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积腹痛(蛔虫肠梗阻)的中医治疗医案

崔xx,男,11岁。〔主证〕素有蛔虫,近2-3日突然腹痛甚剧,其父系农村医生,当邀余急诊之,言其平素喜唾多涎,恐为虫疾。视其腹中凸起,如桃大小,按之疼痛呼叫,呻吟不已,且有大便之感,面显苍白,布满虫斑状如钱癣,舌中根色白黄,脉象沉弦稍涩,爪甲白点,痛时汗出。

〔辨证〕审系虫多积聚,大肠阻遏,气血壅闭,传导失司,为虫积腹痛之实证,多延时日则危。

〔治则〕急用下法,驱虫外出。

〔方药〕山区药难速取,急嘱火煎豆油60毫升(约有2两),待油煎热冒烟,放入蜀椒(深山僻村难以买药,故改山花椒)15克,闻香即得(勿令炸糊),待温顿服。

按:此症虫候明显,来势甚急,仓猝之间无药以施,遂采用上法。本方目的在于滑肠驱虫,亦通则不痛使虫外出之变法。豆油(凡食用植物油均可)有滑润大肠之效;蜀椒(花椒亦可代用)有散寒杀蛔之功用。《伤寒论》之乌梅丸;《温病条辨》之椒梅汤均用之。此药服后约2小时许,患儿欲行大便,未及入厕,即粪便蛔虫交集而下,大小长短不一,竞排出蛔虫100余条,1剂腹痛顿除。后嘱饮服米粥自调,注意有关蛔虫卫生。

蛔虫即蚘虫,《内经》称为长虫或蛟蛕。如〈灵枢·厥病篇》云:“肠中有虫瘕及蛟蛕……心肠痛,恼作痛、肿聚、往来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热喜渴,涎出者,是蛟蛕也"。说明蛔虫成团,及虫病发生时的特有证候。《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都叙述了蛔虫的证候和治法。一般蛔虫治疗可用化虫丸;小儿可食炒熟之使君子肉,不可过于多食,多食呃逆;蛔虫尚少未能成团,但脘腹疼痛,发作有时,常吐涎者,可服甘草粉蜜汤;蛔虫窜入胆道,形成蛔厥当用乌梅丸(汤),根据寒热虚实,调配用药,但总以乌梅为主;在汤药尚未备齐之前,亦可以醋煎蜀椒速饮,以蛔虫遇酸则伏,故可缓痛,又可杀虫。蛔虫性喜团聚,又善钻窜,遇孔即入;阻于肠中,格塞不通,则腹中剧痛;窜入阑门,则右少腹疼痛拒按,甚则筋脉挛急,牵掣下肢,以致右腿屈不能伸,状如缩脚肠痈;窜入胆道,则右胁肋痛剧号叫,多吐食水酸苦;上窜入胃则能吐蛔,胃中寒冷,高热之候多有蛔虫吐出。蛔虫雌比雄长,老者头部多显黑红,且体较粗,临证可作参考。

蜀椒又称川椒,为芸香料,秦椒属,落叶乔木,野生或栽培,果实及种子供药用,开口者良,闭口者不宜入药。性味辛温有毒,入肺、脾、肾三经,有散寒除湿,温中助火,善杀蛔虫。蜀椒主产于四川,外皮紫红,品质最佳;产于陕西的称花椒,又称秦椒,较蜀椒为大,色较淡;产于其它各地者名土花椒,土黑色,味淡;产于山区者又称山花椒,辛香之味显薄。蜀椒系其果实,黑色种子称为椒目,性味苦辛,有行水之功用,能治水肿胀满,仲景治腹满之痰饮病,设己椒苈黄丸即用此品。

使君子异名留求子,为使君子科,使君子属,常绿蔓生木本,暖地栽培植物,果实供药用,连壳打碎入煎剂,或去壳取仁(肉)炒香用。产于川、闽、滇、黔、粤等南方温暖之地,果实走油后不宜用。性味甘温,入脾、胃二经,有杀虫健脾消积之功用;主治小儿疳积、虫痛,服之忌饮热茶,犯之作泻;多食能够引起呃逆、眩晕。如《局方》之肥儿丸、《证治准绳》之使君子散、《医方集解》之化虫丸、《吉氏方》之五疳丸等均有此药。

化虫丸原为宋《和剂局方》方,系由鹤虱、槟榔、苦楝根皮、铅粉(炒)、枯矾等药组成。《医方集解》在本方内加入使君子、芜荑二味,亦称化虫丸。现在药店所售化虫丸是清《东医宝鉴》妙应丸方加减,功能杀虫、消积。其药物组成为木香、槟榔、使君子肉、雷丸、枯矾、芜荑、芦荟、大黄、黑牵牛子(炒)等9味,水泛小丸,每服6克,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小儿酌减。

