2-3次,温开水送下。本方是治疗阴虚血燥所致白发的良方。

  • 鹅口疮的中医治疗验方

    口腔溃疡鹅口疮,口舌糜烂起白膜。流涎拒食因疼痛,心脾热盛起病秧。 注:口腔炎包括口腔溃疡,鹅口疮(雪口)等。以口舌糜烂或口起白膜,流涎拒食为主要特征。中医称之为“口糜”、“鹅口”、…

  • 治疗中暑偏方2

    [用料]鲜芦根60克,鲜藕(去节)、荸荠(去皮)各90克,雪梨10个,鲜麦冬60克。[制用法]绞汁。温饮或冷饮。[适应证]中暑。

  • 小儿咳喘的偏方3

    鸡蛋蜂蜜治小儿咳喘用料:鸡蛋1个,蜂蜜1匙。制法:将鸡蛋在油锅内煎熟。用法:趁热加蜂蜜服用。每日早晨空腹吃1次。

  • 《八极拳古传疗伤秘方精选》

    《八极拳古传疗伤秘方精选》一书以疗伤秘方为主线,分别阐述了每个方剂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方剂歌诀及疗伤食谱等,并简要介绍了与疗伤秘方有关的中医辨证施治和中药基本知识。其文…

  • 乌贼骨的功效与作用,乌贼骨的临床应用

    乌贼骨味咸涩性微温,主要用于收敛止血,止带固精,制酸止痛,燥湿生肌。遍查历代本草,未有言其能降逆者,唯《素问》血枯证中有“胸胁支满者,防于食”之句,治以四乌贼骨一芦菇(即茜草)方。…

  • 银翘散方歌,组成,功效与作用

    银翘散 出自《温病条辨》 【组成】 连翘一两(30g)   银花一两(30g)  苦桔梗六钱(18g)  薄荷六钱(18g)  竹叶四钱(12g)   生甘草五…

  • 阳痿的治疗偏方15

    细辛5克。[制用法]每日沸水冲泡代茶饮。[适应证]阳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