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补两益话黄芪

黄芪原名黄耆,是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其根。我国明代大药学家李时珍说:“营者,长也。黄茂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得此名。”然而,黄芪由于产地不同,又有许多不同的名字,产于山西绵山者,条短质柔而富有粉性,称绵黄芪或绵芪,是有名的地道药材;产于山西浑源地区音,称为西黄芪或西茂,也是黄茂中的佳品;产于黑龙江、内蒙古者,称北黄茂或北芪,皮松肉紧味甘香,品质也很好。此外,还有同科同属相近多种植物的根,也作黄芪入药,但质量远不如前者。
黄芪是一味古老的中药,早在东汉时期的第一部药书
《神农本草经》就将其列为上品。因其沿用历史悠久,效果历代不衰,所以被誉为治补两益的名贵药材。中医认为,黄芪性温味微甘,能补一身之气,兼有升阳,固表止汗,排脓生肌,利水消肿,安胎益血的作用。对于贫血、浮肿、体虚多汗、胎动不安、子宫1脱垂、气血两亏、谙虚不足等,都有卓著的疗效。许多古老医方,如“玉屏风散”、“防己黄芪汤”、“当归补血汤”,都是以黄芪为主药组成的。古人不仅善用黄茂治疗疾病,而且善用黄芪补益身体。在《冷庐医话》中就有“黄芪粥”的记载。方法是,选用优质黄芪30—60克,加水适量,煎取浓汁去渣后,加入粳米2两、红糖少许,继续煮至粥快熟时,再加入陈皮末1克,煮沸片刻即可。早晚服食,可健脾养胃,补益元气。致于民间常用黄芪煨大枣,黄芪炖母鸡,黄芪煮黑豆,则更是美味佳看,补益上品。常服可令人精神焕发,体质增强,荣颜润肤,延年益寿。
现代科学分析,黄芪中含有多糖、单糖、黄酮类、生物碱3克、皂角刺5克、当归6克、川芎9克。水煎服。
2.治痈疽脓泄后,溃烂不能收口:黄芪9克、人参9克、甘草6克、五味子3克、生姜9克、茯苓9克、牡蛎9克。水煎服。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5210.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温经汤加温味治疗宫寒不孕

    温经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 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篇, 具有温经散寒,挟瘀养血,滋阴补肾等功效。主治冲任虚寒,寒凝瘀阻,虚中挟实之侯以温养气血 ,调补冲任。而宫寒不孕是妇科的多发病…

  • 车前子治水泻

    车前子30克,用纱布包好水煎后服用。一剂可止,不必再服。

  • 中药忍冬藤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忍冬藤的简介 忍冬藤又叫大薜荔、水杨藤、千金藤,是多年生的半常绿缠绕灌木植物。   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有的灰绿色,外皮易剥落。 叶对生,密被短柔毛,叶片卵圆形,或长卵形,先端短…

  • 美齿五法

    美牙学是现代医学整容美学的一种新观念、新学科,逢人见面,牙必外露,所以,最能体现人之风采的莫过于齿。牙齿健美的标准是:无齿病、整齐、洁白、无牙病,口中无异味,能进行正常的咀嚼功能。…

  • 小儿百日咳的偏方3

    鲈鱼鳃治百日咳药物:鲈鱼鳃。用法:将鱼鳃晒干,烘干研末。用开水冲服,每次一鳃,每天2次。

  • 大黄牡丹汤随证加减临床应用举例

    大黄牡丹汤源于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是用于治疗肠痈的专方,由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子,芒硝组成。方中大黄清热解毒,祛瘀通便;丹皮凉血散瘀为君,芒消助大黄清热解毒,泻下通便为臣…

  • 月经不调的中医治疗方法,月经不调的中药方子和穴位疗法

    本文目录 1 月经不调的类型2 月经不调的中药方子3   调理月经的穴位月经不调的类型   气血两虚型 月经周期提前或错后,经量增多或减少,经期延长,色淡,质稀。或少腹疼痛,或头晕…

  • 黔中名医陈慈煦的用药经验

    陈老为黔中名医,在50余年的临床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现将陈老临证时的部分用药经验介绍如下 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用补阳还五汤治中风偏枯,方中重用黄芪四两益气,对中风属气虚者…

  • 胃癌方十一

    生牡蛎30克,炙山甲10克,木馒头12克,郁金9克,赤芍10克,丹参12克,失笑散(包)12克,夏枯草10克,石斛12克,姜半夏9克,陈皮6克,广木香6克,太子参10克。每日—剂,…

  • 陈达夫教授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治视神经炎思想浅析

    摘要:陈达夫教授开创六经辨证治疗眼科诸疾,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攻补兼施治疗视神经炎,兹举其相关病案加以分析,希冀服务于临床。 陈达夫(1905~1979),字大泗,国内外著名中医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