甘草粉蜜汤系《金匮要略》第19篇方,其云:"蛔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甘草粉蜜汤主之。方由甘草、粉、蜜三味药物组成,先煮甘草,后纳粉、蜜,搅令调和,煎如薄粥。“粉”有二说,一指铅粉,因铅粉能杀虫,但铅粉毒性甚剧,不宜多服,故方后云“差即止”;一指米粉。因本证已经用过毒药而疼痛不止,所以不能再用毒药,而以甘草、粉、蜜之品,安蛔缓痛,解毒和胃以缓其急。在临证中,根据证情,我以为两者均可采用,如在《金匮发微》曹颖甫氏治疗“暴厥若死”一案,用甘草15克先煎去渣,以铅粉6克、白蜜30克调饮,半日许下蛔虫如拇指粗大者9条,其病乃愈。余亦曾用铅粉治愈蛔虫痛厥之症,但铅粉究系剧毒之品,用之以慎为是。如单以甘缓和胃则又应用米粉为妥。

乌梅丸能治蛔厥,《伤寒论》、《金匮要略》均有记载。其方药组成为乌梅、细辛、附子、黄连、黄柏、当归、桂枝、人参、干姜、蜀椒等10味组成,此方酸、苦、辛、甘俱备,而酸独胜,故能安蛔。蛔厥多寒,余在临证遇此以乌梅为主,寒盛者重用细辛、桂枝、干姜、附子、蜀椒;热显者重用黄连、黄柏;气虚者重用人参(党参);血虚者重用当归。随证调配药量,效果甚佳,如挟气滞又可加入广木香,待痛止厥复,再议驱虫。

——本文摘自《临证治验录》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qiip.cc/6587.html

(0)
adminadmin
上一篇 06/08/2025
下一篇 06/08/2025

相关推荐

  • 眼癣(鳞屑性睑缘炎)的中医治疗医案

    叶某,女,20岁。于1982年2月18日就诊。症状:双眼睑发痒,时而涩痛,上下眼睑肤色暗黄发灰,眼睑缘睫毛尽头有糠麸样白色鳞屑,拭去鳞屑其部位潮红充血,有些睫毛已脱落,屡经中西医施…

  • 三黄完肤汤:治疗各种皮肤癣

    功用:除风止痒,祛湿杀菌。 主治:各种皮肤癣。 处方:黄精50g,黄芩15g,川黄连15g,金银花30g,白菊花30g,白鲜皮20g,地肤子20g,射干15g,茵陈15g,海桐皮1…

  • 小儿百日咳偏方4

    蛋黄油治百日咳药物:鸡蛋黄适量,用法:将熟鸡蛋黄放在铁锅中,文火熬出油,饮用。5岁以下3个蛋黄,每日2次;5岁以上可酌量加。连服半月即愈。

  • 治疗头晕眩晕的中药方剂

      1.头晕单方歌 头晕昏倒痰又多,两个白果要去壳。冲烂饭前白水下,连服七天自安和。 注:生白果2个 去壳冲服,饭前白开水吞服,连服七天,治头晕痰多者屡效。   2.眩晕简便验方歌…

  • 治疗宫颈癌的偏方9

    柴胡、川芎、当归、白芍、熟地、椿皮、白果各6克。各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适用于晚期子宫1颈癌,

  • 《方剂的配伍方法》

    方剂是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形式和手段,“配伍”是方剂学的核心,配伍规律是方剂配伍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认识和概括。本书就是研究方剂配伍规律、作用实质、临床应用的专著。由著名方剂学家、…

  • 治疗感冒的偏方26

    黄皮树叶6-10克。[制用法]水煎服,连用数天。[适应证]流行性感冒。

  • 大柴胡汤合大陷胸汤加减化裁治疗胆石症

    主治:胆石症。 处方:以大柴胡汤与大陷胸汤加减化裁自拟利胆汤:柴胡、黄芩、白芍、枳实、大黄(后下)、芒硝(冲)各10克,郁金12克,金钱草30克,半夏6克,甘草3克。 用法:上药煎…

  • 碧云散

    碧云散:鹅不食草10克、川芎10克、细辛3克、辛夷花10克、青黛10克,共为极细末,每日吹鼻3~4次。

  • 伤风感冒中医治疗方剂:加减桑菊饮

    加减桑菊饮方歌:伤风感冒用桑菊,翘荷芦甘与鼠曲。疏风药宜轻清品,茅根同煎取温服。 注:加减桑菊饮方,由桑叶12克 菊花12克 连翘12克 薄荷3克 芦根30克 茅根30克 清明菜(…